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 50分)
一、选择题
1. 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 A. 组织液 B. 血浆 C. 淋巴液 D. 唾液 2.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它约占据体液的2/3
B. 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因此理化性质需要保持相对稳定 C.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 CQ、尿素、糖原、神经递质等 D.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 下列对于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及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导
B. 细胞膜内外K+' Na+分布不均匀,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基础 C. 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 Na+通透性增大
D. 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4. 下列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有的神经递质需要血液的运输才能到达作用部位
B. 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都需要经过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多种细胞器参与 C. 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需经过组织液中的扩散过程才能作用于突触后膜 D. 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能及时分解或运走,会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5. 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 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 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 大脑皮层语言 H区损伤,导致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 意识丧失的病人大小便失禁,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6.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神经中枢一定在中枢神经系统内 B. 运动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
C. 甲状腺激素能够抑制下丘脑某些神经细胞的分泌活动 D. 感受器是转换能量形式的结构 7. 下列有关糖代谢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
糖原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
氧化分解
型*合成糖原
-转变成脂肪窮某些基酸
A. 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 胰岛素分子能反复作用于靶细胞,因此作用时间较长 C. 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 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过程
8. 体温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体温恒定就是指体温保持不变
B. 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地战栗,调节该行为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 炎热时,人体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减少 D. 某病人体温一直维持在 39 C,说明其产热量一直大于散热量
9. 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①
的抗利尿激素 补充水分⑤减少尿量 A. C.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④→③→⑤
②→①→④;②→①→③→⑤ D. ①→②→④;①→③→⑤
红细胞 B. 吞噬细胞 C. 淋巴细胞 D. 血小板
丙分别做如下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④主动饮水,
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③下丘脑分泌较多
10.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11. 现有大小和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品系小鼠甲、乙、丙及另一品系小鼠丁,并对甲、乙、 处理:
分组 甲 不做任何处理 乙 将丁的皮肤小片移植到乙体表上, 14天后,皮肤片结痂脱落 丙 切除胸腺— 处理 二周后,再将丁的皮肤片分别移植到甲、乙、丙体表上,则移植的皮肤片最易脱落和最易成活的分别是 A.
乙、丙 B. 乙、甲 C. 甲、丙 D. 丙、甲
12. 关于人体的免疫系统组成及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他们均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B. 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C. 免疫排斥属于免疫异常疾病
D. 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即发生增殖分化
13. 抗体和淋巴因子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下列关于抗体和淋巴因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抗体与某单细胞病菌结合抑制该病菌的繁殖属于细胞免疫 B.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物质,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 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D. 能够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可以和靶细胞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 14. 下列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A.
C. 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 B. 消退较慢 D.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15. 下图是达尔文所进行的相关研究示意图,图甲为实验方案,图乙为实验结果。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 确的是
不生1?不瞬曲 弯向光蘇生长
甲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单侧光
B. 1号与2号装置的光源位置、孔径大小都是无关变量
C. 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D. 由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
16. 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 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 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证明了 A. 生长素是极性运输
B. 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尖端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 C.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 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
17.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 2,4-D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 配制不同浓度的 2,4-D溶液共6组;
② 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桂花枝条,均分 6组,将插条下端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 取出,进行无土栽培;
③ 一段时间后取出,统计每组枝条生根数目并计算平均值,结果如下表
2,4-D 浓度(mol/L) 生根平均值 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 —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B. 促进桂花枝条扞插生根的 2,4-D最适浓度是10-11 mol/L C. 超过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
D. 相同浓度的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相同 18. 中“
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KAA
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似物 +”表示促进作用,“-”表示
NAA的作用模式如下图所示,图
0 2.0 .Λ-15 2, 4-D溶液中,10分钟后
:
10 9.4 .Λ-13 10 3.8 10 7.2 TTTT4 10 15.1 .Λ-12 10 20.3 .Λ-11 甲
A. 激素甲最可能代表乙烯 B. 激素丙最可能代表生长素
C. 用激素乙的水溶液喷施水稻苗,能使水稻患恶苗病 D. 激素丙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19. 关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B. 横放的植物,生长素在其胚芽鞘尖端的横向运输,与重力有关 C. 种植于宇宙飞船内的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无法极性运输 D. 无光环境中,生长素仍然能极性运输
20. 下列关于种群 S型、J型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 ② 图中阴影表示环境阻力 ③ E点的增长率大于F点 ④ G点的增长率大于H点
S型
⑤ 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 ⑥ GH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A.①②③④ A.血细胞计数法
B. 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③⑤⑥
B.
血细胞板计数法
C. 血细胞计数板法 D. 血小板计数法
21.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22. 下列哪项不属于群落的特征 A.物种组成
B. 种间关系 C. 群落的演替 D. 种群的空间特征
23. 蚜虫是农作物常见的害虫,七星瓢虫是蚜虫的天敌。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蚜虫和七星瓢虫种群数 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6月14日以后物种丰富度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 B. 甲、乙种群分别表示七星瓢虫、蚜虫
C. 蚜虫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调查其种群密度采用标志重捕法 D. 7月12日? 26日,蚜虫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24. 在初生演替过程中,苔藓能够取代地衣的原因是 A. 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有机物
B. 苔藓比地衣长的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C. 苔藓的生长比地衣快
D. 苔藓能够忍受极端的干旱环境
25.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
F列选项中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