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千年油桐栽培技术
油桐是油桐属(Vernicia)植物的统称,是重要的工业油料树种。从油桐种子榨取或提取的油称之为桐油,是世界上最优质的干性油,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渔业、建筑、交通运输、印刷、国防等行业。
油桐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远在唐代陈藏器所著《本草拾遗》中就有“罂子桐生山中,树似梧桐”及其它关于油桐栽培和利用的历史记载。唐宋以后,油桐在我国南方山区广为栽培,桐油主要用于照明、涂抹农家具和船舶、治疗疥疮肿毒。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世界涂料(油漆)工业快速发展,而桐油又是最好的油漆原料,各国相继从我国进口桐油,成为我国大宗的出口贸易商品。出口量的增加也大大地刺激了我国的油桐生产,至20世纪80年代,全国油桐栽培面积达180万hm2。
国外从中国引种油桐最早的是美国(1968年),后来有原苏联、日本、印度、英国、法国等40多个国家,但真正成为油桐种植和产油出口国的只有位于南美洲的阿根廷、巴拉圭和巴西。
油桐属植物共3个物种。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ey ),又名三年桐,原产中国;千年桐(V. MontanaWils),又名皱桐,木油树,原产中国,现南美洲有栽培;日本油桐(V. cordata Steud),原产日本中部。油桐和千年桐在我国都有大面积栽培。 1.千年桐
1.1桂皱27号无性系
由广西林科所于1975年育成。具有结实早、产量高、适应广、抗性强等特点。成年树高7-8m,主枝4-5轮。树冠广卵型或伞型,冠幅5-7m。圆锥状聚伞花序,主轴长平均8.7cm,有雌花20-30朵,果实丛生,通常每序4-8果。单果重54g,含种子3粒。在广西南部,萌动期3月5-10日,盛花期4月25-30日,果实成熟期10月20日-11月5日,落叶盛期11月20日—12月5日。种后第2年开花结实,5-6年进入盛果期,可持续15-20年。盛果期年产桐油300-450kg·h㎡。气干果种20.7g,出籽率42.7%,籽重3g,出仁率56.9%,干仁含油率56.9%,桐油酸值0.77,折光指数1.5150。属雌雄异株类型。适合纯林经营和桐农混种。
1.2浙皱7号无性系
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与浙江永嘉林业局于1987年合作选育而成。7年生树高5.5m,冠幅5-6m,主枝4-5轮;圆锥花序至总状花序,每花序有花20-30朵。果型三角状近球型,3纵棱。单果重46.6g , 种子3粒。7年生平均产油量766.8kg·h㎡。在浙江永嘉,萌动期3月8-16日,盛花期5月10-15日,果实成熟期11月10-20日,落叶盛期11月30日-12月7日。种后第2年开花结实,5-6年进入盛果期。盛果期年产桐油300-450kg·h㎡。气干果种20.7g,出籽率45.7%,籽重2.7g,出仁率55.6%,干仁含油率64.9%,桐油酸值0.59,折光指数1.5130。属雌雄异株类型。适合于千年桐北缘地区种植。
