-/
第五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遗传型(genotype)
遗传型又称基因型,是指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遗传因子(基因组)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它是一种内在的可能性或潜力,只有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通过自身的代谢和发育,才可将遗传型转化成现实的表型。
2.表型(phenotype)
表型是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和内在特性的总和。它是遗传型在一定环境下通过生长和发育后得体现,故是一种现实性(具体性状)。
3.变异(variation)
变异是生物体在某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亦即遗传型的改变,其特点是群体中,以极低的概率出现(约10-9-10-5),性状变化幅度大,且变化后的新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的。
4.饰变(modification)
饰变是一种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变化,只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其特点是整个群体中几乎每一个体都发生同样的变化;性状变化的幅度小;饰变后的性状是不遗传的。
5.基因(gene)
基因是生物体内的最小遗传功能单位,其本质是一段核苷酸序列,它能编码多肽链(通过mRNA)、tRNA或Rrna.
6.操纵子(operon)
操纵子是原核生物特有的基因形式,由三种功能上密切相关的基因组成,包括结构基因、操纵基因和启动基因。
7.结构基因(structure gene)
结构基因是决定某一多肽链一级结构的DNA模板,它通过转录和转译机制可指导多肽链的合成
8.遗传密码(genetic code)
DNA链上决定各具体氨基酸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称为遗传密码,其信息单位是密码子(核苷酸三联体)
9.质粒(plasmid)
直立式一类游离于核基因组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dsDNA分子(cccDNA)。
10.F质粒(F plasmid)
F质粒又称F因子或致育因子。是大肠杆菌等细菌决定其性别并有转移能力的质粒。
11.R质粒(R plasmid)
R质粒又称R因子。是痢疾志贺氏菌(Shigella dysenteriae)等许多细菌产生并转移耐药性的遗传因子,一般有两个相连的DNA片段组成。其一称抗性转移因子,另一为抗性决定子。
12.野生型菌株(wild strain)
野生型菌株即从自然界分离到得任何微生物的原始菌株。 13.营养缺陷型(auxotroph)
某一野生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碱基或氨基酸等能力,因而不能再在基本培养基是那个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称为
-/
营养缺陷型。
14.碱基置换(base substitution)
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置换的点突变称为碱基置换。分为转换和颠换两种。转换是DNA链中的一种嘌呤被另一种嘌呤所置换或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嘧啶所置换;而颠换则是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
15.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
移码突变是诱变剂引起DNA序列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发生增添或缺失,从而使该处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架发生改变,进而引起转录和转译发生错误的一类突变。
16.染色体畸变(chromosomal aberation)
由某些强烈理化因素(X射线、烷化剂等)引起的DNA分子的大损伤,包括染色体的缺失、重复、插入、易位、倒位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7.基本培养基(mimimal medium,MM)
仅能满足某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成长所需最低成分的组合培养基,称为基本培养基。一般用[-]符号表示。
18.完全培养基(complete medium,CM)
完全培养基可满足某微生物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一般用[+]表示。
19.补充培养基(supplemental medium)
补充培养基是只能满足某微生物相应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生长所需要的组合培养基或半组合培养基。一般可在基本培养基上再添加该营养缺陷型所不能合成的某一种或几种代谢物如A、B等组成。一般用[A]、[B]等符号表示。
20.原养型(prototroph)
原养型是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回复突变或与其营养互补的缺陷菌株发生重组后形成的新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与野生型菌株相同。
21.转化(transformation)
受体菌直接吸收供体菌的DNA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形状的变异现象称为转化。
22.转化子(transformant)
通过转化方式而形成的部分重组菌株称为转化子。 23.感受态(competence) 在转化发生前,受体细胞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称为感受态
24.转化因子(transforming principle)
转化因子是具有转化活性的DNA片段,例如双链DNA片段和质粒等。 25转染(transfection)
单用无衣壳包裹的病毒核酸(DNA或RNA)感染宿主细胞而达到该病毒正常增殖的现象称为转染。
26.转导(transduction) 转到是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中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和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形状的现象。
27.普遍转导(general transduction)
普遍转导是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基因组上任何DNA小片
-/
段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的现象。
28.流产转导(abortive transduction)
经转导噬菌体的媒介而获得供体菌DNA片段的受体菌,若此外源DNA在其内既不进行交换、整合和复制,也不迅速消失,而表现稳定的转录、转译和形状表达的现象,称为流产转导。其特征是在选择培养基上形成一微小菌落。
29.局限转导(specialized transduction)
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组整合、重组,形成局限转到子的现象,称为局限转导。
30.溶源转变(lysogenic conversion) 因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宿主,而使宿主细胞在发生溶原化时获得了除对同种噬菌体免疫性以外的新遗性状的现象称为溶源转变。例如,白喉棒状杆菌β温和噬菌体感染而产生白喉毒素等。
31.接合(conjugation ,mating)
雄性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与雌性供体菌直接接触,并把F质粒或其携带的部分或全部核基因组传递给受体菌,使后者通过基因重组而获得若干新遗传形状的现象,称为接合。
32.F+菌株(F+ strain) F+菌株即雄性菌株。指某些细菌细胞内存在一个至几个F质粒,并在细胞表面着生一条至几条性菌毛,可向F-菌株传递F质粒或部分遗传性状的菌株。
33. F-菌株(F- strain)
F-菌株即雌性菌株。指某些细菌中与F+菌株行对应的、细胞中无F质粒、细胞表面无性菌毛的菌株。它可分别接受来自F+、F’或Hfr菌株的F质粒、F’质粒或Hfr遗传因子。
34.F’菌株(F’strain)
F’菌株即带有F’质粒的菌株,由Hfr菌株中的F质粒通过不正常切离脱离核染色体组时形成。
35.Hfr菌株(Hfr strain)
Hfr菌株即高频重组菌株。某些细菌(如大肠杆菌)的F+菌株中的F因子由游离态转变成整合态后即称为Hfr菌株。当它与F-菌株接合后,可由F因子携带较多基因至F-菌株,从而使后者重组频率大为提高,故名。
36.接合中断法(interrupted mating experiment)
根据Hfr菌株与F-菌株接合过程有稳定的速度和严格顺序的原理,采用接合中断器随时中断接合,以获得来自H放入菌株不同遗传性状的F-接合子的方法,称接合中断法。利用此法可绘制该细菌的环状染色体图。
37.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 通过人为的方法,是遗传性质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借以获得兼有双亲遗传性状的稳定重组子的过程。
38.准性生殖(parasexual reproduction) 一类存在于真菌中的原始两性生殖方式,指在同一菌种但不同菌株间发生的体细胞融合,其结果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实现低频率基因重组并产生杂种后代。
39.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
基因工程又称遗传工程。指利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自主设计、操纵、改造和重建某物种的遗传基因(DNA),以达到该物种的定向变异、培育新物种的现代化育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