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效果评估分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效果评估分析

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研究组实施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正常饮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实施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尽管手术时间更长,但其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直肠癌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从国内相关报告来看,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都会产生影响,需加强重视[1]。低位直肠癌指的是与肛缘距离8 cm的直肠癌,其中若距离低于5 cm则视为超低位直肠癌[1]。对于直肠癌的治疗最终目标主要是局部控制肿瘤,以及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以往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以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为主[2],但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近几年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逐渐取而代之,显示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本院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入选对象90例,全部本科收治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入选时间为2012年3月-2015年3月。所有患者入院后经电子肠镜、组织病理检查等确诊,符合直肠癌诊断标准,即与肛缘距离均低于5 cm,为超低位直肠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5~78岁,平均(60.4±2.5)岁;隆起型18例,溃疡型23例,浸润型4例。研究组45例患者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27~79岁,平均(60.6±2.7)岁;隆起型19例,溃疡型23例,浸润型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切除术治疗;而研究组实施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具体措施为:按照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原则,将直肠远端-肛提肌充分游离,并切除肿瘤近端肠管(≥15 cm)及其相应系膜,而距离肿瘤下缘1~2 cm处将直肠切断,实施结肠-直肠或肛肠吻合术处理[3]。保肛手术则按照患者的盆腔大小、肿瘤大小、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及肠壁浸润程度等制定手术方案,其中双吻合器结直肠吻合术25例,经腹直肠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13例,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5例,Dixon术2例。本组患者均实施一期吻合,而未予以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术中均取直肠远切缘组织实施冷冻病理检查,若为阳性则改为Miles术处理。此外,术后均常规放置肛管,待胃肠功能恢复后方可拔除。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

正常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为

(202.03±22.93)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80.14±21.62)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152.41±56.47)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4.63±68.7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指标比较 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正常饮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89±1.03)d、(6.58±1.35)d、(7.75±1.4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96±1.57)d、(8.03±1.85)d、(9.65±2.4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直肠癌属于胃肠外科常见疾病,若不及时处理,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都会产生威胁。超低位直肠癌属于比较特殊的直肠癌,治疗难度大,若严格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实施手术,针对超低位直肠癌(包括至肛缘2 cm者)有很好的肿瘤根治效果,但这种情况下难以达到保肛效果[4]。近几年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越来越多,若要实施该种手术,需确保有健全的括约肌功能与完整排便感觉。某学者指出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指征主要有:患者肿瘤直径在4 cm左右,而且距离肛缘齿状线2~4 cm,侵犯肠管周径不超过1/2圈;肿瘤以高中分化腺癌为主,而且患者理解保肛风险,有强烈保肛意识[5]。

本科针对接诊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90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切除术治疗,而研究组采取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为(202.03±22.93)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80.14±21.62)min,且术中出血量为(152.41±56.47)mL,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4.63±68.7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正常饮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89±1.03)d、(6.58±1.35)d、(7.75±1.40)d,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96±1.57)d、(8.03±1.85)d、(9.65±2.4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均有发生吻合口瘘、肠梗阻及切口感染

等并发症,但研究组发生率仅为4.44%,而对照组高达20.00%,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取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同类研究中也显示效果明显。总之,按照超低位直肠癌根治原则首先要求直肠下切缘距离肿瘤下缘2 cm以上,之后方可考虑吻合方式,切勿勉强为了保肛而忽视直肠下缘的切除长度不够[6]。在该原则基础下,可实施双吻合器超低位前切除术、双吻合器拖出式保肛法等处理,其中双吻合器吻合术当属直肠癌手术治疗一大突破,使得以往手工操作无法完成的超低位直肠癌保肛得到突破,实现了保肛的目的[7-10]。

综上所述,直肠癌患者实施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尽管手术时间较长,但其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树雄,詹庆华,黄世旺,等.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肛门功能的临床对比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1,32(2):225-227,237.

[2]周彤,张广军,刘作良,等.腹腔镜与开腹经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6(6):565-569.

[3]章跃民,杨杰,尚现章,等.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65例[J].武警医学,2012,23(8):703-705.

[4]王健宝.超低位直肠癌经腹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保肛手术的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2012,18(19):3309-3310.

[5]刘青,龙赘,孙念绪,等.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58例报道[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9,16(3):230-231.

[6]邓新生,杨兴东,刘增亮,等.应用PPH器械完成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8):26-27.

[7]毛小英,虞燕霏,利雪珍,等.腹腔镜全直肠系膜联合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围手术期护理[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1,11(5):388-390.

[8]鞠文华.结肠-肛门皮肤吻合术在超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7):104.

[9]张国云,潘忠平,葛宁,等.超低位直肠癌Miles根治术股薄肌Ⅰ期原位肛门重建50例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99-100.

[10]卜烨,张晨洁,王毅.超低位直肠癌联合使用多把吻合器的临床安全性比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效果评估分析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效果评估分析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研究组实施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fr502yrbm4mn0g1mmp04oweh0q6fq00on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