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农学概论知识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章 绪论

农学: 农业科学是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

农学的特点:系统的复杂性 技术的实用性 生产的连续性 作物生长的规律性 明显的季

性严格的地域性

作物生产系统:由“作物-环境-技术”子系统构成的多层次开放性农田生态系统。

作物生产概况:(1)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粮食安全不容忽视(2)农业区域布局逐步形成 作物生产发展的贡献因素:(1)品种改良(2)增施肥料与施肥技术(3)扩大灌溉与节水技术

(3)设施栽培:温室大棚 地膜覆盖(4)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5)高新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基因工程技术 化学调控技术 计算机信息技术

中国农作物生产的贡献因素:改革或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的影

重大工程或适应性措施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南水北调 中国特色的作物栽培技术与种植制度:复种、间套作、立体栽培 高产栽培技术:如育苗移栽技术、合理密植技术、定量化栽培技术等

一、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

1 生产率目标(高产)

2 可持续性目标(生态安全) 3 经济高效目标 4 营养安全目标

二、作物生产发展的途径

1 建设高产农田 2 改革种植制度 3 普及优良品种

4 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建设高产农田

1我国有2/3的农田为中低产田

2按粮食产量水平来划分,中低产田土主要是以3年的粮食平均标准亩产为计算指标来划分,如山西省以每亩产量在150kg以下为低产田,150--300kg为中产田;江苏省则以每亩产量在300kg 以下为低产田,300~600kg为中产田.

中低产田土改造技术

工程技术:如水利设施建设、渠系配套和渠道防渗工程、小水利工程建设和加固利用、坡改梯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中低产田暗灌工程技术等。

农艺技术:如化肥深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保水剂(旱地龙)的施用、秸秆覆盖技术、地膜覆盖技术、作物复种轮作技术、 少免耕技术等。

改革种植制度

发展粮-经-饲三元结构 提高复种指数

第二章 作物的起源与分类

一、作物的起源

作物起源于野生植物经人类驯化选育而成

二、作物的传播

自然界植物的传播途径是多方面的,而作物的传播,则以人类活动,即人类迁徙为主要传播途径

三 作物的分类

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分为粮食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和饲料及绿肥作物

① 粮食作物(食用作物,food crops) a、禾谷类作物(cereal crops)

禾本科的稻、麦(小麦、大麦、燕麦、黑麦)。 b、豆菽类作物(legume crops)

豆科的大豆、扁豆、绿豆、蚕豆、豌豆、红豆(赤豆、小豆)等。 c、薯类作物(tuberous crops)

旋花科的甘薯、茄科的马铃薯、大戟科的木薯、豆科的豆薯、天南星科的芋等。 ② 工业原料作物(industrial crops,经济作物economic crops) a、纤维作物(fiber crops)b、油料作物(oil crops):十字花科的油菜,豆科的花生,菊科的向日葵,胡麻科的芝麻,红花等 c、糖料作物(sugar crops) e、其他专用作物(other especial crops)

③ 饲料及绿肥作物(forage and green manure crops) 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 ①按感光周期反应特性分为长日照作物(小麦、油菜、蚕豆)、短日照作物(水稻、棉花、玉米、大豆)、日中性作物( 荞麦、豌豆);

②按感温反应特性分为喜温作物(水稻、玉米、棉花)、耐寒作物(小麦、油菜、蚕豆); ③按光合作用CO2同化途径分为碳3作物(稻、麦、棉、豆类、油菜)和碳4作物(玉米、高粱、甘蔗)、CAM作物(龙舌兰麻、菠萝麻); ④按感水反应特性分为水生作物(莲、菱、萍)、喜水作物(水稻、茭瓜)、耐涝作物(高粱、麻)、耐旱作物(粟、棉花);

⑤按根系形态分为直根系作物(棉花、油菜、大豆、烟草、麻、花生)和须根系作物(稻、麦、玉米);

