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效课堂中学生评价方式的研究》课题申报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效课堂中学生评价方式的研究》课题申报书 一、课题研究设计论证(约3000字)

1、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推广价值);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3、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手段及途径; 4、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步骤。 二、课题的提出

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和基础教育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教育首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时代,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较之以前也有较大的改变。现代社会更重视人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些都客观要求中国的教育进行变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没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具有创新活力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很难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发展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及其有效性直接关系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专业素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对教学的评价仍然沿袭着传统的侧重对教师教学过程评价的模式。这样原有的评价模式已不能准确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果,甚至已经在客观上阻碍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专业成长。 所以,我们确立《 高效课堂中学生评价方式的研究》课题。 国内外教学评价现状

1、国外教学评价情况简介

英国工党政府于1998年12月提出了将绩效与薪金挂钩的教师评价国家体系。这种评价方式具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按照量化指标决定教师的薪水;一个是促进教师职业的发展。绩效评价被看作一个将薪金、责任和绩效三者恰当地融为一体的“良策”。

在美国,对于教师的评价,自20世纪20年代起就开始实行“业绩工资制”,直至50年代。所谓“业绩工资制”,是指依据业绩评价来确定教师的工资和津贴的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教师评价制度方面采用了“差别晋升制”。“差别晋升制”是根据经验年限(工作年限)、学位和业绩评价等综合指数来确定加薪、晋级的方法。到1990年,教师评价制度已成为美国各州对各个校区的一项法律要求。但对于这些管理型评价,教师因把它看作是奖惩性的而不欢迎它,校长因这种评价在学校中营造了不和谐的气氛而感到困惑,有关部门因这种

评价实施的无效或低效也感到迷茫。 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美国从1997年开始采用新的“教师评价制度”。新的教师评价制度规定:①学校区内的事务,可选择州的制度或学校区的独立制度;②每年进行以学习指导为中心的八个领域的评价;③根据授课观察、自我评价、各种文件进行四级评价,其中授课观察每年进行一次,其结果在十日内通知教师本人;④学年初开展定向指导,教师在开学初的三周内申报各自的课程目标;⑤自我评价在总结会议的两周之前向校长提出;⑥对于在四级评价中,有两次下位评价(含最低评价)的教师,监督部门要制定

指导计划;⑦若有对观察报告及总结评价不服者,可要求他人再行评价;⑧班主任原则上不能参与同事的评价事宜,要注意评价人员的资格(许可)与研修计划,即评价人员应接受PDAS的研修与指导方法的研修;⑨在实施的初年度,从各学校选出的教师代表参加培训,补充研修在学校区及地区教育中心进行,只要交纳费用,谁都可以参加。从新的制度中,可以看出美国教师评价制度的发展趋势与发展特点:①把学生的学习状况放在了评价的中心位置(但不是根据学生的成绩作为取消教师资格的依据);②有向市民说明责任的义务;③确定评价者的资格与研修计划。这些措施谋求打开迄今为止的对于教师评价的一潭死水的局面。同时,地方学校区的自主性受到了尊重,评价者的研修机会被重视,教师的研修机会也得到了保障。 2 我国目前教学评价的主要模式及分析 我国目前的教师评价以奖惩性评价为主。这种教师评价模式主要着眼于教师过去已具备的素质、已承担的职责和已取得的工作成就。评价的目的就是看教师是否符合校方的要求,做出是否续聘和奖惩的判断。

目前我国传统教学评价模式的弊端是不容忽视的。其主要表现为: (1)从评价目标和评价过程看,一是评价目标单一,这种评价只侧重于教育教学成绩的发展、学科知识的掌握和敬业品质;二是侧重于横向比较评价,忽略个体自身发展的纵向评价;三是侧重于终结性评价,忽略过程性评价,影响评价的全面性与客观性。

(2)从评价对象与评价者之间的关系看,一是这种评价易形成二元对立,既评价主体与教师间的对立,会造成教师对校长、学校工作的“反评价”。如:学校侧重于用成绩评价教师,教师就会搞题海战术。二是这种评价易形成“管理主义”倾向,似乎评价只是为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服务的,而忽视了教师的“发展”。三是这种评价忽视了教师的“个性”,使教师处于被动接受评价的地位,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这几个方面的评价机制,不利于发挥评价对教师的导向激励功能,影

