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人教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和创新【复习提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新人教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和创新【复

习提纲】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唐朝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欣喜之际写的一首诗——《登科后》 一、选官制度 1、世官制(世卿世?) A:定义 世官制\就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世官\——即贵族世代为官的制度。就其所任而言 ,世官并不等于世职 ,并不局限于某家族世代担任某一固定官职 ,就其主体而言 ,世族是世官的基础 ,只要一个世家大族不倒 ,其成员就随时可能有出任重要官职。 B:产生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世官制是西周时人们仍保持着牢固的血缘联系,人群基本以族区分(特别是征服与被征服族的区分)的产物,并得到宗法、分封的制度上的保证,从而自然形成了各级宗族长同时也就是各级官长,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统治模式、格局。 C:评价 积极:\世官制\作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可否认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首先:作为王朝统治的贵族,在\世官制\下与王朝形成较长时期的共存共荣关系,从而使王朝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了正常的统治局面, \世官制\给贵族和官吏以充分共享政权的机会,保证了他们代代矢志效忠王朝。 其次:\世官制\将可供选择的合适人选推进了各级统治机构中。贵族官吏因垄断教育文化而垄断了统治经验的积累和传承,这就决定了只有贵族官吏才可能赋予统治才干,才是当官为政合适人选。 局限:世官制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官宦子弟会失去奋发进取之心从而滋生惰性,管理能力也会衰退。 D:衰亡 春秋战国时期\世官制\难以适应各国富国强兵、争霸战争的需要从而逐步走向衰亡,以广泛选贤任能的官史\选任制\逐步确立,到战国中后期,\选任制\基本确立。例如:商鞅变法中的军功爵制。

2、汉代的选官制度——察举和征召

A:察举制——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主要方式

确立:汉武帝在即位之初的第一年,就诏令\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6年之

后,又下诏策试贤良,并且要求\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明确规定了郡国必须选举的人数这标志察举制的正式建立。

概况:汉朝的察举制,以地方推荐为主(推荐中重道德标准),考试为辅,考试

与推荐相辅而行。

1 / 5

新人教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和创新【复

习提纲】

评价 积极:①在察举制下,个人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不再是选士任官的唯一依据.地方士人只要有真才实学,有一定的社会威望,或有值得称颂的道德品质,就有可能成为察举对象,从而登上仕途.许多出身卑微的人才像主父偃、东方朔、司马相如在汉武帝时得到重用,而这在世卿世禄制下是根本不可能的. ②察举制有利于招徕各类人才 ③察举制有利于中央集权 ④察举制在其实行之初一般能保证被察举者的“质量” 弊端:①在察举制下,不可能把所有贤人都推荐给朝廷,仍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贤才被埋没,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和浪费 ②对士人道德品质的考察是察举制的前提,但这不易作好,因为很难对人的道德品质作出中肯的评价. 结果: 察举制在其后期,弊端日益严重.到东汉中后期,地方选举权被少数公卿大臣、名门望族所控制,他们选士任官往往推荐名望家庭的子弟而不管其学问品质如何,如此使得察举范围越来越狭窄,被察举者也大都名不符实,“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社会上出现了“四世五公”、累世公卿”、“累世经学”的官僚门阀集团.此时的察举制已蜕变为变相的世袭制,成为那些公卿大族维护自己势力,维持特权的工具了. B:征召——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辅助方式 汉武帝在完善察举制的同时,还建立了征召制,征召那些有一定才能又不肯出仕的社会贤者、隐居高士、学者名流

3、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 A:背景

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那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自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制九品中正制。 B:内容 曹魏时,创立了新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家世和才能并重,发展到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 C:影响

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

4、隋唐科举制的创立及完善 A:隋创立科举制

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同时把察举制度中的考试因素加以强化,科举

2 / 5

新人教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和创新【复

习提纲】

制度开始形成。它的特点是自由报名,通过考试差额录取。因为有多种报名科目,“分科举人”,故称科举。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B:唐对科举制的继承及完善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 武则天:扩大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提高科举地位

唐代科举最重要的科目是进士科,考试方式为命题写作诗、赋,录取不易,因此也最受重视。 C:评价

科举制使一批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加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察举制到科举制,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迁

二、三省六部制 1、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它们共同执掌辅助决策和执行等权力。 2、正式确立

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宰相会议召开的地方称为中书门下,也叫政事堂。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每部又设四司,共二十四司,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九卿则演变为九寺、五监,负责执掌一些次要的事务性工作,受制于六部。

3 / 5

新人教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和创新【复

习提纲】

3、作用及影响

三省六部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决策失误,完整的相权被分割成三部分,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从而有利于加强皇权。它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

三、赋税制度 1、均田制 A:实行情况

均田制是我国古代影响很大的土地制度。均田制始于北魏(485年),流行隋 唐,且被日本借鉴、吸取,其影响深远。 B:背景

均田制往往是在经历了战乱和社会动荡之后,国家控制了大量无主土地的情况下才能实行。政府在掌握大量的无主荒地的情况下将土地按一定标准分给流民耕种,这种制度不触及贵族地主利益,农民对国家承担租赋徭役 C:目的

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D:内容

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地——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土地不得买卖——对土地兼并有所限制 官吏得给公田——其利益得到了保障

农民对封建国家的租、调、役负担(贵族、地主却无此负担) 资料补充:

“均田令”规定:15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开始向政府领种土地,到了不能劳动或者身死时,再把土地还给政府。土地有两种,无主的荒地称露田,按规定还给政府,不能买卖。已经耕种过的土地称桑田,按规定不必还给政府,可以买卖。政府规定,一夫一妇要向国家纳租粟二石,纳调帛一匹,产麻的地方纳布一匹(不交帛)。此外,农民还要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役杂调。 E:作用

授田时,既不触动地主的土地,又能使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因此,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北方民族大融合。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封建土地制度。 2、租调制

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3、租庸调制 A:内容

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如果朝廷因故加派徭役,就必须免除调、租的一部分乃至全部。

4 / 5

新人教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和创新【复

习提纲】

B:作用

租庸调制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限,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 4、两税法 A:背景

安史之乱后,在籍户口大幅减少,政府财政收入锐降。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 B:内容

由中央政府确定总的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户不分主户和客户,以当时的居住地,编入户籍;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C:作用

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它“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汉到隋唐时期封建赋税制度规律总结

① 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反

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

② 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③ 税种由繁杂逐渐演变为简化。

④ 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

5 / 5

新人教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和创新【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和创新【复习提纲】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唐朝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欣喜之际写的一首诗——《登科后》一、选官制度1、世官制(世卿世?)A:定义世官制\就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ewra68axd9da6a52gje3fmdy9ul8q00ge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