⑥按茎秆形态分为高秆作物(玉米、红麻、甘蔗、向日葵)、矮秆作物(稻、麦、油菜、大豆、棉花)和蔓茎作物(甘薯、苕子) 。 按播种或收获季节分类 ① 春播作物(棉花、玉米)、夏播作物(水稻、大豆、花生、玉米)、秋播作物(小麦、

蚕豆

② 夏收作物(小麦、油菜、蚕豆)、秋收作物(水稻、玉米、棉花、花生、甘蔗、甘

薯、大豆) 。 、油菜);

四 作物的分布与我国种植业分区

1、作物分布与环境:作物的分布是指作物通过扩散,并在不同地理区域位置上种植后的空间配置情况。南方籼稻 北方粳稻 2、世界作物分布 a、小麦(wheat),喜冷喜凉湿润 ,是世界栽培面积最大的谷物,总面积约2亿公顷

冬小麦分布于 N200——400 春小麦分布于 N400——670 b、水稻(rice),喜温好光喜水,为世界第二大谷物,总栽培面积约亿公顷,集中于东亚、南亚地区。

c、玉米(corn,maize),喜温好光耐旱,为世界第三大谷物,主要优质饲料作物,总栽培面积约亿公顷,集中于亚洲、美洲。

3、中国作物分布 (1)作物分布比例:中国的耕地面积保持在亿公顷左右,其中灌溉面积50%(水田25%)。作物分布比例:

(2)作物分布

稻谷

我国稻谷面积和产量占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

主产区:南方雨量充沛平整水田地区,占总面积83%,包括: 珠江流域的广东、广西、福建和少部云贵(籼稻)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的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粳稻、籼稻)

最大生产省: 湖南省

大豆

我国是大豆原产地,目前面积和总产占全世界十分之一 主产区:东北产区的黑龙江、内蒙古(春大豆)、吉林、辽宁 黄淮海产区的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夏大豆)

最大生产省:黑龙江

薯类

a、甘薯:集中分布于四川、山东、河南、安徽、广东,以四川为最大生产省;

b、马铃薯:集中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甘肃、陕西、云南,以内蒙古为最大生产省。

油菜籽

我国油菜面积和产量占全世界四分之一,占全国油料作物面积50%。 主产区:长江流域产区(占70%),包括:安徽、四川、江西、湖南、湖北、江苏、浙江

冬油菜产区 黄河以南 春油菜产区 内蒙古

单产最高省:江苏、湖北

花生 糖料作物 棉花

我国棉花面积和产量占全世界四分之一,为世界最大产棉国。

主产区:新疆棉区——占30%左右,最大产棉省,200万公顷黄河流域棉区——占30%左右,主要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长江流域棉区——占30%左右,主要包括湖北、湖南、江苏、安徽、四川

烟草

我国烟草面积和产量占全世界%,为世界最大产烟国。 主产地:云南、贵州、福建、四川、湖南、河南、山东、 黑龙江 (3)我国种植业分区

1、我国农业资源的特点

农业资源是指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生长资料的天然来源,如光、热、水、土地、生物、矿质元素等。特点: 大部分地区属于中纬度地带,光、热条件好。 东南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强烈,而西北部地区气候大陆性极强,水条件差异很大。我国的山地显著多于平地,对土地利用和作物生产一般弊多利少。

2、我国农业资源的评价

耕地资源不断减少,2000年人均耕地低于800m2 ,基本农田保护成为基本国策 ;

各地区土、热、水条件的配合不协调,作物生产潜力需进一步挖掘; 农业自然灾害存在显著周期性,严重制约作物生产力的发展。 3、我国种植业划分为10个一级区和31个二级区

4、九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一)优质水稻 (二)“双低”油菜 (三)蔬菜(四)优质三元猪(五)优质水产品 (六)速生丰产林 (七)柑桔 (八)优质棉花 (九)优质专用小麦

