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2008年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论文评比一等奖
从生活中感悟化学
《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及案例 南京市金陵中学
李惠娟 210005
设计思想与教学目标 二氧化硫是高中化学中众多元素化合物的典 型代表物。它因集多种角色于一身,融多向折射 于一体(见右图),使其成为中学教学的重点,也 是老师教学设计的“宠儿”。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特点是抛开常见教学设计 中的传统思想和固有模式的束缚,如众所周知的 酸雨问题,而是从关注与人人生存关系最为密切 的食品安全及加工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入手,
注重
最贴近学生的问题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创设问 题情景,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究的 兴趣和愿望,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解
决生活、社会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 认识
一方面让学生
SO2的性质,
SO2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 良好的食品
安全意识、法制意识, 识
到化学物质在造福人类、推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理应用也会引起损害生命健康、 科学观。
教学设计及过程 【情景导入】
并形成化学物质的不合
帮助学生在未来做一个负有责任心的公民 ;让学生认
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的观点,逐步树立合理应用化学物质的
二氧化硫已成为现在食品安全的大敌
图片展示:两种外貌截然不同的银耳:
第一种色泽暗淡、性状干枯;第二种个体丰满、颜色润白。
【设问选择】 假如同学们去市场购买银耳,你将会选择下列图中的哪一种?
【讨论交流】同学们大多喜欢第二种,原因是它卖相好,诱人喜爱。也有少数同学表示犹豫, 理由是第
二种可能是经漂白美化过的。
【质疑探究】不法分子是如何进行食品“美白的”? 【新闻连线】
央视《生活》报道:银耳竟用硫磺熏
致癌物超标百倍
银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称!不少人把
它看作是营养滋补佳品。然而 不法生产者为了 把银耳变
白,用硫磺加以薰蒸,满足了消费者银 耳越白越好的错误心
理。 据悉,近日有关部门在
图 在塑料帐篷中 上海、北京、福建市场几十种银耳商品进行
获2008年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论文评比一等奖
检查,
用硫磺熏银耳
无一合格1 残留~二氧化硫严重超标 。
获2008年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论文评比一等奖
设计意图:
“民以食为天”,而现实中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
”教学的中心即是生活
在实际生活中去选定某些典型真实的事例
,设计出能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识产生强烈刺
激或构成挑战的问题,不仅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加强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 教育,使教学具
有鲜活的生命力。
【情景模拟】探究硫燃烧的产物一一二氧化硫能具有漂白性吗?
操作:在钟罩中预先放有新鲜的红花、绿叶、果皮(青香蕉)等各少许,用燃烧匙进行 硫的燃烧实验。 现象:一段时间后红花、绿叶、香蕉皮的颜色逐渐变黄、变白。 结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设计意图: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媒体新闻消息是间接得来的, 而情景模拟能使学生亲眼目睹, 亲身感受,
更具有真实感和说服力。
【生活应用】二氧化硫为何成为质检、卫生部门追查的食品安全的头号元凶?老百姓购买这 类食品时如何尽可能擦亮眼睛,让我们的餐桌越来越安全?
【资料卡片2】专家提醒:天然的银 耳从色泽上【资料卡片1】二氧化硫是食物的“化妆
看,颜色是很自然的淡 黄色的;从形状上看,好的品”,目前食品不合格多半因为 SO2。二 氧化
银耳形 形是完整的,泡过以后不蔫不软; 硫遇水会形成亚硫酸,而亚硫酸及 其盐可引起
人们支气管痉挛,并会在人 二氧化硫的哪些物理性质? 设计意图:
【捕捉信息】从上述实验和资料卡片 1、2中你能获取
从提供资料卡片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了解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对人体健康的损
害,学会简单判别银耳等食品优劣的方法,积累生活经验,以免受骗上当,而且从生活 视角巧妙进入化
学视角,自然引出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归纳补充】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气体无色、易溶于水、有 刺激性的气味、易液化、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探究】二氧化硫气体的溶解性及其水溶液的酸性、漂白性。
演示:
①
把盛满SO2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
3
从生活中感悟化学.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