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们,你们好!我叫李明,自中学。能有机会参加贵校组织的面试,我感到非常荣幸。我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均有建树。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坚强乐观,不怕困难,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精神。我高考的最大理想就是考取贵校,掌握更多的知识,回馈国家和社会的培养。只要你们能慧眼识金,我定不辜负父母和老师们的期望,定会鼎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有朝一日为母校争口气。谢谢!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5分)
重整旗鼓,从头再,哪里跌倒哪爬起,这是正确做事不服输的精神。 材料 坚持 进取 借力
不到长城非好汉 它山之石可攻玉 咬定青山不放松 登高而招 锲而不舍 逆水行舟 借力打力 绝不气馁 定点打铁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戊戌变法失败12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随着中国前进的脚步,中国终于迎了新时代。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注意:不得套作、抄袭,不得丑化光荣历史,思想要积极向上。
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答案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认真阅读选项,再在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认真比较,分析其异同。B项,扩大范围。文中只提及唐朝皇帝赏赐吐蕃,而选项却扩大范围,说“中原历代王朝”。C项,条件不充分。原文说的是“中原地区的瓷器,连同制造工艺也传到吐蕃地区,并形成种类繁多的系列,乃至地方特色产品,在高原地区的百姓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只有瓷器传入吐蕃是无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的,“制造工艺也传到吐蕃地区”是至关重要的条件,不可或缺。D项,条件关系不当。虽然故如甲木墓地发现了属于公元3-5世纪的丝绸,但这并不能说明“丝绸之路早在公元3世纪就已经形成了”。故选A。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切分各选项内容并进行分析,然后回到文本中,看原文中的论证是否如选项所说,最后判定选项的正误。B项,对事例所证明的论点分析不恰当。文章引述两个皇帝的事例,旨在表明丝绸“是唐朝与吐蕃物质交流中的代表和大宗”,并未提及“吐蕃当时已经成为唐的附属国”。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仔细分析各选项的推断前提是否正确,再看推断结果是否正确。通过分析可知,C项,张冠李戴。“出土的茶叶、青铜剑、陶器等距今有1800年之久”错误,从文中可知,距今有1800年之久的是茶叶,青铜剑、陶器的距今时间文中并无交代。故选C。 4. B
5. ①满怀理想时:“麻雀”爱“晶晶”,“晶晶”也爱主人。“晶晶”是他的伙伴,是他的精神寄托,是他患难与共的伴侣,他们之间达成了不需任何言语就有的默契。②被招工和进城“闹腾得他周身疲惫”时:“麻雀”对“晶晶”是难舍难分而又无可奈何。“麻雀”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忍痛把心爱的“晶晶”送给招工的师傅,送到遥远的北方去。③见到“晶晶”死于自己的枪口下时:理想幻灭的“麻雀”感到了沉痛,进而引起了对生活深邃的思索,“麻雀”的灵魂重获新生,他回到了乡村的怀抱。
6. 小说采用双线结构:①一条情节线索是一只取名为“晶晶”的鸽子,它被主人送给了喜欢鸽子的招工师傅,带到了遥远的北方,但“它”从新主人手里逃出,并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与飞行,最后“晶晶”死在了“麻雀”的枪口下。②另一条情节线索是一个外号叫“麻雀”的知青,在“鸽子外交”同样失败后,他沉沦了,开始消极地“反抗”,执行所谓“新战略”。作品最后,“晶晶”从遥远的北方飞回,被“麻雀”一枪击毙。③这两条情节线索交织穿插,相互补充,相互映衬,使作品成为了统一的整体;这样安排避免了平铺直叙,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小说的主题,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从小说后面的部分可以看出“麻B项,雀”并没有离开农村,也不是早已忘记了“晶晶”。故选B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分析“麻雀”对“晶晶”的心理变化过程,作答时结合人物活动,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情感变化,结合情节发展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同时要关注人物的外部表情,人物的外部表情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变化。文中叫麻雀的主人公是一个知青,他在下乡过程中郁郁寡欢,想离开农村,进城里去,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如愿,只能整天寄托于鸽子晶晶。看着鸽子晶晶飞过蓝天,他总有莫名的激动,鸽子是他的梦想,是他跨越现实的梦想,此时“麻雀”爱“晶晶”,“晶晶”也爱主人。然而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不惜将“晶晶”送给招工的师傅,送到遥远的北方,内心充满了不舍与无奈。但是,送走“晶晶”后的“麻雀”依然没有改变现状。最后当“晶晶”千辛万苦飞回时,却死在了“麻雀”的枪口下,“晶晶”殷红的鲜血,引
