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A 解析 N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把pH试纸漂白,无法读数,故B错误;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容易使滤纸损坏,故C错误;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2NO+O2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气体,故D错误。
4. C 解析 白磷的着火点低,白磷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因此白磷保存在水中,故A正确;新制氯水中含有HClO,HClO见光易分解,因此新制的氯水盛装在棕色试剂瓶中,故B正确;固体氢氧化钠盛放在广口瓶中,因为NaOH与SiO2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Na2SiO3,因此不能使用玻璃塞,故C错误;加入少量盐酸的目的是抑制Fe的水解,加入少量铁粉是为了防止Fe被氧化成Fe,故D正确。
5. D 解析 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漏气,不符合题意,A错误;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漏气,不符合题意,B错误;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漏气,不符合题意,C错误;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符合题意,D正确。
6. A 解析 浓硝酸见光易分解,应用带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保存,故A正确;浓硝酸物质的量浓度c=
1 000????1 000×1.38×63%
3+
2+
2+
2NO2,因此
??=
63
mol·L=13.8 mol·L,由于实验室无800 mL容量瓶,
-1-1
故应选用1 000 mL容量瓶,配制出1 000 mL溶液,设需要浓硝酸的体积为V mL,根据溶液稀释定律c(浓)·V(浓)=c(稀)·V(稀),即13.8 mol·L×V mL=1 000 mL×0.8 mol·L,解得
-1
-1
V=58.0,根据“大而近”的原则,应选择100 mL量筒,故B错误;量筒量取的浓硝酸倒入烧杯
后,如果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也倒入烧杯,所取浓硝酸的量增大,所配溶液浓度偏高,故C错误;定容时仰视会导致加水体积偏多,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故D错误。
7. D 解析 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无法倒放在桌面上,故A错误;量筒不能放在烘箱中烘干,故B错误;浓硫酸有脱水性,能将pH试纸脱水炭化,故C错误。 8. D 解析 浓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
NH3·H2O
NH+4+OH,加入固态碱性物质(如CaO、
-
NaOH、碱石灰等),使平衡逆向移动,同时反应放热,促进NH3·H2O的分解,A项正确;溴易溶于苯且苯与水互不相溶,故可以采用图乙装置分离水和溴的苯溶液,B项正确;KCl溶液通过蒸发结晶可得KCl晶体,C项正确;SO2具有还原性,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图丁装置中溶液颜色变浅,说明SO2具有还原性,D项错误。
6
9. C 解析 浓硫酸应该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再转移至容量瓶中,A错误;乙醇与水互溶,不能萃取碘水中的碘,B错误;食盐水显中性,铁发生吸氧腐蚀,试管内压强减小,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C正确;氯气也能被碳酸氢钠溶液吸收,应该用饱和食盐水,D错误。
10. D 解析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后来碳酸氢钠的总物质的量为碳酸钠的2倍,则试管中没气泡产生和有气泡产生的时间段不同,A错误;溴易溶于四氯化碳,且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则下层溶液为橙红色,上层为黄色的氯化铁溶液,B错误;灼烧时促进镁离子水解,且生成的HCl易挥发,最终得到MgO,C错误;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后,C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则酸性KMnO4溶液中有气泡出现,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则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D正确。
11. A 解析 NO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故A正确;NH4Cl受热易分解,且蒸干溶液易造成液体飞溅,故B错误;氯化氢为酸性气体,不可用碱石灰干燥,故C错误;KHCO3受热更加充分,装置丁不能证明热稳定性K2CO3>KHCO3,应将KHCO3装在小试管中、K2CO3装在大试管中,故D错误。
12. B 解析 氯化铵受热易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氨气,氯化氢和氨气遇冷时又化合生成氯化铵,所以不能用加热氯化铵的方法制取氨气,故A错误;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且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装置②可防止倒吸,故B正确;装置③得到的氢氧化亚铁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可用苯隔绝空气以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故C错误;装置④是原电池,锌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D错误。
13. A 解析 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亚硫酸不是S的最高价含氧酸,故A错误。
14. D 解析 向NaOH固体中加入浓氨水可产生NH3,NH3可用碱石灰干燥,NH3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项错误;乙醇和乙酸乙酯互溶,不能用分液法进行分离,B项错误;加热分解NaHCO3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C项错误;浓盐酸加到KMnO4中产生黄绿色气体,锥形瓶中发生的反应为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2O,根据同一反应中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性KMnO4>Cl2,Cl2通入NaBr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试管中发生的反应为Cl2+2NaBr
2NaCl+Br2,由此得出氧化性Cl2>Br2,D项正确。
15. B 解析 开启易挥发液体试剂前,先将试剂瓶放在自来水流中冷却几分钟,开启时瓶口不要对人,A错误;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操作: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倒转过来看瓶口处是否有水渗出,若没有,将瓶塞旋转180°,重复上述操作,如果瓶口处
7
仍无水渗出,则容量瓶不漏水,B正确;实验后的废液都应倒入废液桶中,集中处理,C错误;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测量蒸气的温度,D错误。
16. D 解析 NH3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CO2,实验过程中为保证CO2被充分吸收,应先通NH3一段时间后再通CO2,故A错误;苯的密度比水小,苯在上层,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故B错误;球形冷凝管的冷凝效果优于直形冷凝管,但蒸馏时不能选用球形冷凝管,因为冷凝后的液体会残留在球形区域,故C错误;NH3极易溶于水,可用该装置做喷泉实验,且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在水中滴入少量酚酞,实验中可观察到红色喷泉,故D正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