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学籍管理办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咸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规范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咸阳市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第三条 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实行以县级教育管理部门为主的多级管理体制。

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的宏观管理办法,指导、监督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学区)、学校学籍管理,完善管理措施,实施标准化管理。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本辖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籍,负责本辖区义务教育段学校的学区划分;直接管理初中段学籍,负责颁发义务教育证书,指导监督基层教育管理部门和辖区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接受市教育行政部门的业务

学籍管理办法

指导。

乡镇教育管理部门(学区)负责辖区内小学段学籍管理,负责辖区内的控辍工作,负责颁发小学毕业证书。建立健全辖区内小学段学籍档案,接受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

学校是学籍管理的基本单位,中小学学籍由学校审核、编制、管理。学校要按照上级要求,建立规范的学籍管理档案资料,学生的学籍和相关的统计资料必须完整,填写规范,分类整理,及时归档。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设专(兼)职籍管理人员,负责学籍管理工作,学籍管理人员要求政治素质好,必须要参加相关培训学习,熟悉学籍管理的各项工作。熟悉学籍管理的各项工作。

第二章 入学与注册

第四条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实行秋季招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公办中小学由教育行政部门划定招生区域,实行免试划片就近入学。

2 / 14

学籍管理办法

小学必须依法接受辖区内适龄儿童免试入学,学校不得招收不足龄儿童入学。残疾适龄儿童为正常招生对象,应同步实施义务教育,完成规定年限义务教育,鼓励适龄残疾儿童到相应的特殊教育学校学习。

初中必须接受服务区所有完成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学生免试入学。

公办学校应严格按学生户籍所属服务区进行招生,未经履行相关手续,学校不得擅自招收服务区以外的少年、儿童入学。

第五条: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持本人及儿童、少年的户籍证明,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学区对应学校办理入学手续,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第六条 适龄儿童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应当就读的学校提出申请并附有关证明,由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批准,同时由学校报县(市、区)教育局备案。

第七条 随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

3 / 14

学籍管理办法

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和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呈者承担划片内义务教育职能的其他办学主体举办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以任何借口拒收本学区或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第八条 进城落户的农村居民在义务教育学龄段的子女入学,与居住地城市居民子女同等对待,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本人及儿童、少年的户籍或居住证明,到居住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学区对应学校办理入学手续。城市外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由城市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向暂住地县(市、区)政府提出入学申请,由暂住地县市区政府指定接收学校,保证其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第九条 民办学校由学校按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招生办法招收新生,学生的学籍的数据按照属地原则,及时报辖区教育行政部门注册备案,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

第十条 严格控制班额,学校在接收正常入学、转学、复学的学生后,小学原则上每班不超过45人,初中原则上

4 / 14

学籍管理办法

每班不超过50人。

第三章 转学、借读、休学与复学

第十一条 学生不得随意转学,但因户籍迁移不能在原所在学校就读的学生,准予转学。

第十二条 学生转学由监护人向所在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学校同意并开具转学证明,由学生监护人携带同意接收证明或家庭户口迁移、家长工作调动等有关证明到转出地办理转学手续。转出学校应该开具转学证明,并交付学生学籍资料。由学生监护人携带转学证明和学籍档案到转入学校报名。

转学一般应在寒、暑假期间办理。转出、转入学生均需由学校报上级教育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凡学生不在户籍所在地或常住地划牌就近入学,到其它公人学校或者民办学校就读的,均属借读生。

公办学校不得擅自接收措读学生。学校在完成所辖区域义务教育任务并剩余教育资源的前提下,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接收一定数额的借读生。

第十四条 借读生所需材料包括借读申请和借读证明。

5 / 14

6f3gz9birw8iiwn479cv9uewu2s0a001e1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