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 专业课考试大纲
—— 农业机械化领域 《农业机械化概论》
I考查目标
系统地考察考生对农业机械化宏观发展状况的认识, 以及农业机械运用 与管理,种植业生产机械化和养殖业生产机械化的相关知识。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 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 试卷内容结构 (1)农业机械化宏观状况 (2)农业机械运用与管理 (3)种植业生产机械化 (4)养殖业生产机械化 四、 试卷题型结构 (1)填空题 (2)简答题
20%
30% 30% 20%
20 10
小题,每小题 1分,共 20分 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0分 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40分
(3)计算与论述题 4
m考查范围
一、考试内容
农业机械化宏观状况,农业机械运用与管理,种植业生产机械化 ,养 殖业生产机械化
二、考试要求
第一章 农业机械化宏观状况
1.1 农业机械化的内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 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 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 不断地提高农业的生产 技术水平和经
济效益、 生态效益的过程。 农业机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及其产 品初加工等相关农事活动的机械、设备。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根本任务是用现代物质条 件装备农业。 农业生产机械化有效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土地产出率和 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技术 进步和社会发展。
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 试验鉴定、销售推广、 运用维修, 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农业机械化微观与宏观管理。 农业生产机械化 一般是指种植业的生产机械化, 广义的则包括农、 林、牧、副、渔各业产前、 产中及产后的机械化,亦即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过程及产前准备和 产后农副产品加工、贮藏和运输等的机械化。
1.2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2.1 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
(1)起步阶段( 1949~1957年) (2)探索调整阶段( 1958~1965 年) (3)快速发展阶段( 1966~1980 年) (4)体制转换阶段 (1980~1995 年) (5)市场导向阶段 (1996~2003 年) (6)依法促进阶段 (2004 年至今 )
1.3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生产规模小,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低。
(2)幅员辽阔,自然和经济条件差异大,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区域差 异。 (3)人均资源短缺,机具利用效率低,机具配备不合理。 (4)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还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
1.4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1.4.1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特点 我国农业机械化具有下述 4 个特点。
(1)目标上,要为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服务;
2)经营管理形式上,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
体制,重点发展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
(3)发展模式上,不搞全国统一,发展速度和方式要因地制宜;
(4)作业方法上,普遍采用机械化流水作业法。
1.4.2 农业机械化对社会经济现代化的作用
(1)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2)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3)农业机械化培育了新型农民,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4)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机工业振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第二章 农业机械运用与管理
2.1 农业机器管理
2.1.1 农业机器的作业生产率
(1)理论生产率 (2)技术生产率
2.1.2 农业机器的作业成本
(1)作业成本的构成 (2)作业成本的分类 (3)作业收费与盈亏平衡点
2.1.3 机械作业计划 2.1.4 农业机器配备
(一)农业机器配备方法
(1)以农业作业机组必须在适期内完成作业任务为基本目标的,这类 方法有机组工作量法、能量法和经验定额法等;
(2)以完成作业阶段任务同时实现机械作业费用最低为目标,这类方 法有线性规划法、最小年度费用法等。
(二)农业机器配备的一般步骤 (1)合理选择机械化工艺方案。 (2)初步选择拖拉机和农机具型号。 (3)收集配备计算所需资料。 (4)进行配备计算。
(5)配备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和选优。 (6)配备方案的实施与反馈。
2.1.5 农业机器的更新 机器从开始使用直到被淘汰更换的期间,称为机器的更
新期。
(一)农业机器的寿命分类
(1)自然寿命:指机器从开始投入使用,直到由于有形磨损而不能继 续使用而报废为止所经历的整个时期。
(2)经济寿命:指机器从开始投入使用,直到继续使用会造成经济上 不合算而使其停止服役的整个时期。
(3)技术寿命:指机器投入使用后,由于技术的进步,虽然还未到达 自然寿命或经济寿命期,也不得不淘汰所经历的时期。
(二)机器被淘汰更新的原因: (1) 发生事故性损坏。
(2) 生产内容或规模变化,原有机器不适用。
(3) 机器停止生产或进口,零配件失去供应,无法进行正常维修。 (4) 出现性能优良的新型机器,旧机器相形见拙,失去使用价值。 (5) 使用旧机器的预期成本超过换用新机器的预期成本。 (三) 更新期平均成本原理
2.2 农业机器的技术维护与用油管理 2.2.1 农业机器的计划预防维修制度
(一)农业机器的计划预防维修制度 为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使机器经常地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防止出现 故障和事故,根据运动副零件的磨损规律以及机器技术状态恶化的其它原 因,提出一系列有计划的、 预防产生事故、 减缓技术状态恶化速度为主的技 术措施,称为计划预防维修制度。
机器计划预防维修制度的内容: (1)合理的试运转;
(2)高质量且及时的技术保养; (3)正确的使用和操作; (4)科学的保管;
5)技术状态的检查和诊断;
(6)正确修理。
(二)机器技术维护和修理的主要任务 机器技术推广的主要任务是减缓零件的损
坏速度, 预防故障发生, 以延 长机器使用寿命。 机器修理的主要任务是机器达到使用极限时, 用更换或修 理零部件或总成的方法,以恢复机器完好技术状态和使用寿命。
机器技术维护和修理制度可分为: (1)故障维修制; (2)定期维修制; (3)视情维修制。
2.2.2 农业机器的交接和试运转
(一)农业机器的交接 凡是接收新的和修理后的机器, 或者机器使用人员更换时 (包括机器转 籍、过户等),都应办理交接手续。交接时应检查和登记以下事项:
(1)机器的完整性和各部分的技术状态,各处铅封状态; (2)随机工具和备件; (3)技术资料和技术档案;
(4)车辆购置附加费和行驶证等有效证件。 (二)农业机器的试运转
新的和修理后的、 以及更换主要运动副零件的机器, 在正式投入作业之 前,都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空转和逐渐加负荷的运行, 同时进行细致的检查、 调整和保养。这一改善零件摩擦副表面几何形状和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的过 程称为试运转。
2.2.3 农业机器的技术保养
1)技术保养是指定期对机器各部分进行清洗、检查、紧固、调整、润 滑、添加
和更换易损零部件的技术措施。
2)机器的技术保养规程包括如下内容:
(1)技术保养制,即保养分级、执行周期、周期的计量单位; (2)各级保养的作业项目、进行程序、技术要求和标准; (3)机器简图及润滑部位、周期油质标准等。
3)机器技术保养规程的制定:在设计机器时,根据同类零部件的使用 经验和理
论计算, 拟定出技术保养作业项目、 大概的执行周期和主要技术状 态参数的极限值。 然后在样机试验期间进行修正, 并由此形成技术保养规程 的初稿,再经过生产实践验证和修改完善, 最后由制造厂制定出机器的技术 保养规程。
2.2.4 农业机器的保管
1)农业机器在保管期间损坏的原因有:霉烂、腐朽、破裂、变形、锈 蚀和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