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 130-2011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底层立杆段外,还必须对出现最大步距或最大立杆纵距、立杆横距、连墙件间距等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

5.2.11 单、双排脚手架的可搭设高度[H]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应取较小值:

1 不组合风荷载时

?Af?(1.2NG2k?1.4?NQk)[H]? (5.2.11-1)

1.2gk2 组合风荷载时:

M?Af?[1.2NG2k?0.9?1.4(?NQk?wk?A)]W (5.2.11-2) [H]?1.2gk式中:[H]——脚手架允许搭设高度(m);

gk——立杆承受的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kN/m),可按本规范附录A表A.0.1采用。

5.3.12 连墙件杆件的强度及稳定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强度:

N??l?0.85f (5.2.12-1)

Ac稳定:

Nl?0.85f?A(5.2.12-2)

Nl?Nlw?N0

(5.2.12-3)

式中:σ——连墙件应力值(N/mm2); Ac——连墙件的净截面面积(mm2) A——连墙件的毛截面面积(mm2) Nl——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N);

Nlw——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应按本规范第5.2.13条

的规定计算;

N0——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单排架取2Kn,

双排架取3kN)

φ——连墙件的稳定系数,应根据连墙件长细比按本规范附录A表

A.1.6取值。

f——连墙件钢材的强度设计值(N/mm2),应按本规范表5.0.6采用。

5.2.13 由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Nlw?1.4?wk?Aw (5.2.13)

式中:Aw——单个连墙件所覆盖的脚手架外侧的迎风面积。

5.2.14 连墙件与脚手架、连墙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Ni≤Nv (5.2.14)

式中:Nw连墙件与脚手架、连墙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受拉(压)承载力设计值,应根据相应规范规定计算。

11

5.2.15 当采用钢管扣件做连墙件时,扣件抗滑承载力的验算,应满足下式要求:

Nl≤Rc (5.2.15)

式中: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一个直角扣件应取8.0kN。

5.3 满堂脚手架计算

5.3.1 立杆的稳定性应按本规范式(5.2.6-1)、式(5.2.6-2)计算。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段弯矩设计值Mw,可按本规范式(5.2.9)计算。

5.3.2 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应按本规范式(5.2.7-1)、式(5.2.7-2)计算。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NQk,可按所选取计算部位立杆负荷面积计算。

5.3.3 立杆稳定性计算部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满堂脚手架采用相同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时,应计算底层立杆段;

2 当架体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有变化时,除计算底层立杆段外,还必须对出现最大步距、最大立杆纵距、立杆横距等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

3 当架体上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尚应计算荷载售后服务范围内受力最大的立杆段.

5.3.4 满堂脚手架立杆的计算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l0?k?h (5.3.4) 式中:?——满堂脚手架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应按表5.3.4采用;

? ——步距;

μ——考虑满堂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什计算长度系数,应按本规

范附录C表C-1采用。

表5.3.4 满堂脚手架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高度H(m) H≤20 20<H≤30 30<H≤36 ? 1.155 1.191 1.204 注:当验算立杆允许长细比时,取?=1。 5.3.5 满堂脚手架纵、横向水平杆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5.2.1~第5.2.5条的规定。

5.3.6 当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不大于1.531.5m,架体四周及中间与建筑的结构进行刚性连接,并且刚性连接点的水平间距不大于4.5m,竖向间距不大于3.6m时,可按本规范第5.2.6~第5.2.10条双排脚手架的规定进行计算。

5.4 满堂支撑架计算

5.4.1 满堂支撑架顶部施工层荷载应通过可调托撑传递给立杆。

5.4.2 满堂支撑架根据剪刀撑的设置不同分为普通型构造与加强型构造,其构造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6.9.3条规定,两种类型满堂支撑架立杆的计算长度应符合本规范第 5.4.6条规定。

5.4.3 立杆的稳定性应按本规范式(5.2.6-1)、式(5.2.6-2)计算。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段弯矩Mw,可按本规范式(5.2.9)计算。

5.4.4 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不组合风荷载时

N=1.2∑NGk+1.4ΣNQk (5.4.4-1)

12

组合风荷载时

N=1.2∑NGk+0.931.4ΣNQk (5.4.4-2)

式中:∑NGk——永久荷载对立杆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kN);

ΣNQk——可变荷载对立杆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kN)。

5.4.5 立杆稳定性计算部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满堂支撑架采用相同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时,应计算底层与顶层立杆段;

2 应符合本规范第5.3.3条第2款、第3 款的规定。

5.4.6 满堂支撑架立杆的计算长度应按下式计算,取整体稳定计算结果最不利值:

顶部立杆段: l0?k?1(h?2a) (5.4.6-1)

非顶部立杆段: l0?k?2h (5.4.6-2) 式中:?——满堂支撑架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应按表5.4.6采用;

? ——步距;

a——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应不大于0.5m。

当0.2m<a<0.5m时,承载力可按线性插入值;

μ1、μ2——考虑满堂支撑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什计算长度系数,普通

型构造应按本规范附录C表C-2、表C-4采用;加强型构造应按本规范附录C表C-3、表C-5采用。

表5.3.4 满堂支撑架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高度H(m) H≤8 8<H≤10 10<H≤20 20<H≤30 ? 1.155 1.185 1.217 1.291 注:当验算立杆允许长细比时,取?=1。 5.4.7 当满堂支撑架小于4跨时,宜设置连墙件将架体与建筑结构刚性连接。当架体未设置连墙件与建筑结构刚性连接,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按本规范附录C表C-2~表C-5采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支撑架高度不应超过一个建筑楼层高度,且不应超过5.2m;

