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元认知与思维导图建构碎片化认知结构模型研究
一、碎片化学习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性能与 存储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充分利用坐车、等人等小块闲散时间去获 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和信息的现象大为普遍,人们把这种学习方式称之 为“碎片化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利用的时间是“碎片化”的,学习 的知识也是“碎片化”的,因此,就容易造成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碎片 化。
目前,“碎片化学习”还没有整个学术界公认的定义,王竹立教 授提出了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定义:在广义方面讲,碎片化学习是指学 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碎片化资源、碎片化媒体进行的正式与非正式 学习。从狭义方面讲,碎片化学习则指没有明确目标和导向,通过碎 片化媒体(手机、Pad、电脑、书本、电视等)和碎片化资源(音频、 视频、文本、图像、微博、微信、微课、单篇文章等),利用碎片化时 间(等车、排队、入厕等)进行的非正式学习。[1]
从定义上看,碎片化学习是学习者个体自我选择学习内容、自由 选择资源环境支持和自我评估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它使学习者能够随 时随地利用身边的环境和资源进行学习,这给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 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碎片化学习还存在一些不 足,比如记忆时间短暂、认知无序和认知超载等问题,学习者不容易 形成结构化的、系统的、完善的认知结构。因此,本文运用元认知理 论为指导,通过思维导图工具的引入,将内在的认知结构外显化,并 在一些认
知策略的帮助下,对碎片化的认知结构进行重新梳理和建构, 逐渐形成结构化、组块化和系统化的认知结构。
二、认知结构及元认知
自从皮亚杰在图式理论中提出认知结构这一概念,经过布鲁姆、 奥苏贝尔等许多专家的不断研究和不断发展,认知结构通常被定义为 “个人在感知和理解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心理结 构。它是由个体过去的知识经验组成的”⑵。这些知识经验分解为一 个个概念或命题,相关概念或命题之间通过表示两者关系的线段联结 起来形成命题网络。随着新的概念或命题的不断加入,命题网络也在 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网状立体结构,即认知结构。
元认知被称为“对认知的认知”,最早由美国的发展心理学家弗 拉维尔(Flavell)提出,他将元认知概况为“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 的主动监控、结果的调整以及各个过程的协调。”他认为元认知包括 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两部分⑶。我国国内的董奇、陈英和等学者 大多认为元认知包括三个部分,即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 监控。
元认知知识指一般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性 知识。主要包括对认知主体、认知任务和认知策略的知识。比如学习 者在认识到自己的认知能力、认知目标等信息后,依此制定的认知计 划;选择什么认知策略能够促进认知任务的完成。元认知体验是指认 知主体在从事认知活动中所获得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比如觉察出 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障碍而选择其他资源来克服学习障碍;怀疑自己 在练习过程出错误而重新检验;在认知建构失败后选择放弃原有学习 任务。元认知监控指认知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对自 己的认知活动进行自觉的监测、控制和调节的过程。比如学习过程中 随时对自己的认知进展进行评价,并相应做出新的决策;控制学习的 时间以
及进度等。
三、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图、心灵图、脑图等,1970年由英国的心 理学家托尼?巴赞提出。[4]它有一个中心节点,沿着中心节点发散出与 之相关的分支节点,分支节点可以由文字或图形构成,分支节点之下 可以再生分支节点,这些下级节点又可以成为中心节点,再次向外进 行发散,形成一个放射性的网状立体结构,随着新的节点的添加、删 除与改变,这个网状立体结构也在不断的改变。[5]这个网状立体结构 与认知结构的表征方式非常相似,因此,我们选择使用思维导图工具 外显化我们的认知结构,使我们能够清晰看到同化或重组原有认知结 构的过程和结果。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工具的使用,促进 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提升,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深度审 视,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策略促进学习者结构化、组块化的认知结 构的形成、发展和完善。
四、基于元认知和思维导图重构碎片化认知结构模型
碎片化的学习存在两种情况: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正式学习 的知识是结构化的,大多数知识是以树状结构存在。而非正式学习大 多是学习者在个人兴趣或问题引领下选择各种媒体主动获取的知识, 这种习得的知识大多不存在规范的结构,以一些散乱的点状存在于认 知结构中。在这两种学习中习得的概念或命题如果没有与原有认知结 构建立良好的衔接,就会很容易被遗忘,因而造成碎片化学习记忆时 间短、认知无序等现象。
焦秋生教授在《认知结构的表征与建构》中提出了认知结构的两 种建构模型:干支循序建构过程模型(我们简称为干支模型)和混沌 组合建构过程模型(我们简称为混沌模型)。干支模型是从少数几个 关键的知识点,通过联结键将新习得的概念或命题一一捕获,使认知 结构逐渐生成建构起来。混沌模型是学习者在学习杂乱无章的信息时 认知的建构过程模型⑹(见图1)。学习者习得的处于游离状态的杂乱 无章的信息通过联结键构建小的认知结构片段,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 新的概念和新的联结键在习得后逐渐形成概念组块,最终生成结构化 的认知结构体系。
认知结构的这一表征方式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清晰的表征出来,因 此,本文依据干支模型和混沌模型,使用思维导图作为图解手段,将 碎片化学习中的认知过程用思维导图表示出来,并运用元认知理论, 对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做出相应的监控和调节,辅助学习者建立结构 化的、组块化的认知结构,彻底克服碎片化学习中存在的容易遗忘、 认知超载和认知无序的现象。基于此,本文提出基于思维导图和元认 知的碎片化认知结构重构模型。
雄度判断;策略意识; 时间控制;学习判断; 知晓感;信心判断. :离散节点: 碎片化学习前期 小的认知结 构片段集合 学 :干支模策略童识;知哓感; 学习过程自我调节; 自我评估;自我修正. 碎片化学习中期 有 体 评价与修正概念组块 型: .混沌模型: [元认知 ] [思维导图] 碎片化学习后期 认知结构体系 图2基于思维导图和元认知理论的碎片化认知结构重构模型
碎片化学习前期,学习者的认知结果为将游离信息吸收之后结 成的小认知结构片段。元认知在这一环节中至关重要,学习者要明 确任务定向,判断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并确定是继续学习还是放 弃,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