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女权主义理论论文:女权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女权主义理论论文:女权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摘 要:中国女权主义理论引入伴随着演绎变化,体现在不断融入本土文化因素,结合历史背景,逐步形成中国自己的女权主义理论,而理论的应用包括女权主义批评与创作,理论为批评提供一种话语的可能性,现实的批评实践,才能使这种话语按照自己的方式运作起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关键词:女权主义理论;理论接受与新变 ;女权主义批评;女性写作

女权主义理论是一种政治性的文学理论,这已经是共识。其政治性一方面表现在它与女权运动的密切关系上,即它的实践性上,一方面表现在它的理论方法上:女权主义理论,尤其是其中的英美学派,特别注重对文学进行社会历史分析,致力于从文学文本中揭示出性别压迫的真相,即便是更注重对文学创作的语言本体进行研究的法国学派,也是将女性写作当作一种颠覆性的、抗拒旧有文化和政治秩序来看待。[1]

一、中国对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接受与新变 (一)女权主义理论的最初接受

\一词,最初被翻译为女权主义,原因是这一理论的诞生与西方白人妇女努力争取政治、经济、教育等方

面的平等权利密切相关,\女权\所涉及的内容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中国虽然也以政治话语占主导,意识形态受政治指导,但中国的解放针对的是全社会而非女性,女性解放蕴涵于社会的解放之中,女性意识被社会、政治所压抑,没有受到特别的关注,相应的女性也就没有自己的话语权,没有强烈的争权意识,在倡导男女平等的大环境下趋于沉默,保持与男性不树敌的态度。因此,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在传入的过程中,\权\的意识逐渐淡化,在中国女性受到特殊保护的同时又受到深重的压迫,许多女作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女权主义者,或者是以温和的态度学习理论,有意远离政治,女权意味着对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秩序的对抗,与整个传统文化为敌,并且依靠单枪匹马的力量撼动传统文化的根基无异于杯水车薪,没有全社会观念的转变,要建立自己的话语权似乎不可能。中国的女性学者对女权主义理论大多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

最早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介绍到中国的是朱虹,1981年发表的《美国女作家作品选》中,她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上,介绍了美国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妇女文学\。1983年,她选编的《美国女作家短篇小说选》开始了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及理论的系统译介。在本书的绪言中,朱虹热情地介绍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后期女权运动的再次勃兴,较详尽地

评述了它兴起的历史背景,现实表现及其在历史学、思想史、文学创作与批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伴随这场运动而来的女性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且对一些早期的女性主义经典著作,诸如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西蒙娜·波伏娃的《第二性》、贝蒂·弗里丹的《女性的奥秘》、凯特·米勒特的《性政治》等做了简要的介绍。朱虹极力提倡\妇女意识\,并从历史和社会学的角度批评了形式主义批评家们忽视作家主体性的倾向,为中国的女性主义批评鸣锣开道。朱虹在选集中所收的\妇女文学\实质上就是女性主义文学,\反映了60、70年代自觉的女权主义的观点。\朱虹对西方女性主义的介绍,拉开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序幕,具有启蒙的意义。

(二)女权主义理论的新变

西方女权主义文论传入中国的变异主要体现在\女权主义\向\女性主义\这一词汇的转变上,并非是简单的女性向男性争取权利或权力,而是对以男性中心文化和社会秩序发出挑战,改变在传统积淀如此深厚的中国的女性命运。

词语的选用深刻体现了学者们对女性主义思想在观念上发生的变化。张京媛在其主编的《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一书中,解释了使用\女性主义\一词的理由:\我个人认为,'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反映了妇女争取解放运动的两个

6h9nc5uy855gf8x599ez10e609m87w01bb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