1

响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 课题界定

课堂评价语言指的就是在课堂教学情景这一特定语境环境下,当学生完成某一些活动或行为之后,教师对这些活动或行为,所做出的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一种评价性语言。在实际的课堂情景中,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所涵盖的内容不仅包括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行为表现优劣,还涉及学生个性及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内容。总之,课堂评价语言是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教学语言。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如果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亲和力和感染力,那么就一定能够激励学生满怀信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了人的个性发展,注重了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与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思想相统一。

构建主义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构建的积极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叶圣陶全面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理论。叶圣陶认为:一堂课的微观设计,要照顾的全体学生,特别是发展滞后的学生;学生全面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要关心全体学生,关心学生的全面。教师传授知识应符合学生需要。

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研究认为:教学就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们开始关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等,有效教学因此诞生。

多元智力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研究假说

1、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多年来,课堂教学只是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形式,教师充当传声筒,学生成为接收器,“填鸭式”课堂教学仍旧普遍存在,课堂教学呆板、

2

僵化,没有生气,没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急需改革,需要寻找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2、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长期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严重阻碍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课题研究可以促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加强业务能力学习,促进教师从一个知识的传声筒向课堂教学研究者转变,让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促使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这样更能有力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课堂有效性研究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有效性教学研究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的压力,学生有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成为课堂学习的探讨者、研究者,学生在学习中变得快乐、幸福,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提高,阅读能力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创新实践能力都会得到提高,这样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4、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学校教育的立足点和根本点,实施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能够把学生真正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教育就会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能够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能够着力从三维目标上去培养学生,能够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让学校教育充满活力、充满生气,学校教育就能得以长足性发展。

5、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需要。课堂教学改革理论已提出多年,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现实教学中大多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的、旧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出现的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缺是昏昏欲睡的情景,实施新课程改革后仍是“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把教学改革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很好的结合

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课程改革。 五、研究目标 1、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特点。通过各学科组的参与研究、实践,在终极成果上,能形成一批富有课改理念的课堂教学案例。在此基础上,再不断总结、提炼,形成富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实践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注重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的研究,力求在教学目标的多元性、教学结构的开放性、教学资源的生成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师生活动的互动性等方面形成一定的专题成果。

3

2、通过研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探究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基本的学习途径。

3、通过研究骨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探究出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基本的教学途径。 4、使课堂“内容呈现”、“教师操作”、“学生学习”三大方式发生根本的变化。 六、主要内容

我们进行“ 高效课堂下教学评价方式的有效性研究”的主要思路重在课堂,分别从研究和分析当前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研究分析影响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各方面因素、研究分析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分析教师备课和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分析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分析学校有效性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等方面去实施研究,进而去构建融合新观念、新行为、新变化的新课堂。 1、研究和分析当前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分析是为了找出当前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做法和影响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和弊端,把握当前课堂教学的实际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能有针对的开展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

2、重点研究分析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以教师有效性“教”来促进学生有效性“学”,从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等准备策略,课堂教学具体实施策略(包括教学的方法、教学活动的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及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策略(教师的教学后记、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研究分析教师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促进教师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变化,注重课堂教学手段的更新,注重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和评价。

3、研究分析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策略。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效果的体现主要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上,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重点开展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促进学生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他要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建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从而加强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求,进而达到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目的。

4、研究学校有效性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学校有效性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就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有效性评价的策略,通过研究教师发展有效教学评价体系和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标准及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评价标准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七、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和现场研究为主,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观察法、

4

《高效课堂中学生评价方式的研究》课题申报书

《高效课堂中学生评价方式的研究》课题申报书一、课题研究设计论证(约3000字)1、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推广价值);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3、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手段及途径;4、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步骤。二、课题的提出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和基础教育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gdwy2yarc5s23r4b01m9s4tl8lgyq00e4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