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广东专插本复习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文地理 第一章:绪论 一定义:

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以及在地理环境影响下它们的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三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简述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1 、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 19世纪中叶之前,是积累地理知识和资料的过程。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赛德》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理 知识的最早记述性著作。

? 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创立了自然地理学,卡尔.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2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 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拉采尔提出环境决定论。

? 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竭力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提出“人地相关论”,白吕纳进一步发扬了他的思想。

? 英国地理学家麦德金提出“心脏地带学说”,将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 美国形成了文化景观学派。 ? 俄国形成了经济地理学。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 理论和哲学方法的多元化:实证主义,经验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 ? 研究方法不断革新:

? 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广泛应用,

? 引入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行为地理学, ? 遥感技术的应用。

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 4、简述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 近代人文地理学:

? 公元前500年左右,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 ? 汉司马迁著《史记》中的《货殖列传》卷, ? 汉班固著《汉书》中专辟《地理志》, ? 明末的《徐霞客游记》。

(2) 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引进和发展:

? .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者,张相文,竺可桢等,

? 竺可桢等人的推动下,中国近代地理学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得到了发展, (3) 文地理学的发展:

1949-1979年,是经济地理学一枝独秀,人文地理学衰落的时期,

1980-1990年,是人文地理学复兴的阶段。1979年末中国地理学在广州召开第四届全国

大会,李旭旦首先提出复兴人文地理学的口号,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响应, ? 1990年以来,人文地理学进入了全面发展,提高阶段。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一、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围绕的五大专题(对每一个认为地理想象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文化各特征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文化景观 二、文化的扩散的特点: 1. 扩展扩散的特点:

这种扩散的特点是空间商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文化区扩大而成,旧的分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2. 迁移扩散的特点:

迁移扩散是由具有这种文化的人传播出去,比扩展扩散要快,而且易于保持这种文化的本身特点。另外,由于是随人迁移,特别是迁移到远处,使这种文化现象出现些孤立的点或小区,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 三、基本理论:

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环境感知论, 文化决定论, 和谐论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程序: 1、确定研究课题, 2、制定研究计划, 3、收集、整理资料, 4、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 5、分析研究,

6、研究总结,成果评审。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1.理学调查研究的方法。 (1) 地理社会调查; (2) 科技文献资料法;

(3) 地理调查和信息获取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4)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地理方法:描述,比较和归纳。 2.地理学研究的社会学方法。 (1) 人文地理学中的现象学方法; (2) 时间地理学方法;

(3)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社会生态方法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 一、人种,即人类的种族:

是指具有共同起源并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这些特征包括肤色、眼色、发色、发型等 世界种族的划分:

地理人种: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共性,这些人群称为地理人种。

地域人种:是人种的基本进化单位。在同一地理人种内存在着地域上的差异,居住在中国华北、东北等地的居民都属于亚洲地理人种。

小人种:则是地域人种下的单位,是由社会习俗、内部婚配长期形成的人群

世界地理人种分成以下几类 :

(1)亚洲地理人种(2)欧洲地理人种(3)非洲地理人种(4)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种 (5)印度地理人种(6)澳大利亚地理人种

其余为美拉尼西北地理人种、密克罗尼西亚地理人种和波利尼西亚地理人种。 二、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的88.5%集中在北半球,并且主要集中在北纬20°~60°之间的区域。从海岸线向内地约200km范围内集中了世界人口的一半(而其面积仅占陆地面积的30%)。海拔500m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区,其面积仅占陆地面积的57%,却集中了世界人口的80%;而占陆地面积43%的高原地区(海拔500m以上),仅居住着世界人口的20%(小面积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世界人口分布还表现出明显的中低纬指向(暖湿地区)、近海岸指向和平原指向。 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四大人口稠密区)第一个为东亚和东南亚;第二个是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为北美洲东部(特别是美国东北部)。这四个人类大陆的面积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4%,但却集中了世界人口的2/3以上。 三、人口迁移

通常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叫人口迁移,而暂时离开居住地的人口位臵变动叫做人口流动;按涉及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按迁移的时间,可分为永久性迁移、季节性迁移等;按人口迁移的社会组织形式,可分为个人迁移、集体迁移、自愿迁移、被迫迁移、自发移民和有组织移民等。 四、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A 自然因素:

生产力水平愈低,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就越重要,愈明显,有时甚至起决定性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这种影响会逐渐变小。 (1) 气候:气候较为适宜的中纬度地区成为人类密集的地区;

(2) 地形: 低平地区,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区和高原上的人口分布较为稀疏,低纬度地区人口可能集中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地;

(3) 土壤:中低纬指向性,冲积平原。土壤有不同的天然肥力和适耕性能,会导致人们对其开发利用程度的不同,进而影响人口的分布;

(4) 水体:提供水源和交通载体,海岸地区比内陆腹地具有更高的人口密度,许多大小城市是沿河,沿湖,沿海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体成为人口分布的先决条件; (5) 矿产资源:能源丰富的地区成为现代人口稠密区。 B 社会经济因素:

(1) 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决定性因素);

(2) 经济发展的历史基础:居住历史长,开发较早的地区人口较为稠密,开发较晚的地区人口较稀疏;

(3) 政治因素:战争和人口政策; (4) 文化因素。 五、民俗

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民俗是各族人民历代相沿积久而形成的风尚、习俗。具体反映在服饰、饮食等。 六、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指当今风行的、大众的时尚的文化。作为一种新文化动向,尽管有时转瞬即逝,但也有的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流变或在为新的文化而长久存在,甚至掩盖了传统文化。如欧