2 架体上永久与可变荷载(不含风荷载)总和标准值不应7.5Kn/m2; 3 架体上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不含风荷载)总和的均布线荷载标准值不应大于7kN/m。

5.5 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计算

5.5.1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pk=Nk/A≤fg (5.5.1)

式中:pk——立杆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标准值(kPa); Nk——上部结构传至立杆基础顶面的轴向力标准值(kN);

2

A——基础底面面积(m);

fg——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应按本规范公式5.5.2条规定采用。 5.5.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为天然地基时,应按地质勘探报告选用;当为回填土地基时,应对地质勘探报告提供的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乘以折减系数0.4;

2 由载荷试验或工程经验确定。

5.5.3 对搭设在楼面等建筑结构上的脚手架,应对支撑架体的建筑结构进行承载力验算,当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时应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

13

5.6 型钢悬挑脚手架计算

5.6.1 当采用型钢悬挑梁作为脚手架的支承结构时,应进行下列计算: 1 型钢悬挑梁的抗弯强度、整体稳定性和挠度; 2 型钢悬挑梁锚固件及其锚固连接的强度; 3 型钢悬挑梁下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验算。

5.6.2 悬挑脚手架作用于型钢悬挑梁上的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应根据悬挑脚手架分段搭设高度按本规范式(5.2.7-1)、式(5.2.7-2)分别计算,并应取较大者。

5.6.3 型号钢悬挑梁的抗弯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M??max?f (5.6.3)

Wn式中:σ——型钢悬挑梁应力值;

Mmax——型钢悬挑梁计算截面最大弯矩设计值; Wn——型钢悬挑梁净截面模量; 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5.6.4 型号钢悬挑梁的整体稳定应按下式计算:

Mmax?f (5.6.3) ?nW式中:φ——型钢悬挑梁的整体稳定性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规定采用;

W——型钢悬挑梁毛截面模量。

5.6.5 型号钢悬挑梁的挠度(图5.6.5)应符合下式规定:

????? (5.6.3)

式中:[υ]——型钢悬挑梁挠度允许值,应按本规范表5.1.8取值; υ——型钢悬挑梁最大挠度。

N N

q Lc3 Lc2 Lc1 Lc 图5.6.5 悬挑脚手架型钢悬挑梁计算示意图

N—悬挑脚手架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lc—型钢悬挑梁锚固点中心至建筑楼层板边支承点的距离;lc1—型钢悬挑梁悬挑端面至建筑结构楼层板边支承点的距离;lc2--脚手架外立杆至建筑结构楼层板边支承点的距离;lc3--脚手架内立杆至建筑结构楼层板边支承点的距离;q型钢梁自重线荷载标准值

14

5.6.6 将型钢悬挑梁锚固在主体结构上的U形钢筋拉环或螺栓的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N??m?fl (5.6.6)

Al式中:σ——U形钢筋拉环或螺栓应力值;

Nm——型钢悬挑梁锚固段压点U形钢筋拉环或螺栓拉力设计值(N);

2

Al——U形钢筋拉环净截面面积或螺栓的有效截面面积(mm),一个

钢筋拉环或一对螺栓按两个截面计算;

fl——U形钢筋拉环或螺栓抗拉强度设计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取fl=50N/mm2。

5.6.7 当型钢悬挑梁锚固段压点处采用2个(对)及以上U形钢筋拉环或螺栓锚固连接时,其钢筋拉环或螺栓的承载能力应乘以0.85的折减系数。

5.6.8 当型钢悬挑梁与建筑结构锚固的压点处楼板未设置上层受力钢筋时,应经计算在楼板内配置用于承受型钢梁锚固作用引起负弯矩的受力钢筋。

5.6.9 对型钢悬挑梁下建筑结构的混凝土梁(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进行混凝土局部受压承载力、结构承载力验算,当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

5.6.10 悬挑脚手架的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立杆、连墙件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5.2节的规定。

6 构造要求

6.1 常用单、双排脚手架设计尺寸

6.1.1 常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单、双排脚手架结构的设计尺寸,可按表6.1.1-1、表6.1.1-2采用。

表6.1.1-1 常用敞开式双排脚手架的设计尺寸(m) 下列荷载时的立杆纵距la 脚手连架允墙立杆步距 许搭2+2+ 3+2+ 件横距 2+0.35 3+0.35 h 230.35 230.35 设高2设lb (kN/m2) (kN/m) 度 (kN/m2) (kN/m2) 置 [H] 1.50 2.0 1.5 1.5 1.5 50 1.05 1.80 1.8 1.5 1.5 1.5 32 二1.50 1.8 1.5 1.5 1.5 50 步1.30 三1.80 1.8 1.2 1.5 1.2 30 跨 1.50 1.8 1.5 1.5 1.5 38 1.55 1.80 1.8 1.2 1.5 1.2 22 1.50 2.0 1.5 1.5 1.5 43 三1.05 1.80 1.8 1.2 1.5 1.2 24 步三1.50 1.8 1.5 1.5 1.2 30 1.30 跨 1.80 1.8 1.2 1.5 1.2 17 注:1.表中所示2+2+230.35(kN/m2),包括下列荷载:2+2(kN/m2)为二

15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 130-2011 - 图文 

底层立杆段外,还必须对出现最大步距或最大立杆纵距、立杆横距、连墙件间距等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5.2.11单、双排脚手架的可搭设高度[H]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应取较小值:1不组合风荷载时?Af?(1.2NG2k?1.4?NQk)[H]?(5.2.11-1)1.2gk2组合风荷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hfmr8z4hh9jajr89mf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