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完整版毕业论文】四川大学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论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四川大学研究生试卷

院(所) 轻纺与食品学院 学号 2013223080084 姓名 喻志强 记分 课程名称 自然辩证法 教师签名 考试时间 2014年 4月 30日

试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观点的准确性

摘要:本文从“科学研究”和“问题”的理解出发,分四个角度阐述了我的观点,即“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的论断是不准确的。

关键词:科学研究;问题;准确性

在科学哲学中,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自从波普尔提出科学研究不是始于观察而是始于问题后,此观点便大行其道,至少在传统科学哲学领域中目前还很少有人怀疑这一点,这也是中国科学哲学和自然辩证法教科书的标准观点。[2]然而,我却认为此观点虽然具有普遍适用性,但其断定性说法却并不准确。

以下是本文论证的展开逻辑:在理清“科学研究”、“问题”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四个角度证明“科学始于问题”论断不准确。第一,指出该观点理论基础所存在的问题;第二,指出该观点论证的不充分;第三,分析了该观点少受质疑 的原因;第四,用实例反驳该观点的准确性。

一、“科学研究”、“问题”的内涵

要论证“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观点的准确性,首先要明晰“科学研究”、“问题”的定义和特性,但关于它们的认识却不尽相同,以下是我认为比较有说服力的解释。

1

[1]

关于“科学研究”,可以成立的解释是:科学研究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智慧,为确切描述、解释、说明和解决某一科学问题而从事探索未知答案的创造性活动的总和。换句话说,科学研究应该是一个过程,一个解决科学问题、探索未知答案的过程,一些具有一定联想思维能力和背景知识的人们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智慧,以主动发现和选定科学问题为起点,通过不断地实验、观察、分析、思考、推理和论证等手段获得科学事实,从而在科学地描述并说明原本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和客观事实存在的同时,进一步修正、完善和发展科学理论的过程。而科学研究的结果,则成为验证人们的各种猜想、假说正确与否的最有力的试金石,也是令歪门邪说不攻自破的有力法宝。

对于“问题”,其定义在学术界存在着许多的说法,有一定代表性的不下30种,但在科学领域,“问题”的定义不能等同于广义上问题的定义。有研究学者认为,科学问题是具有一定联想思维能力和背景知识且遇事总好知其所以然的人们,在一定时期内特定知识背景条件下, 对已知理论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和客观事实,经过主动性思维、分析、归纳、总结后提出的需要解决而又未能解决的问题。[3-5]

通过上面的解释,可以看出“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关键作用,但并不能说明“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观点的正确性。同时,值得一提的是,“问题”与“观察”有密切的联系。问题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归根到底,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二、“科学研究始于问题”准确性的论证

首先,“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观点的理论基础存在问题。古典归纳主义认为, 科学理论就是通过反复观察用归纳概括出来的。现代归纳主义虽然不再认为归纳是科学理论发现的逻辑,而只是证明的逻辑,但在科学的起点问题上与古典归纳主义却是一致的,因为他们都把“观察陈述”推向了纯客观的境地。与上述观点相反,波普尔提出了他的证伪主义的科学程序:问题—推测—演绎证伪—新问题—??。[1]他认为科学并不像传统观念那样始于观察,而是始于问题。但他同时

2

却把“观察陈述”推向了纯主观的境地。这种观点背后所反映出的极端推向却完全否定了“观察陈述”在客观性基础上同问题有密切联系的基本事实。

其次,“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观点的论证并不充分。从论证的角度看,波普尔对于“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观的论证并不充分。因为他只是基于一个诘难,即把观察作为科学研究的起点无法回答“究竟要观察什么”的问题,而提出其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观的;然而,仅仅根据科学要研究问题以及问题可能指导观察什么,是推不出问题一定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的。

再次,“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观点没有受到质疑有诸多原因。随着科学哲学的发展,证伪主义科学发展观受到质疑,但“科学始于问题”的观点却逃避了检验,学界依然认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事实上,这可能是由于还没有找到更为合适的起点观来取代科学始于问题观,而后者能较好地适合于表征主义科学观, 所以没有受到本来就属于表征主义的科学哲学的质疑。其实,不仅表征主义的科学哲学存在问题,因而从表征主义的观点根本无法产生对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观的反驳。当然,在理论表征主义观点下,只要观察渗透理论的命题成立且具有普适性,观察的基础性地位就不复存在,从而也就无需再对“科学研究始于观察”做辩护了。