2.选地 根据千年油桐的主要适生立地因子进行选地。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地貌 立地因子 低山、丘陵 板岩、页岩、石灰岩 母岩母质 土壤类型 海拨高度 坡度 坡向 坡位 腐殖质层厚度 土壤厚度 适生条件 黑色石灰土、山地黄壤、紫色土、红壤 1400m以下 缓坡 东、南、西、东南、西南 中、下、谷 厚、中 厚、中 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 6-7 -6℃ 10 土壤质地 11 土壤酸碱度 12 极端最低温度 油桐中心产区是油桐生态最适区域,气候条件一般都能满足油桐生长发育的要求,其林地选择主要注意坡向、坡位、坡度和土质情况,在油桐的北缘和南缘产区则要注意根据小地形、小气候来选择适宜的造林地。宜选择阳坡和半阳坡、坡度在40℃以下、海拔高度1400m以下的山谷、山腹和山腰为油桐造林地。山顶、山脊、亢阳和土壤干燥的地方不适合种植油桐。油桐适合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壤反应为中性或微酸性,有机质含量丰富,含适量的N、P、K、Ca、Mn、Mg的土壤上生长,一般以板岩、页岩发育的褐色土、黄壤、红黄壤、紫色土为宜,西部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发育的土壤也非常合适油桐的生长。低丘红壤地区种植油桐时要注意多施有机肥,并适量施用石灰。 3.整地 3.1整地方式 油桐整地分为全垦整地和局部整地。全垦整地适合与坡度较小(一般小于10),立地o条件好及进行桐农混种、纯林经营的地域。全垦整地分为三个步骤,即清表、深翻和造林前的林地整理。 在坡度大于10度,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域适合局部整地。局部整地有梯土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梯状整地是最好的水土保持整地方式,适合于坡度在20度以下的地域,先按等高线放样,按样线开梯。一般采用半挖半填的方式,把坡面一次性造成水平台阶。梯面宽度因林地坡度和栽培品种不同而异。坡度越大,梯面越窄。一般每梯种植一行油桐。 带状整地适合于坡度在20-30度之间的地域,一般采用等高带状整地。沿等高线按一定宽度开垦,在开垦带种植油桐,带与带之间不开垦,留作生土。 块状整地适合于坡度在25度以上的石质区、土壤疏松的喀斯特地域,在种植点周围整地。整地深度要求达40-60cm,一般种植穴大小要求达60cm×60cm×40cm。农家肥、复合肥等基肥施于栽植穴内。 3.2造林密度
油桐造林密度的确定因树种长势、立地条件、经营方式及经营水平不同而略有差异。具体而言,树种长势高大的宜稀,矮小的宜密;经营水平高的宜稀,经营水平低的宜密;立地条件好的宜稀,立地条件差宜稀;平地宜稀,坡地可稍密;南坡,西坡宜稀,东坡,北坡可稍密;土层深厚宜稀,土层浅薄宜密;土壤肥沃宜稀,土壤贫瘠宜密;石灰岩区宜稀,页岩区宜密;行距宜稀,株距宜密;桐农混种宜稀,纯林经营宜密。
千年桐栽植密度:土壤肥沃的23株/亩,株行距5mX6m;土壤贫瘠的42株/亩,株行距4mX4m。 4.栽植 4.1栽植季节
无论是植树造林还是直播造林,一般都是选择春季油桐萌动前,植树造林和直播造林同时进行。具体而言是在1月中下旬至2月底期间进行。 4.2栽植方法
油桐造林方法为直播造林和植播造林同时进行,即每一个穴内种一株苗的同时播一粒种子。
造林前定点挖穴,每穴施腐熟的土杂肥10Kg,复合肥0.5Kg,过磷酸钙0.5Kg,上覆表土。填坑与施基肥必须在造林前15-20天完成,以免发酵烧死苗木。栽植时,将坑内的肥料与泥土拌均匀,将油桐根部和茎部放入穴中,使根自然舒展,将细泥填入穴中,填至一半时,将树苗稍稍用力提起,然后将其它土填入穴中,一边填一边踩实。填完后浇3-5Kg压根水,再覆3-5cm的松土和稻草,一保持土壤的湿润。 5.整形修剪
