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及音乐与相关文化内容标准的调整
内容标准的调整演奏在音乐课程中,一直是个尴尬的角色,因为在目前有限的课时里,要想让学生掌握一门正规的乐器是相当有难度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基本不可能,但是乐器作为和演唱并行的音乐表现形式,演奏又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没有演奏的音乐课程是不完整的音乐课程。鉴于此,此次课程标准修订中重点对选择乐器提出了明确的建议,总体的原则是简单易学,便于携带,卫生清洁。比如竖笛、口琴、口风琴等,还有一些课堂的打击乐器。 1.进一步明确了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
关于乐器,十年课程改革到今天,实际上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原来在课标实验稿当中明确指出了竖笛、口琴、口风琴等乐器是放在教学建议里面的,意思是说在这个过程当中还需要有一个过渡让大家去选择、去思考,然后因地制宜地进行选择。这样在音乐教学当中,它有点欠缺,就是它不完整。那么我们怎么弥补演唱、演奏呢?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比较侧重于打击乐器,所以打击乐器应该从低段甚至一直到很高段的年级都可以用作合奏的方式来参与我们的音乐教学。打击乐器也是一种演奏,是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和学校现状的一种打击乐器。老师们在
实践中尽可能地去选择五音高的打击乐器,但是课程标准里有明确的要求,美的音色很重要,这样有利于审美教育的进行。像竖笛、口琴、口风琴这样的选择,我们以前选择的时候也是根据自身的条件,比如说喜欢竖笛,可能会用竖笛,有的学校觉得口风琴也很好,演奏的时候只要气息控制好就行。竖笛,有的时候小手按那个孔,不严的时候不一定吹得准,就很难达到一种和谐美感。所以这个学具的使用层面有两种,一种就是你可能是选择它来做一个班级的,然后扩展到学校的兴趣小组的学具,有竖笛、口琴、口风琴合奏,这样是班级教学,是完全由它自身技能来落实的,因为乐器有自身的技能体系。还有一种就是完全把它作为一种辅助,可能是过渡,把它放到这样的位置上或明确要求在阶段目标里要放进明确的学具作为一种器乐教学的提升,我们在思想观念上认识到,演奏对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和教学的内容,它和演唱是并行的。在做法上,二者是不可替代的。演奏技巧并不是一种非常枯燥的方法,其实我们还是要像唱歌一样,像识读乐谱一样,要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手段。所以先用辅助,就是辅助教学,气息练习的时候,可能会吹吹长音,帮助气息练习,或者是做一些课程标准里要求做的伴奏等。在这个基础上来掌握这门技术,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抒发自己对这个乐曲的情感,特别是中学高年级的学生在
变声期很喜欢乐器演奏,这可能会在需要歌唱时解决他变声期的一些困难。
从现状来看,器乐教学一直处于课程中很尴尬的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是设定在教学建议里的。在教学中,器乐也可有可无,它始终是个配角,但是在某个特定的教学过程中,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乐器是个很称职的配角,是不能割裂的。如果说歌唱是人与生俱来的乐器,那带有旋律的乐器实际上都是一种表演形式,那么尴尬在哪里呢?乐器是来帮助提高音准的,吹吹旋律,听听唱唱,通过这种形式来提高音准。
2.对演奏的音准、音质提出了要求,力求用优美的音乐进行演奏
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不仅仅是指向竖笛、口琴,还有口风琴,还有课堂上的一些打击乐器等,可以自己选乐器,范围宽广,但要音色好的。音色好,也就是老师在进行演奏的表现中要注意吹奏的音色。不论是唱还是奏,我们都追求美好的音色,这是技术、技能的问题。奏也是在追求美好,同样也是技能问题,欣赏是在感受美好。在不同课程标准、不同领域中实践的音乐活动内容都围绕着美好,我们的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是以审美为核心。不是去孤立地看问题,而是整体地去追求,每一个环节都要服务于一个最根本的理念,就是审美。
另外,我们要非常看重启示阶段,就是应该看重我们学生的简易的打击乐器,它也是这个阶段一个重要的器乐教学。这个器乐教学中包括探究不同的演奏的敲击方法而产生不同的音色。如果能够有效地延续下去,直至初中、高中打击乐器也要为器乐的演奏服务,所以说打击乐器是非常实用的,无论在哪个学段打击乐器都非常实用。但是同时也存在问题,就是我们所见到的打击乐器在运用中容易满堂奏、敲,最后就不是乐音,而是噪音了,它就不美了,所以一旦产生这样的感觉,我们会误认为打击乐器不好听。好不好听,实际上是一个技能和方法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探究出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歌唱问题,解决识读乐谱问题,解决乐器吹奏问题等。一句话,老师们在实践当中有很多方法需要去探索,去实践,去研究。打击乐器,做好有机的分类,不同的音色,有不同的打击乐器质地的音色。
老师在使用打击乐器的时候往往是无效的,甚至有时破坏了音乐形象,比方说在很多教学中都要为歌、乐曲来进行打击伴奏,根据情绪来伴奏,器乐演出的跟作品要一致。
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老师的指导,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而是任意选择,器乐教学跟演奏就不能达到一个审美的过程。学生都喜欢打击乐器,如果不加以引导是不行
的。在演奏方面,作为老师应该有很好的指导跟引导,所以说老师在这一轮的课程标准修订当中,一定要好好地去研究和思考器乐教学问题。
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课程改革后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是说让学生随便选,那有点对立了,走极端了。学生自己走另外一个极端也是不对的,学生的自主和老师的指导必须是相辅相成的,甚至有时候必须以老师指导为主。传授还很重要,不是你想不要就不要的,现在以学生为主体,并非是丢掉老师的主导,这个是很重要的。 器乐教学一直是音乐课程中一个尴尬的角色,刚才也谈到了,以前的器乐教学,更多的是给歌曲伴奏,处于一个附属的位置,其实器乐教学对一个人的音乐素养、音乐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和学习的功能。
器乐学习有它自身的规律和体系,它的体系和演唱有本质的区别,绝不应该成为演唱教学的附属,或者是辅助手段。至于在教学中各地的老师要根据自己地区的情况和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的调整,包括选择乐器,课堂上一些好的教学手段、方法,也都希望老师们能够很好地借鉴。
3.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内容标准的修订
音乐与相关文化一直是此次课程改革开放式、时代性、包容性的一个具体体现,对音乐学科的综合性和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