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作业: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课|时|提|要

本课时主要讲述了四个重要内容:第一是违法行为的含义;第二是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区别;第三是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异同点;第四是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预防犯罪。

(背诵用单本小册P102)

1.法律的重要性

(1)法律作为一种________,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________或方向。 (2)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________。

(3)法律是________的社会规则,________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________违反________、法规的规定,危害________的行为。 3.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区别 不同点 类别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违反法律不同 ①________ 行政法律规范 ②________ 法律责任不同 民事责任 ③______________ 刑罚处罚 社会危害性不同 ④________ 相对轻微 ⑤________ 性质 ⑥____________ 犯罪 4.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2)不同点:违反的法律不同;社会危害性不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5.怎样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我们要认识______________的危害,自觉__________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________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______________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________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1 / 6

新知小测

亲爱的同学,快来检测学习效果吧!

1.法律也是一种社会规则,但它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

2.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败力度空前加强,“苍蝇”“老虎”一起打,多位高官落马。这表明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法不可违。( )

3.违法行为和犯罪都触犯了法律,违法就是犯罪,犯罪必然违法,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

4.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都相对轻微,只要批评教育就可以了,没必要承担法律责任。( )

5.画中有话

“醉驾”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知识结构 课外拓展

骑自行车上班,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每个月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然而,在另一处隐秘的豪宅里,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却塞满了一沓一沓的百元现金,总数超过2.3亿元……某电视剧一开篇,就为我们勾勒出这样一个腐败官员的“两面人生”。反腐决心之强、贪腐危害之烈,通过视听语言呈现,让人尤觉震撼。

【启示】电视剧中触目惊心的贪腐画面,是惊心动魄的反腐败斗争的艺术再现。剧中,大到省长,小到普通百姓,无一例外地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受到法律的惩罚,这说明了法不可违。

探究点一 违法与犯罪的联系和区别

情境一 村民王某借邻居李某1万元钱,约定年利息为1%,并立据于2024年1月20日归还本息。到期后,王某没有按合同归还本息,李某一再催要,王某拒不履行合同义务。

情境二 某市居民李某在闹市区占道经营,拒不服从城管人员的劝阻,并大骂城管人员,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5天,并罚款200元。

情境三 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山西省运城市原市委书记王某某受贿案,对被告

2 / 6

人王某某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500万元。王某某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1)上述情境中的三个违法行为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为什么?

(2)上述情境中的哪些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为什么? (3)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新知巧拓展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联系: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有一步之遥。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一般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较小,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严重;一般违法行为是违反民法、行政法的行为,犯罪行为是违反刑法的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受行政处罚和民事制裁,而犯罪行为应受刑罚处罚。

探究点二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校园欺凌会对学生产生心理危害,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2024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校园暴力”被再次提及,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教育部等部门出台防治中小学生校园欺凌指导意见,各级法院积极开展以案说法等活动,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1)校园欺凌是违法行为吗?为什么? (2)我们身边的违法行为主要还有哪些?

(3)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我们应该怎样做? 新知巧拓展

小提醒:法律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高压线”。我们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护法,增强法治观念,维护法律权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提示:本次作业限时15分钟。

1.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又最刚性的行为准则和决定人们行为底线的是( )

A.国家法律 B.社会公德 C.规章制度 D.国家政策

3 / 6

2.下列行为中属于违法行为的有( )

①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 ②小周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③小江多次拨打“119”谎报火情 ④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2024·武汉李某因贩卖公民个人财产信息被人民法院判处管制;赵某因开车不慎撞坏余某房屋遭起诉,人民法院判其恢复房屋原状。李某和赵某的行为分别是( )

A.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4.2024·南宁据报道,2024年4月8日凌晨,安徽男子徐某醉酒闹事,不但谩骂前来处置的特警队员,被带到派出所后还将民警打伤,最终被依法行政拘留十五日。徐某的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5.关于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联系和区别,下列四位同学的观点中,正确的有( )

①小真: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 ②小阳:违法一定犯罪,但犯罪不一定违法 ③小平:二者违反的法律不同,社会危害性不同 ④小凡: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必定违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法律就是秩序,有良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这启示我们( )

①小错可以不断,违法的事情坚决不能做 ②认识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③依法从事民事活动,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④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2024年4月1日,中央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消息发布后,一些外地人员涌向雄安新区进行炒房,截至4月5日早晨,雄安新区已经查处房地产、建筑领域违法违规行为765起,拆除违建125处,关闭售楼部71家,中介机构35家,清理违规售房广告1597条,严厉查处违规网上售房行为9起,对10家恶意炒作的房地产企业进行约谈,刑事拘留违法犯罪嫌疑人7人。

(1)结合法律知识,说说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什么。 (2)什么样的人容易做出违法的事情?

(3)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

8.材料一 小明骑车赶去学校上学,行至学校附近的十字路口时,看见红灯亮了,此时绿灯方向正好没有车辆和行人通过。小明想:“就快迟到了,即使现在闯红灯也不会妨碍交通。”于是他继续向前骑闯过了红灯。

(1)小明闯红灯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吗?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它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 狂风暴雨突然袭来,就在这时,市民陈女士在路过市区城南龙珠花园一幢楼下时,一个花盆突然从天而降把陈女士砸伤……

(2)从天而降的花盆将行人砸伤。花盆的主人会受到法律处罚吗?为什么?

4 / 6

(3)请你就如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向同龄人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详解详析

【新知先学】

1.行为规范 标准 准绳 最刚性 不违法 2.过错 法律 社会

3.民事法律规范 刑事法律规范 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相对轻微 严重 一般违法行为

5.一般违法行为 依法 守法 民事侵权行为 尊重 【新知小测】

1.√ 2.√ 3.× 4.×

5.“醉驾”属于刑事违法行为。“醉驾”应受到刑罚处罚。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

(1)情境一中“借钱拒不归还”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因为其违反了民事法律规范;情境二中“占道经营,拒不服从城管人员劝阻,并大骂城管人员”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因为其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情境三中王某某受贿案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因为其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

(2)情境一中“借钱拒不归还”行为和情境二中“占道经营,拒不服从城管人员劝阻,并大骂城管人员”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因为它们的社会危害性都相对轻微。

(3)联系: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区别:违反的法律不同;社会危害性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相对轻微,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探究点二

(1)校园欺凌是违法行为。因为校园欺凌属于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示例:不遵守交通规则;谎报险情;殴打他人;捡到东西拒不归还;不依法履行合同;小偷小摸;等等。

(3)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课时作业】

1.A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这一知识点。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故本题选A。

2.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违法行为及种类的知识点。参与抢劫他人财物,危害了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作出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所以①正确;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扰乱了社会治安,是作出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所以②正确;多次拨打“119”谎报火情,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是作出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所以③正确;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是没有履行道德义务,不是法定义务,不属于违法行为,所以④应排除。①②③正确,故选A。

3.B [解析] 本题考查违法行为。李某因贩卖公民个人财产信息被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属于刑事违法。赵某因开车不慎撞坏余某房屋遭起诉,人民法院判其恢复房屋原状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所以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故选B。

5 / 6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作业: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课|时|提|要本课时主要讲述了四个重要内容:第一是违法行为的含义;第二是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区别;第三是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异同点;第四是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预防犯罪。(背诵用单本小册P102)1.法律的重要性(1)法律作为一种_____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glf55xslo79ew80o94h77xpo584e200qx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