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为什么是欧洲》读后感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为什么是欧洲》读后感

《为什么是欧洲》一书中,通过对东西方在经济、宗教、贸易、人民生活水平、政策、法律制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出了16世纪以来西方的逐渐崛起及东方的逐渐衰落过程首先是东西方传统思想上的差异带来的。由于在传统思想文化方面的特色,西方在16世纪以后逐渐形成创新风气,通过培根主义所代表的以实验获得科学的方式来替代人们传统的依靠纯逻辑思维来认识世界的方式。由这种认识论方面的改变带来人们世界观的改变,并最终促成知识系统的完全变革。

(一)西方宗教以及传统思想的特点

在经济发展的长期周期性变化中,西方文明在技术、物

价、城市化等方面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西方国家的物质生活水平未能摆脱周期性波动从未赶上甚至超过东方文明。在这种意义上,西方文明长期的落后于东方文明。然而在思想以及宗教方面的差异,最终使东西方出现大分流。从宗教上来看,西方文明主要是盛行基督教。在宗教信条方面,基督教在这方面也是传统的、反动的,通过树立上帝的权威来压抑人们对自然世界的思考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探索。关于上帝的绝对权威,基督教文化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

的。首先,基督教倡导上帝的独一性。圣经十诫一开始就是“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了出来。第一诫,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这就强调基督教这种宗教文化中,是一种强烈的一神论信仰。上帝是唯一的真神,超乎万神之上,上帝是绝对真理的化身。人们为了获得这种神的启迪,又必须通过教会这一特定地点来得到真知。然而教会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地方呢?《基督教神学导论》中介绍,“教会不应该首先被看成一种社会现象,而应该被视为上帝所设立的一种机构。因此,教会的本质并不是由分析它的行为来决定的,而是由圣经来决定的。”这样说来,人们要想真正的认识以及改造世界,只有通过唯一的途径--圣经来获得上帝的启迪。由此可以看出,一神论的最大弊端在于它让人们意识到,人们要想获得正确认识的途径是单一的,而这种单一的途径是否能够真正获得正确认识世界的方法则不在人们的考虑之内。因为上帝永远都是唯一的。这种宗教的正统性对发明与变革的束缚是巨大的。其次,基督教神学信仰上帝之道的可靠性即无误性。在基督教理论中,圣经是无误的,圣经在教导的一切内容都是正确的。虽然这种无误观包括绝对无误、完全无误、有限无误,但它们都从根本上承认圣经在启迪人们的智慧方面,是完全正确的。他们认为,“当我们按照圣经成书的目的来判断时,圣经的主张就是完全正确的”,“圣经都是上帝默示的”。教会在历史上

一直坚持圣经无误论,并且极力扼杀动摇圣经理论基础的思想是有原因的。因为假如我们得出结论说,圣经所教导的内容不正确,这种观念对神学主张将产生巨大影响,人们就会寻找别的教义基础。这样一来,基督教的根本将为之动摇,人们的信仰将产生变化。然而,圣经的无误性即上帝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人们对自然知识的探索。因为在基督教基本教义精神中,所有的正确认识都只能来自圣经的启示,任何怀疑圣经所教导的内容的正确性都是荒谬的。人们在认识世界以及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从上帝可靠性的根本出发,所以得出的结论无法脱离神学的范畴。再次,基督教还倡导上帝之道的能力即上帝的权威性。作为一切真理的缔造者和源头,上帝有权叫全人类相信他且顺从他。由于上帝的这种本质,上帝成为宗教事务的绝对权威。在这一点上来看,人都是渺小的以及蒙昧的,人类缺乏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因此需要借助上帝的启示和默示来正确认识世界。在《马可福音》中指出,“人听是要听到,却不明白;看是要看到,却不晓得。”“他们虽然知道上帝,却不当做上帝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这种极度树立上帝的权威以及极度贬低人们的认识能力带来的后果是,人们对于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存在怀疑,人们的创造性以及创新性无法充分发挥,人类知识的进步以及技术的进步也就无从谈起了。从以上三点来看,基督教的权威性以及反动

