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16 土壤
【合格基础练】
地处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生物多样的热带雨林景观,发育成砖红壤。完成1~2题。
1.亚马孙平原的气候、植被、土壤三者之间具有的关系是( ) A.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B.各自独立,互不联系 C.土壤不受气候的影响 D.土壤不受植被的影响
2.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环境下发育而成的砖红壤应该具有的特征是( ) A.有机质含量高 B.多为黑褐色 C.多呈碱性 D.土层厚度大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貌、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4.图示区域( )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土壤凋萎湿度是指土壤水分减少到使植物叶片开始呈现萎蔫状态时的土壤湿度,被认为是植物能够吸收的土壤水的最低值。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不同树种(苗木)凋萎湿度测量结果”。读图,完成5~6题。
5.对土壤凋萎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气温高低 B.土质颗粒
C.基岩性质 D.降水多少
6.图中树种抗旱能力最强的是( ) A.富士苹果 B.山丁子 C.久保桃 D.山桃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气候干旱导致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8.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 A.免耕直播 B.深耕改土 C.大棚温室 D.砾石压土
【素养提升练】
读“土壤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回答9~11题。
9.图中A、B分别代表自然土壤形成的两个阶段,则A、B分别是( ) A.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B.成土母质 风化物 C.原始土壤 成土母质 D.原始土壤 风化物
10.图中①②分别代表形成土壤的两个过程,则①②分别是( ) A.盐渍化 低等植物着生 B.风化作用 高等植物生长 C.风化作用 微生物和低等植物着生 D.微生物着生 风化作用
11.图中甲、乙代表土壤由B阶段进入成熟土壤阶段过程中生物循环的作用,甲、乙两种作用说明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生物起主导作用,甲、乙分别表示( )
A.岩石的风化 原始土壤的形成 B.岩石的风化 人类活动的参与 C.有机质的积累 养分元素的聚集 D.有机质的积累 养分的流失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2~13题。
材料一 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
材料二 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
12.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 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 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 13.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B.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
C.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14.茶树是富锰植物,茶叶中积累了大量的锰,且茶叶中近30%的锰能以Mn的形态溶入茶水中,因此,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来源。但产自不同地区的茶叶锰含量有很大差异,为此,某同学作了“土壤pH对茶叶从土壤中吸收锰元素的影响”的研究性学习。他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研究:①茶叶锰含量与叶龄的关系;②茶叶锰含量与土壤pH的关系,得到下表中的数据。据此回答(1)~(4)题。
茶叶锰含量(mg/kg)及对应土壤的pH
老叶 成1 1 2 3 3 3 4 3 5 2 6 1 7 2 8 1 9 2 10 3 11 3 12 2 13 2 2+
626 112 002 322 811 516 392 728 919 488 138 585 191 1 2 2 2 1 993 1 1 1 2 2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