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自然资源档案管理研究
作者:王可
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24年第11期
文/中山市自然资源档案馆 王可
【摘要】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不断推进,档案管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小城市自然资源档案管理,希望对未来自然资源档案管理及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小城市;自然资源;电子档案
随着自然资源部的成立,国土、城乡规划、林业、海洋、水利等部门业务的整合,使得相关档案管理部门也有新的变化,档案管理进入自然资源档案发展阶段。自然资源档案是城乡发展、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凭证,因此高效、安全的管理自然资源档案,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有利于城乡建设发展。但由于历史形成的习惯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各地在档案服务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档案管理存在很多问题,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自然资源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档案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存在海量数据。目前的自然资源档案类别多样,分散在各个部门(国土、规划、海洋、林业、水利等),具体可分为规划编制类、业务审批类、基础资料类等,且版本众多,存在海量的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单就图纸而言,各个业务部门采用的坐标系统和数据格式就存在多种,急需统一数据标准,标准化管理。
(二)档案关联性大,归档有其特殊性。就项目审批而言,按照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用地或用海审批、报建审批、施工审批、竣工验收)形成的档案资料,可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同一用地而言,从规划编制、行政审批到监督核实,虽然在不同的阶段形成的资料有区别,但是它们基于同一空间位置,内在互相关联。
(三)档案工作人员业务参差不齐。业务部门都有各自的档案管理部门,机构配置、人员的业务水平也存在差异。且大部分部门档案管理人员,主要善于纸质档案的管理,对电子档案尤其是专业格式的电子档案不熟悉,与业务审批人员、设计人员沟通存在一定困难。
(四)档案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由于长期以来相关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导致投入不足,进而使得档案保管设施存在一定程度的老化、软硬件设施不足以满足海量档案需求,档案数字化滞后、电子档案没法按时归档,档案的安全和更新得不到应有保障。
(五)档案信息化建设较其他行业发展缓慢。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档案也进入到了大数据时代,虽然不同业务部门都开发了各自的档案信息系统,但大部分部门只是简单地把纸质档案扫描,对档案文件的编号、著录、年份或者登记类目进行查询检索,档案系统基本没有和业务系统进行无缝对接,不同业务系统(包含档案系统)各自存在,没有互联互通,无法实现信息共享。由于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管理部门开发了一张图等空间系统,但很少在档案管理中进行应用。机构合并后,如何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将这些部门档案有效进行整合,高效管理自然资源档案,已经成为当前自然资源档案研究的热点。本文将针对当前形势下的自然资源档案管理提出一些对策,希望对自然资源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的帮助。
二、做好自然资源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深入调查研究,完善自然资源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工作者应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摸清机构合并后不同部门档案的现状,学习国内国际先进的工作经验,根据最新的国家政策制度等,制定符合具体情况的自然资源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做好和相关部门的制度衔接,从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保管利用等方面制定严格的工作细则。工作职责方面,具体工作细化到个人,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因为合并后档案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重新制定和更新各项标准,注意制定的标准要科学、可行、实用。
(二)加强学习,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因为机构改革,档案工作人员不能只熟悉某一方面的业务档案,还要熟悉国土、规划、林业、水利、海洋等业务档案知识;与此同时,因为档案数据的多样性,档案工作人员还要重视档案工作和其他专业融合,重视计算机、地理空间信息等专业技术的学习,让自身成为综合自然资源档案管理人才。除了加强业务培训、信息安全培训外,更要注重人才引进,尤其是既熟悉业务又熟悉档案熟悉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三)加大投入,提高档案基础设施水平。随着机构的合并,海量的档案资料涌入档案管理部门,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库房以及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等必将超出负荷,有必要加大投入,对档案基础设施进行升级。详细说明档案目前存在的困难,争取主管部门的重视,获得更多支持。升级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库房、数字化设备,打造数字档案室等,尤其是要加强安保方面的设施的投入,及时升级安全防御系统等,保障档案的安全和及时更新。
(四)以大数据平台为手段,提高自然资源档案信息化水平,创新自然资源档案的利用方式。1.利用机构改革的优势,以空间规划信息平台为依托,同时引进有效OCR文档识别技术等对扫描纸质档案文件进行全文检索,将空间查询与智能检索相结合,提供多样、安全、高效、便捷的综合查询服务,进一步提高自然资源档案利用效率。2.无缝对接业务系统,做好档案系统和业务系统的对接,开发相应的接口和数据标准,实现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强规划编制、用地审批、报建、竣工验收等一系列业务档案的收集,严格依照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及相关标准制度,做好项目审批全生命周期电子档案的接收与归档,在电子档案产生的同时,及时归档对应的纸质档案,认真核对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一致性,保证整个项目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读性和可靠性。与此同时,业务人员可以通过业务系统按照相关流程调阅档案系统的相关数据。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将各类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一站登录。3.逐步推进
“互联网+政务服务”,在互联网(PC端和移动端),通过数据脱密等处理手段,开通公众查询系统的接口,群众通过公众查询系统,通过空间定位、智能检索等多种方式优先了解档案目录等信息和提交数据申请,然后可根据实际需要,前往档案部门查询其所需档案资料。对于档案部门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方式获取的申请材料,原则上不再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交,进一步缩短档案利用的办理时限,贯彻落实国家深化“放管服”改革等工作部署,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4.利用大数据手段对海量档案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形成一批高效的编研成果,为行政管理和城市发展决策提供支撑。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已有数据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各类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三、结束语
当然,档案工作作为政府服务和管理整体中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需要社会认可、政府重视、主管部门加大业务指导,加强制度衔接,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才能有效提升档案的综合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国务院机构改革:组建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J].绿色中国,2024(01):10.
[2]黄美琪钟晔.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的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浅析[J].城建档案,2017(06):46-48.
[3]张秋霞.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J].兰台内外,2024(04):69-70.
[4]仇雨寒.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创新初探——以宁波市规划局为例[J].江西测绘,2024(0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