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日本资本主义研究综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日本资本主义研究综述

世界近代史 薛永兴 2100202053

对于日本近代史的研究成果分成断代史类和专题史类两部分。在专题史方面学者们研究的内容很多,我想选取日本资本主义、现代化这部分进行总结。在这部分中我国著名研究成果有:198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万峰的《日本资本主义史研究》,该书从历史学和日本现代化的角度探讨了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分析了农业、教育、人口、家庭和妇女等重大问题,指出了武士道精神在日本工业化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1988年求实出版社出版的米余庆的《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阐述了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性质和意义以内外因的相互作用为切入点分析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严立贤的《日本资本主义形态研究》,运用历史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指出日本资本主义了阶级来源,以及其时自上而下的推动和自下而上的发展相结合的产物。200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杨栋梁的《日本后发型资本主义政策研究》,该书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基础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移植与日本式特点以及战后时期的一系列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1985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天纯的《日本产业革命史》和1995年东方书店出版的该作者的《日本现代化研究》在勾勒日本现代化进程全景的同时, 就现代化与社会改革、现代化的决策与措施、科技革命、现代化的政治基础, 特别是对天皇制的作用、民族活力问题, 发表了独到见解。1988年六兴出版社出版的马家骏、汤重南的《中日近代化比较》, 以近代日本和1949 年以前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化为比较对象, 就中日两国的旧体制与近代化前提、国际环境、社会转型、进程的差异、历史转换的新起点等问题展开论述, 并对各自的成败得失加以评论。1991年天津社科出版出版的社王振锁的《日本农业现代化的途径》概述了日本农业现代化的历程, 其政策分析很有特色。1995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家骅的《儒家思想与日本的现代化》认为儒学在日本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媒介、桥梁、动力等历史角色, 又从日本儒学被重释、泛化及民族性格的探讨中, 对日本现代化及日本儒学的二重性加以剖析, 力图解开儒学在现代化当中作用的“世纪之谜”。199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吴廷谬的《日本近代化研究》从许多方面论述了日本近代化的过程。2000年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张健、王金林主编的《日本两次跨世纪的变革》中全面探讨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在政治、经济、社会、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资本主义史中日本资本主义的兴起问题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中外学者在各自的论著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及。日本资本主义的兴起包含兴起的背景、原因、条件等层面的意义。列宁认为日本是一个“年轻的进步非常快的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要了解这个现象的原因就不得不追寻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背景。对于这个问题日本学者野吕荣太郎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中称日本资本主义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及幕末外敌入侵导致明治维新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兴起的条件有废除封建身份制度、掠夺农民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爱尔兰学者乔恩·哈利戴在《日本资本主义政治史》中认为国内阶级结构的变化,政治上的变动和明治政府的经济政策导致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兴起。依田憙家著雷慧英等译的《近代日本的历史问题》中对日本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问题作者认为以明治维新为契机,日本近代化有了飞速发展的原

因有:在人的因素上,日本人适合吸收外国文化,全社会反对当时的现行制度。经济因素上17世纪末期全国统一的国内市场形成,这导致在意识因素上人们要求统一国家。加上当时国际上列强忙于侵略别国而为日本创造了良好的国际形势,这些因素就为日本成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米余庆在《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一书中指出日本资本主义兴起的背景为日本幕末维新前日本没有形成独立的资产阶级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新政权建立后用“地租改革”的形式强行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明治维新前日本没有形成资产阶级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日本社会又确实出现了将人与人的关系视为雇佣关系的思想。这些因素就构成了日本资本主义兴起的前提条件。宋成有在《新编日本近代史》中对日本资本主义兴起的背景问题的论述为,明治维新成败的关键在于前政权为维新官僚有所作为提供了何种环境和条件,因为幕府时代在政治、经济、思想、教育及幕末改革上留下的丰厚遗产才为日本赢得了社会转型的宝贵时机。日本经明治维新的前十年,最终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作者对日本资本主义兴起背景的总结是具体而全面的。万峰在《日本资本主义史研究》中把日本资本主义兴起的背景解释为日本资本主义化的前奏,作者认为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日本开始,迫使日本开放港口经济带有了半殖民地的性质。日本被迫开放引发了日本的经济混乱并在混乱中得以实现大改组,之后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并伴有日本式的原始积累最终政治矛盾、经济发展的刺激使得日本走上了明治维新的道路开始了资本主义化的进程。严立贤在《日本资本主义形态研究》书中在谈到日本资本主义兴起方面的问题时指出日本资本主义是封建包买商资本转化而来,是自上而下的推动和自下而上的发展相结合的产物。王家骅在《儒家思想与日本的现代化》认为儒学在日本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媒介、桥梁、动力等历史角色即儒学在资本主义兴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样的分析侧重于从精神层面剖析日本资本主义兴起的背景。高辉在1999年《日本研究》第一期中发表的论文《明治早期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和意义》中指出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中建立起一种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在其中政府起决定性作用。李世琮在《近代日本怎样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一文中指出明治维新前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学习西方文化及日本社会的阶级斗争这些因素促使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兴起。

对于日本资本主义兴起中促进其兴起以及快速发展的精神动力问题学者们也有不同的观点。1995年三联书店出版的山本七平著莽景石译的《日本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山本试图从纯粹的日本文化中发现促进日本现代化的精神力量及由此构成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作者把构成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要素归结为德川时代商人文化中的某些观念如勤勉、敬业、自制、节俭等。朱坤荣在2008年的东疆学刊上发表的《铃木正三“职分”思想在日本资本主义萌芽期的历史作用》中指出佛教思想中的“方便权智”的表现之一即为铃木正三的“任何职业皆为佛行”的职分思想,职分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李秀石在1986年《历史教学》第三期上发表的《略论日本资本主义思想萌芽》中指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以资本主义思想萌芽为基础的。作者深刻分析了日本社会进步,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因素。周见在2003年《日本研究》第四期中发表的《涩泽荣一的实业思想与日本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涩泽荣一主张的经济道德合一的思想对近代思想转变有推动作用即是使人们产生强大使命感及动力去促进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发展。

学者们从横向的时间上分析、从并列的几点要素分析、从单一的某个侧重点

进行分析都最终可以大体总结为日本资本主义是在明治维新前奠定的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教育、幕末改革等多领域中取得成果地基础之上,在外敌入侵的刺激下,由开放港口引起经济层面的资本主义化变动带动,伴随着明治维新中各项政策的促进,使得其他领域也纷纷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资本主义开始兴起并开始了其高速发展。

日本资本主义研究综述

日本资本主义研究综述世界近代史薛永兴2100202053对于日本近代史的研究成果分成断代史类和专题史类两部分。在专题史方面学者们研究的内容很多,我想选取日本资本主义、现代化这部分进行总结。在这部分中我国著名研究成果有:198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万峰的《日本资本主义史研究》,该书从历史学和日本现代化的角度探讨了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资本主义发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g50w18daj83hrt8bv9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