一年生油桐一般树高60-80cm,第2年开始分枝,主枝为轮生,然后1年1层。油桐顶端优势明显,具有自然的中央领导枝,通过整形修剪能够培养成理想的3-4层中央主干型树冠。
油桐顶端优势明显,但顶端优势一去除,其潜伏芽萌芽能力很强。若幼树高达1m以上还不分枝,需要剪去顶芽促进分枝。待长出4-6个主枝后,将最上面的一个枝扶为主干,其余作为第一轮主枝。以此方法,可以控制干预各轮侧枝生长。当一轮分枝达6-10个时,可根据空间的均匀分布,疏去弱枝和密枝,以形成良好的树冠。
幼树的整形修剪一般在生长季节进行,而成年树的修剪一般是在冬季或休眠期进行。主要剪去弱枝、干枯枝、病虫枝、过密枝、交叉枝和重叠枝。 6.施肥
为促进油桐幼林的营养生长应以施氮肥为主,辅以少量的磷肥和钾肥。造林前要施足基肥,造林后第二年追肥以氮肥和钾肥为主。4月下旬至五月初施氮肥,每株施尿素25g,或硫酸铵50g,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除施用氮肥外,还需要适量钾肥,一般用0.1%水溶液喷施,
以促进枝条的木质化,11月下旬至12月,采用沟状施农家肥并深埋。第3年追肥与第2年的时间、次数、肥料种类都相同,施用量可增加50%。
油桐进入结果期以后,每年开花结实需消耗大量的养分,而且被果实带走,对肥料需要量及需肥时间与幼树存在差异,因此油桐成林的施肥与幼林有所不同。成林的施肥一般分为基肥与追肥。一般来说基肥施用要早、追肥施用要巧。基肥宜施有机肥,一般为堆肥、厩肥、土杂肥等,让其逐渐分解,长期供油桐吸收利用,通常在冬季结合土壤垦复时施用。具体方法是油桐树周围挖沟、埋入土中。追肥需要很快吸收,一般使用化肥。花前施肥为促进开花,以施氮肥为主,适当辅以磷肥。果实膨大期,追施方法一般为沟施,也可进行叶面喷施,特别是缺少某种元素时宜用喷施,施肥量应根据立地条件树龄而定。 7.中耕除草
冬垦。垦复是油桐栽培最重要的技术措施。油桐极不耐荒芜。桐农有谚语:“一年不垦叶发黄,二年不垦减产量,三年不垦树死光”。垦复能显著改善油桐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桐林对土壤养分的吸收状况,还有利于消灭在土壤中化蛹的害虫。垦复一般在冬季进行,深翻20-25cm。用旋耕机垦复办法可大幅提高工效,垦复效果好。横耕有利于保土、蓄水,一般从山脚开始,由下而下犁耕。
夏铲。夏季杂草生长旺盛,与油桐争夺养分和水分。中耕松土有利于铲除杂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强土壤通透性和蓄水保肥能力,促进油桐生长。松土深度一般为10cm左右。铲下的杂草埋在桐树周围,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条件。 8.病虫害防治
8.1油桐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油桐病害共有10余种,最常见的病害主要有:油桐枯萎病、油桐黑斑病、油桐根腐病。 8.1.1油桐黑斑病
油桐黑斑病又称黑疤病,角斑病。主要危害油桐的叶和果实,引起早期落叶、落果,降低油桐产量。在我国油桐产区都有发生。叶片和果实染病初期出现褐色小斑,慢慢扩展为褐色角斑或褐色硬疤。后期病斑长有病菌子实体。病原菌为真菌——油桐尾孢菌(Cercospora alearitids)。病菌在病叶、病果内越冬,翌年春季形成子囊腔,子囊腔孢子成熟后借气流
传播,从气孔侵入新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侵染果实后形成病疤。黑斑病在8-10月最为严重,引起落叶落果。防治措施:① 结合桐林抚育管理,清除病叶、病果;② 化学防治,染病前喷施波尔多液。 8.1.2油桐根腐病
