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研究

作者:刘颖 贺方倩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年第06期

【摘要】应用型人才因具有培养目标明确、实践能力强而备受关注。本文从学校、专业、岗位3个方面分析,阐述土木工程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做为定位的合理性;针对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提出建立理论、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并指出理论教学存在“重而不实、重而不适”的问题,應按照模块化和体系化的要求,重组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应用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多平台、多层次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最后,从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的优化与升级、改革校企合作方式,改革教学方法、考核方式4个方面着手保障教学体系正常运行,保障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26-02 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定位 (一)学校定位

目前,我国高校按型分类可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高职高专院校等几类。应用型大学是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而言的,它是按照中国大学培养的特点,在中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类型的本科教育,可以说,“应用型”大学是应运而生的,应时代发展而发展,应社会变化之变化,应当地特色而不同,要求学以致用,学为所用的一种大学形式,实践性是这种大学形式的最显著特点。 (二)专业特点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土木工程的建造活动从远古时代就已经开始,科技发展到今天,人们又把建造活动从地上延伸到地下,从陆地延伸到海洋,现代土木工程不断地为人类社会创造崭新的物质环境,成为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土木工程活动本身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实践性、创新性,因此专业也应该培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不断学习能力和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具体的讲,就是专业的设立和

发展要结合社会需求,在掌握够用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专业的实践性,着重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岗位需求分析(以房屋建筑工程方向为例)

土木工程专业涵盖了所有建设领域,就业范围十分广泛,本文以房屋建筑工程方向为例,说明该专业的岗位需求。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毕业生可以到国家各级建设监管部门工作,也可以到房地产企业、事业单位等从事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管理工作等,工作单位不同,但其就业岗位可能相同。高校应该分析各岗位对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将专业定位与岗位需求结合在一起,达到口径一致,培养对口人才,服务社会。 二、构建理论、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研究 (一)理论教学体系分析及重建

理论教学体系的重建要紧密结合岗位需求,结合地方特色,重点落在“应用”上。大土木工程目前有40余门专业课程,数量庞大,学生难以消化数量如此众多的课程内容,更别说做到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若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就必须打破课程壁垒,树立大课程观,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课,以学科专业集群为单元、行业标准为主线、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按照模块化和体系化的要求,优化重组课程内容,推进课程内涵建设,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更注重专业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合理设置课程门数和课时,形成多元整合的模块化课程结构。

(二)基于应用型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1.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遵循整体性、有序性和效率性原则。(潘睿,2008:104)整体性保障了整个实践教学内容的完整,保证与工作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实践知识体系,有序性要求将各个知识点按照学习难易程度进行逐级递进,形成层次分明的教学体系,效率性则要求实践教学要紧跟“应用”,为用而设,为用而学。 2.构建基于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方案

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环节、实习环节、课程设计环节。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连接并不紧密,各个环节间也相对独立,没有形成统一整体,导致学生毕业时实践能力薄弱。基于应用型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求建立结合岗位需求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按照教学内容、层次和要求进行

组合与优化,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应用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多平台、多层次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只有体系完备、目标明确、措施到位才能达到岗位要求。基础实验教学平台的搭建是是根本,传统的实验教学以独立的理论课程作为载体,实验项目单一,且多为演示性、验证性项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则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实验项目必须打破课程限制,实现课程知识交叉、贯通、延伸,设置与实际工程操作流程、内容相同的综合性实验项目;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是保障,在这一阶段,要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专项技能,通过实习、实训环节的设置,先看再做,达到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工程技能及创新、创业平台的设置是升华,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将一个个单独的技能汇聚成综合实战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多方举措共同保障应用型教学体系的运行 (一)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但是,我国许多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在工程业务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上,还不能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企业聘请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管理人员,参与教学体系的讨论,参与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另一方面,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设计、施工、管理等实际工作,增长实践经验。 (二)加强校内实验室的优化与升级

实验课程的优化与实验室的优化是密不可分的,传统的实验室设置按照课程进行,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一方面造成实验项目重复,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过于细化的实验项目,也弱化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验室的优化要以模块项目为切入点,整合与实验有关的实验器材,突出实验的完整性和能效性,重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实验室的升级则要求在传统实验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与工程实践有关的设计类、综合类实验项目。 (三)改革校企合作方式

客观条件决定了高校必须创新校企合作,寻找新的合作方式,结合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工程技能训练及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平台,将“送学生出去实习”变为“引项目进来实践”,成立校内实训基地,聘请企业工程师到校内实训基地指导学生进行专项实训,校内实训基地免费提供场地,邀请各类建筑设计公司、结构设计公司、造价事务进校设立分公司,各公司为本校在校生提供带薪实习的技术、管理岗位,与学校一起培养学生,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研究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研究作者:刘颖贺方倩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年第06期【摘要】应用型人才因具有培养目标明确、实践能力强而备受关注。本文从学校、专业、岗位3个方面分析,阐述土木工程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做为定位的合理性;针对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提出建立理论、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并指出理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glnt67zb33jk4h7sglc72h8v7sa2300ve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