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六课北宋的政治练习试题(无答案)
第六课北宋的政治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图是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驿镇的一座古建筑,与它有关的历史典故是
A.玄武门之变 B.陈桥驿兵变 C.杯酒释兵权 D.澶渊之盟
2.中国历史分久必合。北宋的建立,结束了哪一时期的分裂局面?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五胡十六国 D.五代十国
3.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A.秦王嬴政 B.汉高祖刘邦 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
4.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宋太祖这一政治理念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是
1 / 4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使得军队战斗力增强 ③士人更加受到尊重 ④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
5.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6.与隋唐相比,宋朝改革和发展的科举制,主要表现是 A.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B.创立殿试制度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提倡八股文
7.宋太祖询问宰相赵普如何避免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赵普建议他对地方藩镇“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宋太祖接受其建议而采取的“制其钱谷”的措施是( ) A.派文臣做知州
B.各州设通判
C.设立转运使
D.设立布政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六课北宋的政治练习试题(无答案)
8.“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的诗中提及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帝王。下列不属于宋祖采取的措施是( ) 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C.强化宰相的权力
B.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D.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9.唐朝末年以来,武将拥兵自重,致政权更迭、战乱不休。宋太祖接受这一历史教训,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禁军将领有领兵之权却无发兵之权 C.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D.设通判节制武将
10.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当时最受欢迎的科目是( ) A.进士
B.明经
C.明法
D.明字
11.五代以来短短的几十年间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再未发生类似的现象。导致再未发生类似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宋政治体制的变革 C.朝中大臣没有篡夺皇权的野心
B.北宋人民不再渴望出现朝廷的更换 D.地方财政全部由中央统一协调
12.“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禁军的指挥者是( ) A.宰相
B.皇帝
C.太尉
D.御史大夫
13.《百家姓》是北宋初年一个书生编损的,是我国流传甚广、影响至深的一本启蒙读物。据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其中为首的姓是赵。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A.赵姓人口当时排位第一
B.《百家姓》编写于战国时期的赵国故地
3 / 4
C.编写者姓赵
D.赵姓是当时皇帝的姓氏
14.北宋初年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从最初目的看,产生的最重要的积极作用是( )
A.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割除了北宋积贫积弱的祸根 二、综合题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曾说:“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奸邪共济为内患,深可惧也”。 材料二: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宋代进士,登科即释褐(做官),待遇远较唐代为优……而登科名额,亦远较唐代为多。
——钱穆《国史大纲》
(1)材料一中的“宋太祖”指的是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初统治者为什么要“移换屯驻”。 (3)材料二、三体现宋代哪一个治国政策?这一政策有什么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