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三 成因分析类
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考查分析、判断和思考的能力,是地理非选择题常见的设问类型。命题形式上,该类问题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常见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典型例析
[2019课标Ⅰ,36(2),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土汽车生产主要由美日几家大型汽车品牌公司控制,整车和零部件工厂主要布局在墨尔本、阿德莱德和吉朗等地(位置见下图)。1974年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以47.5万辆的产量居世界第10位。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大幅降低关税的政策,使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原本多样化的本土汽车市场进一步细分,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汽车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2016年仅以16.1万辆的产量排在世界第32位。2017年10月20日,最后一条汽车生产线在阿德莱德关闭,宣告本土汽车制造成为历史。
分析澳大利亚汽车市场对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的原因。
阅卷现场
名师点拨
在解答原因分析类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获取信息。结合图文材料信息可知,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人口少,市场规模小;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大幅降低关税的政策,使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原本多样化的本土汽车市场进一步细分,国外汽车品牌的进入加剧了本土汽车生产竞争;同时伴随时代发展,消费者偏好趋于多元化。
(2)仔细审读题干。该小题属于原因类设问,设问主题是澳大利亚的汽车生产,考查方向为每种汽车品牌和车型需求都较少的原因。
(3)审慎解答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小题除了从澳大利亚市场规模小、国外汽车品牌冲击及消费者偏好等方面阐述外,还应结合所学澳大利亚自然环境多样,对汽车适应性要求多样的方面组织答案。 标准答案
人口少,市场规模小;国土面积大,自然环境多样,对车的种类和型号要求多样;进口政策放宽后,国外汽车品牌进入加剧了本土汽车市场竞争;消费者偏好趋于多元化。
原因分析答题“三步法”
第一步,明确设问形式及分析主体
确定针对地理现象的主要设问词,是“简析”“解释”“分析”还是“阐释”等,并要确定针对何种地理现象进行分析。 第二步,结合图文信息确立正确的分析思路
(1)要清楚主要地理现象的组成要素,并理解“地理要素”与相关“地理现象”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2)明确分析的主要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上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上入手分析。 第三步,简洁、准确巧作答
解答时注意因果联系,要语言简练、层次性强,把握关键词,要避免因果倒置。
答题模板
1.自然地理事象影响因子分析 地理事象
相关因子
答题思路
纬度影响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白昼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多
降水少,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
海拔高,大气透明度好,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 向阳坡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比背阴坡多
太阳辐射是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判断一个地区气温高低,首先要
太阳辐
看其纬度位置(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再看所处的季节(同一地
纬度位
太阳辐射
置、天气和气候、地势高低、坡向
点,夏季气温高于冬季气温),最后看大气密度和天气状况(空气稀
射、天气 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阴天时的气候 气状
温 气温日较差小,因为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况、下
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
垫面
北半球受偏北风影响的地区,气温偏低;受偏南风影响的地区,气
温偏高
沿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小(海水的热容量比陆地大,海洋上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小) 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作用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向阳坡气温高于背阴坡气温
(影响等温线走向:①纬度位置(东西向);②海陆位置(与海岸线平行);③地
地理事
象
相关因子 海陆位置、大气候
降
气环水 流、天气系统、下垫面 水平气压
风力、 梯度力、风向
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降水
水 量、流量 域面河流
积、水系 水水量、能 落差
凌纬度、形(局部闭合或沿山脉延伸))续表
答题思路 一般离水汽源地(海洋、湖泊等)近,且盛行向岸风的地带(如欧洲西部、亚洲东部),降水多
气流上升有利于产生降水,受低气压带、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锋面等影响的地区,降水多 吹向高纬的风(如盛行西风)容易产生降水 受暖流影响的海岸,降水多 山谷中受山风影响,时常有夜雨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距风源地近,风力强;地面摩擦力小(地面平坦开阔,地面植被少),海面摩擦力小,风力强;位于山谷口,风力强(山谷的“狭管效应”)
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气旋中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反气旋中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相反
分析河流地处什么气候区,降水是否丰富;分析流域面积大小,集水区是否广阔;分析支流是否众多,水系是否庞大 河流水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 先分析河流是否有结冰期(在初春解冻和初冬封冻),再分析河流
汛 温度 盛行风、
洋流
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
渔场 饵料 内力作
地形 用、外力
作用
地理事象
相关因子隧道
地质构
造、岩石 水库坝地形、地址
质构造、移民
山地垂直
纬度、海
自然带拔、坡向 谱
是否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盛行风是洋流运动的主要动力,在信风作用下形成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在西风作用下形成西风漂流 在离岸风的作用下形成上升流,如秘鲁寒流 地转偏向力和陆地形状迫使洋流的流向发生改变
饵料丰富的地区:大陆架海域,海水浅,阳光充足;有寒暖流交汇或
冷海水上泛的海域;河流入海口附近有河流带来的丰富的营养盐类
由于板块的相对移动,板块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表宏观地貌。地表形态受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共同影响
续表
答题思路
首先,判断地质构造:在背斜处,避开断层;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
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隧道渗漏;天然拱形构造,不易塌方。其
次,分析岩石性质(坚固、不破碎、不松软)。最后,还要分析线路
长短(成本) 气候
首先看是否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处(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其次看是否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最后还要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首先分析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自然带谱越简单),其次分析山地的海拔(海拔越高,自然带谱可能越复杂)。同一山地,要考虑阳坡、阴坡的热量差异和迎风坡、背风坡的水分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