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财政学笔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章 财政概述

第一节 财政的一般概念

①财政的概念:

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实现其职能的需要,主要凭借国家权力,对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主要采用价值形式所进行的一种分配和再分配。 ②如何理解财政的概念

财政是政府凭借国家权力进行的分配活动。财政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经济活动。财政是政府实现其功能的重要工具

1、财政是一种分配和再分配活动,它属于分配范畴。2、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以国家为主体

的分配和财政分配是同义语。 3、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 4、财政分配的依据主要是国家权力,包括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力。 5、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或说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6、财政分配的形式主要采用价值形式。 7、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第二节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财政是一个历史的经济的范畴(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一)财政是一个历史范畴

1.从财政的产生看,财政随历史的发展而产生

(1)原始社会不存在财政 (2)财政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2.从财政的发展看,财政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1)从财政所采取的分配形式看,随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 奴隶社会(力役形式)封建社会(实物形式)资本主义社会(货币形式)社会主义社会(货币形式) (2)从财政所采取的分配范畴看,随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阶段

奴隶社会(税收) 封建社会(税收、公债、国家预算) 资本主义社会(税收、公债、国家预算、财政发行、通货膨胀)

社会主义社会(税收、公债、国家预算、财政发行、通货膨胀、国有企业财务、国有资产收益 )

(3)从财政管理体制看,随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不完善到相对完善的发展阶段

奴隶社会(空白) 封建社会(逐渐建立(户部 内务府)) 资本主义社会(法制化管理) 社会主义社会(统一政策,分级管理)

3.从财政的消亡看,财政随历史的发展而消亡 (二)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

1.财政属于再生产的分配环节,解决的是经济问题 组织收入

财政 分配 经济范畴 安排支出

2.财政分配关系属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总和 分配关系 财政分配关系 第三节 财政的一般特征

①主体的政府性 ②目的的公共性 ③形式的无偿性(主要是由政府财政所提供的公共产品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④手段的强制性⑤调节机制的计划性

第二章 市场与公共财政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

一、市场

市场的概念 市场是指商品与劳务买卖双方自由交换的场所与机制。 如何理解(1)市场首先是指商品和劳务交换的场所。 (2)市场是指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市场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特定资源配置功能的实现方式。

市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是有效率的

(1)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第一,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 第二,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

品是完全无差别的;第三,无论买者还是卖者信息都是充分的; 第四,资源可以在各行业之间自由流动的;第五,交易成本极低,甚至为零。

(2)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即“帕累托效率”。

均衡:价格是一种信号,如果消费需求和供给在一定价格下达成协议,叫均衡。

二、市场失效

(一)市场失效的含义 市场由于自身原因而不能配置资源,或虽然可以配置资源,但是配置资源的结果却不符合社会所能接受的效率和公平标准的现象,称之为市场失效或市场失灵。 (二)市场失效的表现 (1)不能提供公共产品 (2)难以解决外部效应问题(3)难以解决垄断和自然垄断问题(4)解决不了信息不充分问题(5)解决不了收入公平分配问题 (6)解决不了经济总量平衡问题

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了其他的经济主体,但却没有因为好的影响而得到利益补偿,也没有因坏的影响而支付代价。前种情况称之为正的外部效应;后种情况称之为负的外部效应。

二、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失效

(一)政府的经济作用社会主义政府从社会经济生活宏观的角度,履行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

的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的职能和功能。

(1)政府调节收入分配职能(政策)(2)维持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干预)(3)资源配置职能(经济活动)(4)市场管制职能(法律手段) (干预手段:管制 生产 财政手段) (二)政府失效 政府在配置资源、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不符合公平和效率原则的现象。 1、政府失效的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 评定决策的好坏,取决于一项决策对社会的贡献与社会为它所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差别。(2)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寻租行为 2、政府失效的原因(1)政府官员和公务人员的利己动机(2)政府事实上处于垄断地位(3)公共产品效用的获取和成本分担的分离(4)政府掌握的信息不足

3、政府失效的纠正(1)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职能范围(2)发挥公众、舆论对政府的监督作用(3)加强法制建设 第二节 公共产品

一、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概念

公共产品:是和私人产品相对应,是指应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的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

私人产品:是指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个体的社会成员私人需要的产品。

二、公共产品的特性

(一)效用的不可分割性通常是作为一个整体向社会提供,所有的消费者都消费同样数量 (二)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一个消费者消费公共产品并不影响其他的消费者消费的数量和质量。 (三)受益的非排他性无法将拒绝付款者排除在消费范围之外,或由于排他成本过高以致在经

济上不可行

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一)经济因素

1、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政支出规模越大 2、 经济体制的选择 经济管理体制越集权,财政支出规模越大 3、 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4、价格水平的变化 物价水平越高,财政支出规模越大 5、征税能力 征税能力越强,财政支出规模越大

(二)政治因素 (三)社会因素

1、政局是否稳定 ①国内政局 ②国际局势 1、人口规模和结构 2、政府的行政效率 3、政府的干预政策 2、社会环境状况

四、财政支出的理想规模所谓的理想财政支出规模就是指能保证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有合适

