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推进高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
古诗词活动扎实开展
睢宁县李集中心小学 张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更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
由于课内时间有限,所以要完成《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诵读古诗词的要求,就必须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可是,目前一些学校和教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多多少少忽略了学生古诗词的阅读。作为语文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积极拓展渠道,多措并举,努力改变农村高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现状,具体做法如下。
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诵读古诗词的方法
1、结合注释,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
如岳飞的《满江红》。通过注释,学生了解到绍兴四年(1134)秋,岳飞第一次北伐大获全胜。八月下旬,宋廷擢升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当旌节发到鄂州(今武昌)时,全军将士欢欣鼓舞。一天,雨歇云散,江山明丽,岳飞凭栏远眺,感慨万千,吟咏了这首词。了解了写作背景,学生们就容易把握住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体会到作者大无
谓的英雄气概的同时,深深被这首词所洋溢着的爱国主义激情所感染。
2、识人读诗——了解诗人的生平
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要想理解这首词,事先必须了解词的作者。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及音律均有一定造诣,其中词的成就最高,在他沦为亡国之君被软禁之后,李煜的词风大变,这首《虞美人》便是作于他被囚之时,也是这种变化最显著之作。了解了诗人的生平之后,学生自然就会对这个曾经的皇帝,现在却沦为阶下囚的李煜此时此刻心里想什么十分感兴趣。在这首词里,李煜流露出的分明是他因无法再享受做皇帝时所拥有的荣华富贵而惆怅不已。一个身处桎梏之中的亡国之君不为国破家亡而感到痛心疾首,却贪图享受,对这些东西恋恋不舍,由此看来,李煜的确不是块做皇帝的料,南唐亡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由此可见,识人读诗可以拉近学生与诗人之间的距离,体会诗人的酸甜苦辣,对诗人进行评价,有助于加深他们对诗词的理解。 3、掌握理解古诗词的窍门——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的意义是固定的,这些意象有着丰富特殊的文化内涵,它已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了,而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古人常用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对这些惯用意象的特殊意义,我们必须了解,这对于拓展思维度,正确解读诗意,把握诗情很有帮助。①如杨柳象征怨别、怀远,长亭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酒抒写别离之情,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双鲤代指书信,捣衣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梧桐是凄
凉悲伤的象征,芭蕉表达孤独忧愁,流水与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猿猴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杜鹃鸟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解了意象固有的象征意义,阅读中再结合具体诗作,就很容易把握诗词的主旨,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 4、善于抓“诗眼”悟主旨
一首诗里,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品味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诗眼”,可以使学生“批文而入情”,与诗人心心相通,触摸诗人的情感、领悟诗词的意境。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这首词通过描写晚春时节雨后海棠花的凋谢,抒发了李清照感伤的情怀。“应是绿肥红瘦”是本首词的词眼。词人并没有选择华丽的辞藻,只是用“应是”“绿肥”“红瘦”这几个寻常字眼,就把雨后海棠的色泽和韵味生动地描绘出来了,纯洁天真,言已尽而意无穷。词人这种化平凡为神奇的语言功力,令人拍案叫绝,不失为李清照一大过人之处。此刻,词人的惜春怜花的伤感之情也达到了高潮,触景生情,由物及人,惜春怜花的伤感与自己青春将逝的烦闷与苦恼交织在一起,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可见,抓住意蕴丰富的精彩之笔反复玩味,是感悟古诗词主旨的一条“捷径”。 5、熟练背诵,厚积而薄发
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1至3岁即有显著的发展,3至6岁其进展更为迅速,6至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至13岁为一生记忆力之最高峰,以后最高只能保持此高点,往往20岁以后,心境若一不平衡便有减退的可能。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记忆的东西可能终生不忘。把握这一关键期,多背点经典古诗词,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的基础;成为他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词,才能充分汲取古诗词的精华,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让学生多背古诗词,可谓是意义深远,使其受益终身。
二、规定课外诵读时间及任务 1、时间:
每天放学后做家庭作业前十分钟;周六、周日做家庭作业前二十分钟。
2、任务:
每周至少背诵五首,多者不限。 三、 检查自学效果
每周由学习小组长检查一次。教师相机抽查。
此外,每学期至少开展三次背诵古诗词比赛,至少举行两次古诗词知识竞赛,题目涉及作者、释词、句意、默写等方面,以默写为主。
以上做法实施一学期以来,我校高年级古诗词课外诵读活动得到有序地开展,效果良好。学生不是浮在表面上死记硬背,而是能真正深入古典诗词之中,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并且能慢慢内化、活学活用。学生平常言谈举止变得文雅起来;在写作文时不少学生能引章据典,文采斐然。
多措并举,有效地推进了我校高年级学生课外诵读古诗词活动的顺利开展,提升了我校高年级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①、周菊英 《古诗词中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年29期
多措并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