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摘 要】伊春市是我国的林都,曾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林木资源,但是经过多年的林业开采,这座林都面临着资源危机。在新的时期如何实现这座城市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下研究的主要课题,生态旅游为实现伊春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有力良机。本文通过阐释生态旅游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以及对伊春市旅游资源的状况分析,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并适合伊春市发展生态旅游策略。
【关键词】生态旅游;森林资源;产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4-0090-03
伊春市自1979年12月14日,撤区建市形成由21个卫星城镇组成的群体城市。城市的发展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林场体制。伊春市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82.2%,活立木总蓄积量2.2亿m3的林木储量在全国来说也是首屈一指,是典型的林都。 “生态旅游”自1983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实际上就是
在不破坏生态和谐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感受和了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文景观,还可以实现自然资源的保护,并为当地居民谋福利,其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1](P.76)。
一、生态旅游是伊春实现经济转型的重大举措 伊春市要实现城市经济的转型发展,面临着巨大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和转型发展的阵痛。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很突出,实现经济转型发展,优化发展中结构性问题显得迫在眉睫。
(一)经济增速降缓 产业结构单一
多年来伊春经济的发展一直依赖于林木资源,森工企业已经持续多年的超负荷完成国家木材生产的指标,木材产量占全国国有林区产量的20%,占全省50%以上。近年来,伊春地区的林业用地不断在减少,非林业用地面积不断增加,现有的可开采的成熟林积蓄比开发初期减少约98%。 伊春市经济发展在2014年之前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局面,而后则成为负增长。而在产业发展方面,伊春市第一产业仍然占据着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并且这种趋势仍处于缓慢上涨的趋势。 2015年第一产业产值比例高达42.9%,而第二产业的产值比例则出现下降趋势,由2009年的36.84%下降为2015年的18.7%。第三产业发展整体表现良好,其产值比例由2009年的31.87%上升为2015年的38.4%,其增长率也
一直处于较高的速度。在伊春经济下滑和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第三产业成为带动伊春经济向好发展新引擎。虽然伊春经济的发展承受着巨大的转型阵痛和产业升级的难关,但是总体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和产业发展格局。 (二)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优化困难
伊春市辖一市一县15区,各区在发展中形成了较为独立的地域单元,产业结构缺乏协调,区域协调力度差,经济结构同质化严重。这样的空间布局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金,投资效益回报率低,无法实现产业集聚效应。
伊春长期依托于丰富的林业资源,长期追求森工型产品数量扩张形成的锁定――路径依赖的增长方式使森工型城市经济长期增长动力单一与不足[2](P.159)。虽然政府也在针对这种现状不断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但并未解决根本性的问题,经济的发展仍然无法摆脱对林业资源的依赖。 (三)生态旅游是实现经济长久发展所求
伊春市现面临着 “林竭城衰”的困境,如何尽快完成伊春市的城市发展转型是当前伊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头戏。林木枯竭危机与经济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当前伊春市发展的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未雨绸缪,为经济转型做好充足的准备,尽快摆脱资源危机所带来的经济危机。立足于伊春经济发展??际,依托于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绿色生态旅游是以绿色资源为载体而展开的旅游活动,不仅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更为主要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伊春市作为全国独一无二的林业资源型紧急转型的试点城市,强有力的抓住了建设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等有利机遇。充分发挥“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的经济发展战略。 二、伊春市旅游资源分析
伊春市发展生态旅游业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生态资源基础和发展的优势。山水林木、生物地质、气候冰雪、人文风俗景观一起构成了伊春市在旅游发展中的特色优势。 (一)伊春市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业优势显著
林业资源丰富。伊春市拥有储量极大的以珍贵红松为主体的森林资源,据资料显示,其森林覆盖率高达79.5%,活立木总蓄积量2.2亿立方米,各种珍惜名贵的树种达110余种。这里分布这大面积的针叶林,落叶阔叶林,以及针阔混交林,亚洲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屹立在这里,五营区“原始森林保护区”以及汤旺河“石林”景区都是在成片的原始森林中建立起来的[3](P.2164)。伊春不仅是森林的天堂也是动物的王国,在这片森林里生活着东北虎、白头鹤、黑熊、马鹿、犴、猞猁等60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260多种鸟类,300多种中药材,这些珍贵的资源为开发生态旅游提供的宝贵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原材料。
交通优势明显。现以形成了以铁路、公路、航空为主体多元化交通网络格局,随着国道、省道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和地方道路、边防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使公路网化建设逐步完善,运输能力显著提高。形成以哈伊、伊鹤、伊嘉公路为主干线,林企公路、营林防火公路为支叉,总里程达万多,公路网密度达到,形成以国省路为主骨架的省市相通、市县(区)相连、乡村林场通的公路交通网。同时铁路运输也十分便利,铁路总营业里程达。[4](P.30)伊春距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350公里,距佳木斯蒙古力机场150公里,并建成林都机场,沟通了国内与国际的交流。铁路也是伊春市重要的交通工具,南乌铁路从哈佳铁路南岔站分岔,串连起伊春的多个林区,并与北京、天津、山东、辽宁和哈尔滨等省市有直通列车,汤林线上的金山屯、美溪、伊春、五营、汤旺河、乌伊岭等景区,可直通哈尔滨,境内每天有多趟列车,铁路交通便利。 地域文化特色鲜明。伊春人民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有象征着林区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精神的红松文化,有探究恐龙时代奥秘的远古文化,有以鄂伦春族文化底蕴为主的民俗文化,以誓死抵御外侮的抗联文化,百万青年播撒激情与梦想的拓荒文化、知青文化,以及在深化资源性城市改革中而逐渐形成的伊春林区独具特色的开拓创新文化。[5](P.1)特色的文化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灵魂,让城市变得富有活力而丰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