的总量搭配比例,能实现两大经济部门资源配置的边际收益相等的财政支出规模。(图见笔记)

五、财政支出规模的确定

(一)保证国家职能的顺利实现 (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最终体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六、西方财政支出增长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 瓦格纳法则

基本含义:随着人均GDP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

(1)政治因素:随着经济的工业化,不断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化,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设施。

(2)经济因素: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这样就需要政府加强管理与调节工作,需要政府不断介入物质生产领域,因而形成了很多公共企业。此外,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以及福利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 (二)置换理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替代-规模效应理论)英国的皮科克和威斯曼,在瓦格

纳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对1890—1955年间英国的公共部门成长情况的研究提出的。

正常情况下财政支出呈现一种渐进的上升趋势,但当突发事件时财政支出会急剧上升,当突发事件结束后,财政支出水平会下降,但不会降到原来的水平。

(1)内在因素 (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不变税率征得税收上升,因而支出上升) (2)外在因素(主要因素 突发事件时需要政府发挥更大作用,增税对选民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就产生了“替代效应”即危机促使政府财政支出替代私人支出,危机过后由于政府需要偿还大量债务,财政支出不会退回到先前水平) 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1)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2)当经济发展进入中期阶段后-市场失效问题日益突出

(3)随着经济发展由中期阶段进入成熟阶段-财政支出结构发生变化 七、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趋势

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有本身的特殊性 第二节 财政支出结构 一.财政支出结构的涵义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量的比例及相互间的比例关系。 研究财政支出结构的目的:揭示各类财政支出的相对重要性,探索各类支出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性,以便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形成财政支出的最优结构。

二、财政支出结构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的制度基础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不同,决定了国家职能及政府活动范围不同,由此决定了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同。

(二)政府的工作重心及发展目标

一定时期内的财政资金的流向及比例,必须同该时期政府的工作重心及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目标相适应,这样才能保证政府所承担的政治经济任务的完成及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经济体制及资源配置的方式

经济体制决定资源的配置方式,也就决定着财政支出的结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集中配置为主)市场经济体制(市场配置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三、理想的财政支出结构

理想财政支出结构是指能保证不同类别的公共产品有合适的搭配比例,能实现不同类别的公共产品给社会带来相同的边际收益的财政支出结构。 四、财政支出结构定量分析所得出的一般结论 (一)横向比较得出的一般结论

1.发达国家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高于发展中国家。

2.单一制国家中央财政支出所占比重一般高于联邦制国家(单一制国家比联邦制国家更强调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和集中统一的领导地位)

3.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国家经济建设支出所占比重高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国家。 (二)纵向比较得出的一般结论

1.国防费支出所占比重在战争时期比和平时期要高得多。

2.体制转轨时期经济建设支出所占比重趋于下降。

3.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财政支出结构也会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五、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财政支出政府职能结构的现状

1.经济建设支出(改革以来呈明显下降趋势,这既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不合理的因素) 2.行政管理费支出(改革以来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主要是不合理的因素所引起的) 3.社会文教费支出(改革以来呈上升趋势,但近几年徘徊不前) 4.社会保障支出(所占比例比较低 )5.国防费支出(下降的趋势)

(二)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思路

前提: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分清政府和市场的职责,合理确定政府财政支出的范围。 然后,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明确支出重点,并围绕支出重点调整支出结构。

1.加大“三农”支出 2.加大并理顺社会保障支出 3.加大教育事业支出 4.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 5.加大环境保护支出6.加大对统筹区域发展支出 7.要逐步退出竞争性生产领域,加大对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和高薪技术产业的投入 8. 严格控制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速度,保持其适当增长 9.大力压缩财政补贴

第四节 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 (一)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效率与效益 效率是指某种行为本身的有效性,它是一个动态概念。

效益是以价值形式表示的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它是收益与因取得收益而花费的成本的静态比较。

(二)财政支出效率的内容:

1、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 效率标准:社会净效益最大化

2、财政支出的生产效率:在资源配置既定的前提下,政府部门内部的组织管理状况决定着提供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决定财政的支出效率,也被称为X效率。 3、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财政支出效率的集中表现。

(三)财政支出效益的涵义 财政支出给社会带来的收益与其耗费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四)财政支出效益的特殊性(与微观经济主体对比)

1.两者计算的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2.两者的选优标准不同。 3.两者效益的表现形式不同。 (一)成本-效益法

(1)概念。就是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细列出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的方法。 (2)考察影响成本、效益的因素 ①实际成本效益和金融成本效益

实际成本和效益是指公共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和效益,反映了社会福利的减少或增加。 金融成本和效益是指由于项目的实施,使社会某方面受到影响,导致市场相对价格变动而产生的

财政学笔记

第一章财政概述第一节财政的一般概念①财政的概念: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实现其职能的需要,主要凭借国家权力,对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主要采用价值形式所进行的一种分配和再分配。②如何理解财政的概念财政是政府凭借国家权力进行的分配活动。财政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经济活动。财政是政府实现其功能的重要工具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fmbo9oefm6bod04q39t7z7sh75lu600ob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