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 人类染色体G带观察与组型分析 2017.11.24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观察人类染色体G带。
2. 掌握任磊体细胞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G显带是指Giemsa染液染色后,使每条染色体上显示出深浅交替横纹的技术。A-T相对丰富的区域染为深带,G-C相对丰富的区域染为浅带。 2.组型是以模拟图的方式表示,它是通过对许多细胞染色体的测量取其平均值绘制而成的,是理想的、模式化的染色体组成。它代表了一种染色体组型的特征。 3.染色体特征参数:
(1)相对长度=每个染色体的长度/(单倍体+X染色体)×100% (2)臂指数=长臂长度/短臂长度
(3)着丝粒指数=(短臂长度/该染色体总长)×100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人类染色体G带标本、正常人类染色体标本、显微镜 四、实验方法
取装片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找到处于分裂期的染色体,观察形态、数目与大小,并拍照记录。 五、结果与分析 (1)实验结果
1
A
3
4
B
5
6
C 15
21
16
12
X
13 19
D 20
E 22
18
F
G
图1.正常女性染色体核型
表1.正常女性染色体的基本形态特征参数
群组号 染色体号 长臂长度 短臂长度 相对长度% 着丝粒长度 1 1.5 0.9 8.1 37.5
A 2 1.3 1.1 8.1 45.8 3 1 1 6.7 50
B 4 1.4 0.5 6.4 26.3 5 1.2 0.6 6.1 33.3 6 1 0.7 5.7 41.2 7 1 0.5 5.1 33.3 8 0.8 0.5 4.4 38.5 9 0.8 0.5 4.4 38.5 C 10 0.8 0.5 4.4 38.5 11 0.7 0.5 4.1 41.7 12 0.5 0.5 3.4 50 X 0.9 0.6 5.1 40 13 1.1 0.1 4.1 8.33 D 14 1 0.1 3.7 9.1 15 0.9 0.1 3.4 10 16 0.6 0.3 3.1 33.3 E 17 0.5 0.4 3.1 44.4 18 0.5 0.3 2.7 37.5 F 19 0.4 0.3 2.4 42.8 20 0.3 0.3 2.1 50 G 21 0.5 0.1 2.1 16.7 22 0.4 0.1 1.7 20 (2) 结果分析
答:通过对染色体的核型分析可以知道,1-3号染色体最大,4-5号次大,6-15号(和X染色体)中等长度,16-18号较小,19-20号小,21-22号最小。但是在对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进行计算时,却不符合理论值,某些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存在着偏差,很大原因是由于在拍照图片时有几条染色体并不清晰,在后期对图片处理时破坏了染色体原来的形态,再者就是打印出来的图片变得更模糊,很难准确判断着丝粒的位置,也很难精确测量到染色体的短臂长度与长臂长度,因为姐妹染色单体并不是以直线形式存在的而是有一定的弧度。所以使所测得的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使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会存在错误,同时也会使染色体的排序存在一定程度的错误。总的来说,这个实验存在着很多误差,最终的组型分析结果并没有很严谨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