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药理学名词解释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药理学》名词解释——选自白皮书 1.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2.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理学即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即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又称药效学。

3.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学也研究药物在机体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又称药动学。

4. 吸收: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药物只有经吸收后才能发挥全身作用。

5. 分布:药物一旦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内,便可能分布到机体的各个部位和组织。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称为分布。

6. 代谢:药物作为一种异物进入体内后,机体要动员各种机制使药物从体内消除,代谢是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重要途径。

7. 排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尿排泄,其次经粪排泄。挥发性药物主要经肺随呼出气体排泄。药物的汗液和乳汁排泄也是药物的排泄途径。

8. 离子障:不论弱酸性或强碱性药物的pKa都是该药在溶液中50%离子化时的PH值,各药有其固定的pKa值。当与pH的差值以数学值增减时,药物的离子型与非离子型浓度比值以指数值相应变化。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透,而离子型药物就被限制在膜的一侧,这种现象称为离子障。(书上暂时未找到,来自百度)

9. 首关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百度) 10.

药酶诱导剂:凡能诱导药酶活性增加或加速药酶合成的药物

称为药酶诱导剂。 11.

药酶抑制剂:一种能抑制某种的化学物质。它通过控制某种

的,来调节或阻抑某些过程,还可抑制耐药性细菌的,故可用于某些耐药性细菌感染的治疗。 12.

干肠循环: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

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泄出去,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干肠循环。 13.

房室模型; 把机体划分为一个或多个独立单元,可对药物在

体内吸收、分布、消除的特性作出模式图,以建立数学模型,揭示其动态变化规律。 14.

一室模型:如果给药后,体内药物瞬时在各部位达到平衡,即

血液浓度和全身各组织器官部位浓度迅即达到平衡,可看成一室模型。 15.

二室模型:多数情况下,药物在某些部位的药物浓度可以喝血

液中的浓度迅速达到平衡,而在另一些部位中的转运有一延后的、但彼此近似的速率过程,迅速和血液浓度达到平衡的部位被归并为中央室,随后达到平衡的卑微则归并为周边室,称二室模型。

16. 一级消除动力学: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

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血浆药物浓度高,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多,血浆药物浓度降低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也相应降低。 17.

零级消除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

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因在对半数坐标图上的药物—时曲线的下降部分呈曲线,故称非线性动力学。 18.

稳态血药浓度:按照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物,其体内药物

总量随着不断给药而逐步增多,直至从体内消除的药物量和进入体内的药物量相对等时,体内药物总量不再增加而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称为稳态浓度。 19.

半衰期:药物消除半衰期时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

间。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 20.

清除率:是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

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因为它是体内肝脏、肾脏和其他所有消除器官清除药物的总和,故实际上是总体清除率,又因为是根据血浆药物浓度计算的,也称血浆清除率。 21.

表观分布容积: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

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称表观分布容积。 22.

生物利用度: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

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称生物利用度,即生物利用度=A/D×100%

(A为体内药物总量,D为用药剂量) 23.

生物等效应:如果药品含有同一有效成分,而且剂量、剂型和

给药途径相同,则它们在药学方面应该是同等的。两个药学等同的药品,若它们所含的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无显着差别,则称为生物等效。 24. 25. 26.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集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映的表现。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称为对因治疗,如用抗生素杀灭体内致病菌。 27.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称为对症治疗。对症治疗

不能根除病因,但对病因未明暂时无法根治的疾病却是必不可少的。对某些危重急症如休克,惊厥,心力衰竭。心跳或呼吸暂停等,对症治疗可能比对因治疗更为迫切。 28.

不良反应: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

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29.

副反应:由于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

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 30.

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是指在计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

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毒性反应一般是可以预知的,应该避免发生。 31.

后裔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经降至阈浓度一下时残存的

药理效应,例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出现的乏力、困倦等现象。

32. 停药反应:是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回跃反应。例

如长期服用可乐定降血压,停药次日血压将明显回升。 33.

变态反应:是一类免疫反应。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

白结合成为抗原后,经过接触10天左右的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也成过敏反应。常见于过敏体质病人。 34.

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

应性质也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性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 35.

量效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能够范围内成比例,这就是

剂量—效应关系。 36.

量反应:效应的强弱呈连续增减的变化,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

反应的百分率表示者称为量反应,例如血压的升高,平滑肌的舒缩等,其研究对象为单一的生物单位。 37.

质反应:如果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

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则称为质反应。质反应以阳性或阴性、全或无的方式表现,如死亡与生存、惊厥与不惊厥等,其研究对象为一个群体。 38.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刚能效引起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

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 39.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

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其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即效能。 40.

效应强度:指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

药理学名词解释新

《药理学》名词解释——选自白皮书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2.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理学即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即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又称药效学。3.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学也研究药物在机体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又称药动学。4.吸收: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h7v031b6a20sz532alg3gznb0gsy200bo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