第三章 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品质量

第一节 作物的生长发育

1、生长与发育 概念:

生长(growth)——作物体细胞数目增加(分裂)和体积、重量增加(伸长和物质积累)的量变过程(不可逆)。

发育(development)——作物体细胞、组织器官分化的质变过程。

意义:

生长发育:自种子萌发 新一代种子发育成熟的生命周期的生命活动,最终形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作物产品。

经历作物体由小到大、由轻到重,伴随形成新的组织和器官。 2、作物的一生

生育期的概念:作物从播种材料出苗到收获产品成熟所持续的天数称为生育期(亦称全生育期)。

作物的生育时期 作物一生可根据外部形态出现的显著变化,划分为若干个阶段,这几个相对分列而又相互衔接的阶段就为生育时期。生育时期一般以表现显著差异的某个时间点(通常称为物侯期)作为划分界点。

3、 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

发育必须通过内部生理条件的诱导才能实现,即遗传因子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的诱导。

发育的突变形式为花器官原始体开始分化 穗分化 花芽分化 作物一生中,经历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重要的发育阶段。

在遗传因子稳定条件下,温度、光照成为诱导质变的主导因子

4、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高温——短日照型

——即作物要求相对较高的温度通过感温阶段,要求相对较短的日照长度通过感光阶段;

——代表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烟草等。

低温—长日照型

——即作物要求相对较低的温度通过感温阶段,要求相对较长的日照长度通过感光阶段;

——代表作物有小麦、大麦、蚕豆、油菜等。

上述两种发育特性基本型都可能产生变异类型。

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 :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大多数植物(如芹菜、胡萝卜、白菜、天仙子、冬小麦、冬黑麦等)低温是花诱导的必需条件。 5、 作物生长的一般规律

生长的周期性: 生长以渐进方式进行,周期内呈现S型(慢——快——慢)的生长曲线。整个植株体是这样 每个器官体是这样。

生长的极性现象:作物某一器官的上下两端,在形态和生理上都有明显的差异.通常是上端生芽下端生根,这种现象叫做极性。

再生现象:当作物体失去一部分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仍能逐渐恢复所失去的部分,再形成一个完整的新个体,这种现象叫再生。(多用于无性繁殖) 6、 作物器官生长的相关性

作物的器官、组织间在生长发育上的相互联系、相互 影响的特性为生长发育相关性。

(1)地下部与地上部间的相关性

形态相关性

——地下部根系 -------------地上部茎、叶、花、果实

物质积累相关性

——根系、茎、叶、花、果实各器官在生长过程中消耗需求和积累同化物、水、矿物质等物质的生理活动的协调结果,最终表现出一定的干物质重量的比例。 ——根冠比:指根系干物重与地上部茎、叶、花、果实干物重的比值。 ①根冠比系相对参数

根冠比大:可能是根系的绝对重量大 也可能是地上部绝对重量小 根冠比小:可能是根系的绝对重量小 也可能是地上部绝对重量大

②不同作物、同一作物不同品种、同一作物不同生育阶段表现不同根冠比。 ③影响根冠比的外界条件

供氮充足、土壤水分过多可能降低根冠比值;

供氮不足、土壤干旱、供磷充足等可能增大根冠比值 。 (2)主茎与侧枝(分蘖)间的相关性

顶端优势

——作物顶芽生长抑制侧芽(分枝)发育或生长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

——去除顶芽或损伤顶芽,可促进侧芽(分枝、分蘖)的发育和生长,如棉花、蚕豆的打顶,小麦越冬前镇压等。

农学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农学:农业科学是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农学的特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用性生产的连续性作物生长的规律性明显的季性严格的地域性作物生产系统:由“作物-环境-技术”子系统构成的多层次开放性农田生态系统。作物生产概况:(1)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粮食安全不容忽视(2)农业区域布局逐步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g1l74197g34ka295j7z7yqpo85slb00d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