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2》复习题
本次考试所用教材是朱振家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下)。 考试类型及范围不超出教材及复习范围,请认真复习。
一、填空题(共io分)
1、 根据语气助词在句中的位置,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类:( )、(
(
)o
2、 集解体是(
)的一种注解体例。
3、 “读为、读曰”这两个术语是用来()的。
4、 按照姚鼐文体的分类,《答司马谏议书》属于()类。 5、 被动句是指()和(
)的关系是被动关系的句式,
6、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固”在句中的意义是(),现代意义是()。 7、 开我国文体研究先河的是(
)。他把文体分为四类,即()、()、()、8、 我国古代文献按语言形式的差异可分为三大类,即()、()和()。
9、 平仄律的基本要求是:一句之中平仄();同一联出句与对句平仄相对,称为();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出句平仄相同,称为()。
10、 “俯不足以蓄妻子”,“妻子”在句中的意义是(),现代意义是( )。
二、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被动句:(共10分) 1、 昔者龙逢斩,比干剖。() 2、 适为虞人逐。() 3、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
4、 苏武见留十二年。()
5、 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 6、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子宠弟乎? () 7、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8、 盆成括见杀。() 9、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0、 尚复被水旱之灾。()、 11、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三、分析下列句子,说明省略了哪些词语:(共10分) 1.
使人索扁鹊,己逃秦矣。
)、
()。2. 3.
庞然大物也,以为祌。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 以告。子曰:“隐者也。”
5.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6. 使击柝如故。
7.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四、单项选择题(共30分)
1、 莫如商鞅反者。“莫”字的意思是(〉 A、没有B、不要C、不 2、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字的意思是:( A 您祖R 抱祈r -廿?日
3>若民/则无恒>因无恒心。“因”字的词性是:() A、介词 B、连词C、副词 4、 今之君子则不然。“则”字的意思是:() A、就是B、却C、那么 5、 然。诚有百姓者! “然”字的意思是:() A、但是 B、是的C、这样 6、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于”字的用法是:() A、表示时间B、表示被动C、表示比较对象 7、 遂许先帝以驱施。“以”字的词性是:() A、动词B、连词C、介词
8、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为”的用法是:() A、表示对象B、表示原因C、表示被动
9、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诸”字的用法是:() A、表示多而不定之数
B、相当于“之于” C相当于“之乎”
)
)
10、 吾诚乐而悲之。“而”字的用法是:(
A、用于联合结构屮B、用于偏正结构屮 C、用于主谓结构屮 11、 是吾剑之所从坠。“所”字的用法是.?() A、表示处所
B、表示原因C、表示目的
12、 彼恶知之。“恶”字在句屮的意思是:() A、凶恶B、哪里C、厌恶
13、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或”字在句屮的意思是:()
A、或者B、有人C、或许
14、 “客何为者也”这个句子是:() A、疑问句B、被动句C、判断句 15、
者”句屮两个为的意思是:( A、给、替B、替、给C、替、制定
“谁为大王为此计)
五、 说明下列句中加点字所表示的语气:(共10分) 1.
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來矣。
? ? 副元帅固负若属邪?
搴 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
參 參
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何哉?
2.
3.
4. 5.
6. 汝诚人耶!
7.
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攀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8.
六、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30分)
1、将下列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句中判断句和被动句各一句:
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訾于民。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 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円:‘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 不谋于众。’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 可以利民,不循其
礼。”
2、 给下列文字加上标点符号,解释加点的字并翻译这段文字,最后给它加个适当的标题: 1) 虎求百&而食之得狐狐口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
? ? 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啓见之皆走虎不知 ? ?參 &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2) 楚有祠者赐其金么厘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旦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吾能为之星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显无 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3、 给下列文字加上标点符号,并翻译下列文字,说明加点字的用法;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i莜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 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 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絜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 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第4页(共6页)
《古代汉语2》模拟试题答案
一、填空:
句首语气助词、句中语气助词、句尾语气助词。 汇集众说 注音 书信
主语、谓语 本来、结实(坚硬)
曹丕、奏议、书论、铭涞、诗赋 散文、韵文、骈文 交替、对、粘
二、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被动句:
1、是2、是 8、 是
3、否 4、是5、是6、是7、是 9、是
10、是
三、 试分析下列句子,说明省略了哪些词语?
1、 [桓侯]使人索扁鹊,[扁鹊]己逃秦矣。 2、 [驴]庞然大物也,[虎]以[驴]为神。 3、 [我]弗敢专也,[我]必以[之]分人。
[子路]以[之]告。子□: “ [丈人]隐者也。”
5、 [姜氏]请京,[庄公]使[之]居之,[人们]谓之京城大叔。 6、 [壮士]使[击柝者]击柝如故。
7、 [孔子]使子路反见之,[子路]至则[丈人]行矣。
四、 选择题:
1、B 2、B 3、B 4、B5、B 6、C 7、B8、B 9、 C 10、A 11、A 12、B 13、B 14、C 15、C 五、 说明下列句中加点字所表示的语气: 1、也: 肯定、确认
矣:陈述
2、邪: 测度 3、己: 陈述也:肯定 4、乎: 疑问 5、哉: 感叹
盖: 表发议论
6、耶: 疑问
也: 停顿
古代汉语2复习题.doc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