病株先是须根腐烂,后是侧根和主根腐烂,叶失水萎焉,枯黄脱落,最后全株干枯死亡。该病多在8-9月发生,幼树和成年树都可染病,潮湿或水淹过的油桐地容易发生根腐病,造成大面积桐树死亡。病原菌可能是镰刀菌。防治措施:① 避免积水,深翻土壤,保持土壤勇气良好;② 清除病株,石灰消毒病土;③ 药剂防治,70%敌克松粉剂700倍液或甲醛溶液200倍液浇灌病株。 8.2油桐害虫及其防治
危害油桐的害虫种类比较多,最为常见和严重的主要有:油桐尺蛾、油桐蓑蛾、丽绿剌蛾、六斑始叶螨、桑白蚧等。 8.2.1油桐尺蛾
油桐尺蛾(Buzura uppressaria)属鳞翅目,尺蛾科。是我国南方油桐、油茶、茶树的重要害虫,我国各产区均有发生。危害方式是幼虫啃食油桐叶片,叶片食光后,还取食树下杂草灌木。湖南、浙江一年发生2~3代。以蛹在树干中越冬。次年4月羽化,5~6月为第一代幼虫发生期,7月化蛹,7月下旬羽化产卵,8~9月中旬为第二代幼虫发生期。9月中旬开始化蛹越冬。油桐尺蛾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夏季高温干旱,土壤干燥,常使蛹大量死亡,第一代羽化率低,第二代成虫密度也大为下降。在油桐与其它杂草、灌木块状混交时虫害发生率低。天敌对控制虫口密度有一定的作用。防治措施:① 垦复灭蛹,人工拾蛹;② 拍蛾刮卵;③ 保护天敌;④ 释放赤眼蜂;⑤苏云金杆菌喷杀2~5龄幼虫;⑥药物防治,90%敌百虫800-1000倍液,20%速灭杀丁4000-6000倍液消灭4龄前幼虫。 8.2.2油桐蓑蛾
油桐蓑蛾(Chalia larminati)属鳞翅目,蓑蛾科。分布于福建、湖南、浙江等省,以幼虫取食油桐叶片和果实,且以护囊上部的柔丝缢束枝条,使缢束枝条处上端枝条死亡。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囊中过冬。成虫4月中、下旬羽化,5月中、下旬新幼虫开始危害。雄幼虫7龄,雌幼虫8龄,3龄以后幼虫危害严重。防治措施:① 摘除蓑囊;② 喷洒苏云金杆菌,杀螟杆菌液;③ 喷洒多角病毒;④ 化学防治。在幼龄期用95%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洒。
8.2.3丽绿剌蛾
丽绿剌蛾(Latoia lepida)属鳞翅目,刺蛾科。危害油桐、乌桕、茶树、咖啡、柿树、悬铃木等树。以幼虫大量取食叶片。危害油桐生长结实,江西、浙江年发生2~3代。幼虫在茧中越冬,在茧中化蛹。6月下旬为第一代幼虫盛期,危害最重。8月中旬为第二代幼虫盛期,第三代幼虫在9月中旬。防治方法:① 摘除虫叶;② 消灭虫茧;③ 灯光诱杀;④ 释放赤眼蜂;⑤ 喷洒苏云金杆菌;⑥ 喷洒多角体病毒;⑦ 保护天敌;⑧ 化学防治。90%敌百虫1000-2000倍液等喷洒。 8.2.4六斑始叶螨
六斑始叶螨(Eotetrangchus sexmaculus)属蜱螨目,叶螨科。俗称油桐黄蜘蛛,是油桐的主要害虫。在四川年发生15~19代。以成虫及卵在芽鳞间过冬,少数在树干裂缝中越冬。4月份油桐展叶,越冬虫就迁移到新叶上危害,取食叶片。幼虫活动能力弱,爬行慢。若虫子、成虫活动能力强。成虫和若虫具负趋光性,多在避光的叶片背危害。该虫繁殖快,世代重叠。其增殖速度与食物、气候条件关系密切。5月下旬至於6月中旬,气温适宜,虫口增殖快,6~7月虫口密度最大,危害最烈;8~9月气温高,桐叶老化,虫口密度减少。防治方法:① 加强桐林管理,提高抗虫力;② 保护天敌;③ 摘除虫叶;④化学防治,40%乐果乳剂3000倍液喷洒。 8.2.5桑白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