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新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指导
《学写文学短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文学短评的定义及基本特征;了解文学评论以议为主、叙议
结合、评析结合的特点,掌握写作文学短评的基本技法,把握“叙”与“议”的尺度与比重。
思维发展与提升
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能对文学作品进
行个性化解读和进行有创意地表达,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体会作品艺术之美,提高文
学艺术鉴赏的水平与能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把握文学短评写作的基本要求;探讨文学评论的写法。
区分“评论”和“读后感”的界限;把握“叙”与“议”的尺度与比重。
教学过程
01识特征
1.什么是短评?
顾名思义, “短”是指它篇幅短小, “评”是指在文体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社会评论、文学评论、艺术评论。 2.什么是文学短评?
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评论对象,并对对象的某一点进行深入品析和阐发,进而得出某个评论性观点。
文学短评是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进行评论而篇幅相对短小的一类文章,主要是评论作家创作的得失,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
02明方法
1.“渠清如许有源头,识得庐山真面目”----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短评写作之前,一定要先置身作品之中,读懂作品;然后又要跳出作品,远而观之,客观超然评价作品。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只有入乎其内,才能细致地阅读作品,才可能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有真切的感觉,才能准确把握评论对象;而只有出乎其外,才能对评论对象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明确自己的观点或评论的中心,否则只能是泛泛而谈。
怎样做到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呢?首先,一定要仔细阅读全文,精读作品,找出作品中画龙点睛的句子,认真揣摩、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明确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力争有较深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
其次,阅读作品时可回忆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知识,借此可帮助我们探知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目的,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题。
如何阅读文学作品呢?我们一般采取“总体—部分—总体”的步骤。“总体”,就是从头至尾通读作品,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部分”,就是对重要部分仔细地阅读,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通过分析研究,加深印象,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主要的特色,初步形成观点。“总体”,就是再次浏览全文,获得对作品全面完整的认识,最后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出自己准确的判断。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定题小巧,选准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作品,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就可以获得不同的认识,获取不同的短评写作角度。要想写好文学短评,一定要精心选择好角度,切题要小。选择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所心得的、把握得最准确的、能够评好的角度来写。
文学短评写作的角度与内容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写文学短评可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构思技巧、语言特色入手,选择作品内容或者作品形式的某一个特点进行评论,定题要小而巧,做到突破一“点”,兼顾全部。 (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这类题目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
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2)分析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①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②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③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④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⑤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⑥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⑦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 ⑷分析作品的构思技巧。
①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 ②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 ③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 ④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 ⑤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
⑥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 ⑸鉴赏作品的语言。
鉴赏作品的语言,一是要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等;二是要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
深沉等;三是要分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其他方面比如粗笔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体物入微(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语言特点(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洗练,淋漓酣畅,情韵悠长,回味无穷)等等。
3.“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观点鲜明,视角新颖。
文学短评,顾名思义,就是要“评”——要评论,要论述,要讲道理。写文学短评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或引用,应采用“述评结合”的方法,阐释自己的看法。
写作时,首先要根据命题者的要求确定评论重点,有明确的评价。确定了评论重点,就确定了评论的中心,也就确定了鉴赏、评价的主攻方向。一般的议论文要有中心论点或论述中心,文学评论也是这样。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就是对作品的评价,这个评价一定要明确。没有明确的评价,文章就没有统帅,没有灵魂。
评论、说理是短评的重头戏,决定着一篇短评的价值高低和分量轻重。要写好短评的评论说理部分,除了注意议论的三要素和运用各种逻辑推理外,关键是要说新理——要有新的评论角度,要提出独到的见解,写出独到的认识,表达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对文学作品的评价视角要新颖,要能有独到的、恰当的见地与发现。如评《登高》“无边落木”一联,可解读出“杜甫绵长的心思如江水流动无法停止”的蕴意;也可解读出“落叶归根,长江东去”,诗人在寻找归处,由景及人,表达了无尽的哀愁。
4.“慧眼识得东风面,文内文外总是春” ----安排结构,注重写法。
文学短评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短评的结构要小巧而完整。通常情况下,一般采用“①总—②分—③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模式。①“总”,就是开头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这篇文学短评总的内容概述出来。②“分”,就是对照作品作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列出鉴赏评析的要点,然后采用叙评结合、评析结合的手法,对原作品作深入的、有条理的分析。③“总”就是结尾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在文学评论中,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个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要注意处理“叙”“议”关系——“叙”“议”要把握一个完美的分寸,即“叙”“议”的比重----“叙”为轻,“议”为重;“叙”概括,“议”详尽。“叙”与“议”的关系,实际上是论据与论点、材料与观点的关系,“叙”是为“议”服务的;“析”与“评”的关系,实际上是论证与论点的关系,“析”是为“评”服务的。我们知道,在议论文中,材料与观点,论据、论证与论点,都是应该统一的。所以,在文学评论中,叙、议、评这几方面应该有机地结台在一起,夹叙夹议、精叙详议、评析结合,而评价有的是通过分析水到渠成地显现出来的。
03析实例
1.课堂练习:请从本单元作品中任选一篇,写一则鉴赏短文,500字即可。
2.误例分析:甲同学写了一篇名为“书生误国”的文段,请大家对他的习作给出诊断。
书生误国
《声声慢》的文学造诣值得肯定,叠词被李清照用得出神入化,家仇国恨、悲愁无奈透于字里行间,其悲惹人哀叹。
这首词固是佳作,但透出的却是宋人对国家的无力。宋朝的文人,太平时吟诗作赋风花雪月,战乱时高淡阔论纸上谈兵,国破后凄凄惨惨戚戚,难怪宋朝会亡。
固然不要求李清照提刀上阵,且她也确是乱世的牺牲品,但她身后的那些文人,却是宋朝积贫积弱、腐朽不堪的根由。
若是这些文人能多点血性,也就不会催生出李清照这样凄苦的词人,当然也就难有山河破碎后如《声声慢》一般悲愁的名篇。
在《声声慢》中,我看到的是书生误国。
分析:这不是文学短评,而是读后感。是结合作者的经历,联系当时社会现实写感想、体会。文学短评不是读后感,文学评论与读后感有着明显的区别。文学评论是对作品作客观的评价,对象仅限于文学作品;读后感是写读了作品之后的主观感受,对象包括所有体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