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摘要]学前儿童在每日的生活中表现是以语言表达为主。因此,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成为我们教育重点的重中之重。同在一个地方,同样的儿童语言教育,可是儿童语言的发展却是参差不齐。因此,搭建一个健康,活泼,多动的环境平台,利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儿童能够自己观察,自己表达。让儿童语言的学习更加的轻松,生动,活泼。让儿童学习的有兴趣,有乐趣等,成为本论文的关键。
[关键词]儿童语言 健康环境 教育方式 自我学习 学习兴趣
1.引言
Lenneberg(1967)认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存在着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由于生理因素的作用,语言的习得最为容易,超过这段时间,语言的习得能力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Lennegerg认为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是从2岁到13岁的这段时间。Krashen(1973)认为,5岁是语言潜能发展的高峰期。Bates(1993)认为,在5岁之前,儿童从语言障碍中恢复的可能性最大。尽管意见不一致,但综合各种意见可以看出,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春期前的这段时间,其中1-5岁较为关键。而5岁以前恰好是学前时期,因此学前期的语言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一阶段儿童的语言能否顺利的发展,关系着他们以后语言能力的高低。因此,本文采用实际考察和文献查阅的方式,提出了现今学前期儿童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2.目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实践误区
2.1 儿童学习环境的误区
笔者走访了很多的幼儿园,整洁,干净。可是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千篇一律。一样的黑板教室,一样的板凳书桌。一样的课外活动场地。可是殊不知,千篇一律的环境并不适合大多数的儿童。儿童是具有创造性的。儿童的也是在观察中成长。千篇一律的学习环境,使得很多的儿童上学出现厌倦心理,甚至不想去学习。大多数的儿童教育工作者希望他的学生能够乖乖的,不吵不闹。上课手背后听讲,下课不许乱跑,不许争执,不许大声讲话等。可是,这样的环境下,儿童会有被限制,很拘束的感觉。他们会听讲,可是不会认真学习。没有了更多的沟通,儿童哪里有更多的语言交往?
2.2 儿童语言教育方式误区
重视课堂教育,忽略日常的灌输。很多的儿童教育工作者,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滔滔不绝的给儿童灌输知识,可是在休息的时间,却少了很多的沟通。也有一些儿童教育工作者,过多地注重书本语言的灌输量,却忽略了日常口语交际的学习。儿童善于发现新鲜的事物,因为他们对很多事物都一无所知。但是大量的书本灌输,过多的使用课本以及静态的图片来示范性的学习。让儿童很难去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