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大障碍。

然而,西方的宗教是不断变革的。西方的宗教改革出现了多种教派,使人们在信仰方面一定程度上更加自由,思想的理性也更易萌发。同时,由于培根主义带来的关于证据、论证方面的实验主义的兴起,不可避免的打击到基督教神学中侧重于以逻辑的思维来建构对世界的认识的这种思维方式。人逐渐从宗教中解放出来,并能够正确认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改造世界的重大意义。再有,由于西欧很少经历大一统的时期,长期的分裂局面也有利于思想的多元化以及思想之间的交流。西欧在思想方面的突破进而促进在科学技术方面的革新不是偶然的。

(二)东方儒教问题的探讨

关于儒学是不是一种宗教的问题似乎毋庸置疑。中国儒

家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完备的组织体系与制度。这种组织体系与制度在根本上与西方的宗教并无太大的差异。“一个宗教之所以成为宗教,是因为它包括三个层面,其一为宗教的思想观念及感情体验(教义),二为宗教的崇拜行为及礼仪规范(教仪),三为宗教的教职制度及社会组织(教团)。”为了说明儒学是一种宗教,从以下几点进行论证:儒教的神灵系统、神人交通方式;儒教的完善的宗教场所与设施;儒教的宗教礼仪与制度规范;儒教的经典与教义及独特的组织形态。

首先,儒教的神灵系统简称为“天地君亲师”。天是指天神儒教文化继承并发扬了商周时期的天命观。天神是指以昊天上帝为主,日月星辰为辅的神灵体系。儒教中敬天、祭天的思想对古代封建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地神是指以社稷为代表的诸物百神。山川河海,井路门灶各有其神。君,主要是指以黄帝为代表的民族始祖以及历史中虚幻的民族先王。亲,主要是百家姓氏的家族祖先神灵。这种家族与族谱的形式一直影响至今。师,主要是指以先师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中的尊崇的圣贤之人。其中的昊天上帝以及尧舜孔圣在这个神灵系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也基本上是以这种神灵系统对人民进行教化。其次,儒教的宗教场所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中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太庙主要是统治者进行宗教礼仪的场所。特别的是,普通百姓中供奉的“天地君亲师”与祖先牌位实际上也是一种宗教活动的场所。可见这种儒学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儒教信仰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再次,从儒家的礼仪与制度规范来讲,儒家俨然是一种宗教。西方宗教有洗礼、忏悔、做弥撒等各种礼仪方式,东方也有独特的礼仪方式。儒家祭神的各种复杂的告拜礼、婚丧礼、寿礼等礼仪系统,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从东西方礼仪的作用来看,儒教的礼仪与基督教的礼仪并无差别。最后,从儒教的经典与教义来看,自科举制创立以来,儒学的四书五经掌握程度成为封建统治者招

揽人才考察的重要甚至是唯一方面。儒教经典的传颂,是统治者进行意识形态控制的方式,这有利于稳固统治、安定民心。至于宗教教义,儒家虽然没有系统的提出自己的主张,但我们从《论语》《孝经》及四书五经中可以看出,儒教的基本教义是“天人合一”,即通过“敬天”“尊祖”“崇圣”来认识天命,完善人格,实现天道。至于具体的教义,儒教倡导以“仁”为中心的道德观,在“仁”的统辖下,有“义、礼、智、信、忠、孝、恕、悌、慈”等价值导向。不管怎么说,儒教和西方宗教都只是一种统治工具,统治者通过这种思想上的武器来进行意识形态的控制,从而加强政权的合法性,以达到教化人民、巩固统治的目的。

《为什么是欧洲》读后感

《为什么是欧洲》读后感《为什么是欧洲》一书中,通过对东西方在经济、宗教、贸易、人民生活水平、政策、法律制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出了16世纪以来西方的逐渐崛起及东方的逐渐衰落过程首先是东西方传统思想上的差异带来的。由于在传统思想文化方面的特色,西方在16世纪以后逐渐形成创新风气,通过培根主义所代表的以实验获得科学的方式来替代人们传统的依靠纯逻辑思维来认识世界的方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f1z53dr2d6zh7s4eqk6667gj1yjqg01ck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