起了“麻雀”灵魂的震撼和希望的彻底破灭,同时也引起了他对生活深邃的思索,灵魂重获新生。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一般而言,线索都是事件,首先要抓住事件的核心;其次,在找到围绕核心的主动者或者对象;最后,揭示出核心与人(无论主动者还是对象都是人)的关系。题干告诉我们本篇小说采用的是双线结构,而小说中出现两个形象,即鸽子“晶晶”和知青“麻雀”,那么本篇小说的两条情节线索就分别为鸽子“晶晶”和知青“麻雀”,作答时分别从这两个角度分析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即可。两条线索交替展开,增强了小说的层次感,丰富了作品的意蕴,化了小说的主题。
【点睛】小说的双线结构,或明暗相照,或主次携行,或平行发展,若断如续,时有时无,显隐互见,如草蛇灰线,复脉千里,鉴赏小说的双线结构,必须兼顾内容和形式。从情节入手,厘清结构;分析结构,把握线索;通过对线索串联起的小说诸元素的分析,拟写出答案。
7.【答案】C
【试题分析】知识角度:在解答时,先要找到与选项对应的原文语段、语句,再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比照和整合,辨差异,明正误。C项对应的信息区是“材料一”,“遏制传统消费”无中生有。 能力角度: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答案】D
【试题分析】知识角度:D项对应的信息区是材料四。
选项D曲解文意,原文“智能打包”是指“通过智能打包算法精准匹配箱型”,且“使绿色消费开始进入零售小店”于文无据。
能力角度:考查概括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答案】①加强教育,大力宣传绿色消费理念;②政府大力扶持新能企业,企业尽力生产、销售、使用绿色环保产品;③消费者身体力行,将绿色消费理念落到实处。(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试题分析】知识角度:题干要求“联系四则材料,谈谈如何全面推行绿色消费”,这四则材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陈述“绿色消费”,材料一主要是比较绿色消费与传统消费的不同,材料二主要陈述大学生的消费观,材料三主要陈述政府与企业在绿色消费上所做…的努力,材料四主要陈述企业、个人践行绿色消费的表现。将上述四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整理归类即可。
能力角度: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探究F。 10.A
11.C 项, “吉祥”应为“灾祸”
12.B 项,“他能团结心志相同的官员”表述错误,根据上下文,“能立同异”意思是意见相同相异者张商
英都能很好对待;“厉行节俭”有悖文意,原文为“过则如初”,意思是直到他走过去才恢复工作。 13.(1)法律如果有弊端,不可以不改变,只是不失去它的本意就够了。(若:如果。变:改变。但只 ,
只是。失其意:失去本意。每词1分,句意1分)
(2)张商英通过僧德洪和郭天信互传口信,后事情被发觉,张商英在开封府受审,御史张克公 上疏攻讦他。(“因”,通过;“觉”,被发觉;“鞫”,受审;“疏击”,上疏攻讦。每词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自负卓异,雄视世间。征召为南川知县。章惇治理夔夷,侮辱郡县官吏,没人敢和他说话。部使者想到只有张商英足以和他抗衡,就传檄召他到夔州。章惇随意狂言乱语,张商英不时加以辩驳,举止潇洒,高出章惇一筹。章惇非常高兴,延引为座上客。章惇回到朝廷后,把他推荐给王安石,擢升为监察御史。哲宗初年,朝廷渐渐变更了神宗时期的新法,商英上书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现在先帝陵墓上的土还没有干,就商量变法,算得上孝吗?”徽宗崇宁初年,张商英担任吏部、任刑部侍郎,张商英多次毁谤蔡京“作为辅国宰相,心思却在逢迎君主上”,御史弹劾他说了不应说的话,他被免去现职做了亳州知府。蔡京被罢免了宰相之职,张商英被起用任杭州知州。路过朝廷,帝王召见他对答问题,张商英上奏说:“禅宗设立法度,力求除去对天下人有大害的事,兴办对天下人有大利的事,如今如果一一施行,就完全继承了新法的完美的部分。法律如果有弊端,不可以不改变,只是不失去它的本意就够了。”留在朝廷任资政殿学士。不久,任命为中书侍郎,于是又任尚书右仆射。蔡京长久以窃夺国家政权,朝廷内外都怨恨愤慨,看到意见相同相异者张商英都能很好对待,多次称赞他为贤臣,徽宗因为他有声望,就任他做宰相。当时长期干旱,一日,彗星出现在天空,这天晚上,彗星没有出现,第二天,就下雨。徽宗高兴,大字书写了“商霖”二字赐给张商英。张商英处理政务公平,认为蔡京虽然标榜恢复新法,但不过是借此威胁控制国君,禁锢士大夫罢了。于是大力变革弊政,施行纸钞以便于通商行旅,免除不合理的赋税以减轻百姓的负担。张商英劝说徽宗节制浮华奢侈的生活,停止修建土木工程,打击投机钻营的佞臣。皇帝对他都颇有几分畏惧,曾经修葺装潢升平楼,告诫主管官吏凡是遇到张丞相骑马到,一定要把工匠藏在楼下,直到他走过去才恢复工作。张商英志大才疏,凡是应当做的,一定先在公众场合谈论,所以一些不便于施行的,就能够预先做打算。有一个叫郭天信的人,凭借医、卜、星、相等术担任太史,徽宗做太子时,曾说应当登帝位,从此渐渐宠信他。张商英通过僧德洪和郭天信互传口信,后事情被发觉,张商英在开封府受审,御史张克公上疏攻讦他。不久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郭天信也被斥责处死。蔡京又被起用。不久太学的各位学生申诉张商英的冤情,朝廷恢复了张商英原的官职。宣和三年卒,七十九岁。赠少保。
14.【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