最后,“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观点用实例可以反驳。探测太阳中微子实验设计的科学史案例就是一个典型实例,这个案例是这样的:“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人们普遍相信自然界中的太阳中微子流太小,用现有的技术很难探测到。想要做这种探测实验的最初动力来自一个实验人员,他发展了实验仪器和技术,并且训练了能够直接探测中微子的相互作用的技术人员。在投入相当可观的资源去发展一种中微子探测器后,他开始试图为寻找中微子而做探测,并且也试图谋求一些理论家的支持,来提供关于太阳中微子流的某种预测值,以便作为他的探测目标。到1958年,关于恒星核反应的公认观点发生了一些改变,向少数理论天体物理学家暗示,太阳中微子流有足够的可能被观测到。到1962年,这种可能性已经建基于敏感的中微子探测器的有效性上了。这导致这些科学家通力合作,对太阳中微子流的可能预测值去进行复杂精致的计算。对于公认的认识而言, 这里重要的是,在太阳中微子上不存在内在的理论旨趣”。

为了加强论证,再举一个例子。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一个做光学工程课题研

3

究的博士生,他研究了昆虫飞行的测量问题。这个问题的最初目标是想为微小飞行器研究做仿生研究。昆虫能够直飞、悬停和突然拐弯,其动作的动力学特性是什么?在没有合适的仪器之前,这个问题也无法构成研究问题。所以在开始时,研究只是建基于一些模糊的想法上。研究者最初不仅想系统地获得昆虫飞行的数据,而且想建立一个微小飞行器理论。然而经过初步实践尝试后,证明这些目标无法达到。其主要原因是,关于昆虫飞行如蜂的飞行只有经验直观而没有任何理论,而最为重要的是,对如何测量昆虫的自由飞行我们甚至无从下手。构成能够对昆虫空间飞行进行研究的机会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其中有无较好的跟踪飞行的观测仪器是最重要的瓶颈因子。因此,建构起一套对昆虫自由飞行进行观测和精确测量的设备仪器,就成了研究昆虫飞行的重要前提。论文作者最后完成的是由两个子系统组成的混合系统:磁场传感线圈测量系统和图像跟踪系统。研究者初步跟踪拍摄了熊蜂的飞行(直飞、悬停和拐弯)姿态,获取了若干相关数据。研究者还通过各种尝试,功地用在熊蜂翅膀上粘接微型传感线圈来测量熊蜂扇翅角和扭转角的方法,对熊蜂进行了实验。[6]以上案例说明存在着科学研究始于机会的境况,至少证伪了“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这样一个全称肯定判断命题。

三、结论

最后,我想说的是,科学研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类似一个圆圈。我们探讨科学研究究竟始于什么的时候,就像要在这个圈上去找最开始起笔的那个点。就算我们知道起点在某一段圆弧上,圆画成后,也无法知道确切的起点在哪儿。

通过上述论证,可以发现“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这一全肯定的判断命题是不正确的,换句话说,该观点是不准确的。但科学研究究竟始于什么,怎样才是一个准确的说法,不是本文要说明问题,也是我无法说明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波普尔. 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M]. 上海: 译文出版社, 1986.

2. 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司组编. 自然辩证法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

社, 1989.

4

3. 刘冠军. 科学问题的定义新探[J]. 理论学刊, 1999, ( 4): 27-30. 4. 李东. 科学问题的理解[J]. 哈尔滨师专学报, 1999, ( 2): 10-15. 5. 岩奇允胤, 宫原将平. 科学认识论[M]. 哈尔滨: 黑龙江出版社, 1984.

6. 蔡志坚. 基于磁场传感线圈的昆虫飞行跟踪测量系统[D]. 北京: 清华大学, 2005.

5

【完整版毕业论文】四川大学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论文

四川大学研究生试卷院(所)轻纺与食品学院学号2013223080084姓名喻志强记分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教师签名考试时间2014年4月30日试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观点的准确性摘要:本文从“科学研究”和“问题”的理解出发,分四个角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f0p72ql8y4bptb11x4w7g2499ip7300mn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