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其中,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是主要手段,行政手段是辅助手段。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1)总体小康水平的特点:1)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们的消费,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2)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当前的小康水平是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小康社会,是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3)建设生态文明。 3、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内涵
(1)地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内涵: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对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11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载体
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载体:跨国公司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消极影响:①由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作用
(1)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最主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2)作用: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国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4、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这一格局,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1)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 “走出去”,是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我们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
2)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12
3)对外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