洲和北美,流行文化几乎是完全淹没了民间文化,而在日本,则是传统文化(艺会、相扑、茶道)和流行文化(洋服、摇滚乐、棒球)并存。 就国际经济文化而言,世界流行文化主要有足球、服装、快餐、流行音乐。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一、农业起源:

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大体分为两类:人口压力说和宴享说。 二、农业发展:

1、原始农业——迁移农业

原始农业是农业起始阶段的农业类型,即迁移农业。现在只有热带地区还保留这种农业类型。其主要的生产方式是“刀耕火种” 特点:

①对土地进行轮种

②原始的刀耕火种,土地贫瘠

③同一块地上农作物的种子多种多样 ④人口压力较大时,会导致环境的恶化 2、 传统农业

一般来说,从奴隶社会起,经过封建社会一直到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即产业革命以前,整个阶段称为传统农业阶段

特点:①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计农业

②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受自然环境影响大 ③整个社会农民占绝大部分,社会发展缓慢 3、 现代农业

三、农业的类型:

传统农业:旱作农业、水稻农业、地中海农业、游牧业

现代农业:种植园农业,谷物农业,牲畜育肥农业,乳品业,市场园艺农业,大牧场 四、世界主要农业生产的布局: (1)世界粮食生产布局:

A. 小麦的分布:小麦是一种温带作物,在27-57°N和25-40°S之间最为集中。(俄罗斯温带草原区的黑土带,美国和加拿大中部的小麦带,澳大利亚,印度的亚热带与热带草原区,中国的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

B. 水稻的分布:集中产区是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带,其次是墨西哥湾沿岸,密西西比河下游各地区,拉丁美洲部分地区,非洲和地中海地区。 C. 玉米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欧洲(美国,中国)。 (2)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布局:

A. 棉花的分布:亚洲中部,东部和东南部是世界棉花的主要产区,世界第二大棉花种植区是美国南部的棉花带。

B. 糖类作物的分布:甘蔗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巴西,印度,中国,泰国),甜菜适合温凉的气候,以中温带地区种植最广泛,主要集中在欧洲(法国,美国,德国,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波兰)。

C. 饮料作物的分布:茶(印度,斯里兰卡,中国,肯尼亚),可可和咖啡是典型的热带经济作物,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集中产于非洲西南沿海和拉丁美洲沿海地区。巴西种植咖啡的面积最大。

第六章: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

一、世界上主要工业地区的分布情况如下:

目前,世界上的大部分工业,经过二百多年的扩散和发展,多集中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主要是美国、西欧、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1)北美工业区

○1新英格兰区○2中大西洋工业区○3摩霍克河谷区 ○4匹兹堡-伊利湖南岸区 ○5大湖西岸工业区○6圣劳伦斯河谷-安大略工业区 ○7东南工业区。 ○8海湾工业区○9佛罗里达中部工业区 ○10西海岸工业区 (2)欧洲工业带

欧洲工业带主要集中于英国和欧洲西部,从苏格兰向南,经南英格兰,从莱茵河进入西欧,由荷兰和法、德接壤处到意大利北部。

○1英国工业区 ○2莱茵-鲁尔工业区 ○3莱茵中部工业区 ○4意大利北部工业区 (3)俄罗斯与乌克兰工业区 俄罗斯与乌克兰工业区,过去为苏联工业区,现俄、乌虽各自独立,但仍有较密切联系。 ○1中央工业区 ○2伏尔加工业区 ○3乌克兰工业区 ○4乌拉尔工业区 ○5库兹涅茨克工业区

(4)日本工业区

日本二战后,它却利用劳动力的低工资,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其水平,加上合理的组织,吸收清化他国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出口为导向,面向世界取得显著成绩。由于需要进口原料,输出产品,其工业区都面向太平洋一边。

○1京滨工业区 ○2阪神工业区 ○3中京工业区 ○4北九洲工业 (5)其他国家的工业区

○1拉美工业区 ○2亚洲工业区 ○3非洲工业区 ○4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工业区 二、其它产业及其与工业的关系

第一产业:产品基本上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得,主要指农业部门

第二产业:产品是通过对自然物质资料(农产品和采掘业产品)及工业农料进行加工而取得的

第三产业:本质上是服务性产业,是一二产业之外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电讯业、公用事业等。 第四产业:

第四产业是指为生产者服务的商业、保险业、法律服务、银行、广告、批发、零售、房地产等,这些部门的情况也反映了工业经济的发展程度。

第五产业:第五产业是指那些向消费者或家庭提供服务的服务业。例如教育、行政管理、旅游娱乐、医疗卫生等。 三、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1)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和水文; (2) 资源条件; (3) 能源条件; (4) 市场条件; (5) 劳动力条件;

(6) 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7) 区域协作和全球一体化。 四、工业分布新变化 ①钢铁工业的变化:传统工业大国的钢铁上产能力和钢产量都呈下降趋势,而东欧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钢铁生产能力持续上升(第三次产业革命以来,随着电子信息产业浪潮的兴起,以钢铁工业为代表的传统部门被新兴工业所取代。美国、西欧等传统工业大国的钢铁生产能力和钢产量都呈下降趋势,日本甚至处于停滞状态。而另一方面,俄罗斯、东欧及一些发展中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广东专插本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第一章:绪论一定义: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以及在地理环境影响下它们的形成过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fqxe7eow885bn78arf2570pk9t82300b2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