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山东省棉花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山东省棉花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作者:王桂峰 王安琪 秦都林 魏学文 来源:《棉花科学》2019年第04期

摘要:通过对山东省棉花产业链实地调研和查阅统计资料,结合国内外棉花产业形势剖析了山东省棉花生产更替演变、棉花产业情况和棉花全产业链条运转情况,分析了山东省当前棉花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国内外棉花产业变化与进展,全国棉花生产格局调整进行了分析,从乡村振兴与棉花产业振兴,建立现代棉花生产體系、经营体系,重构现代棉花产业体系的角度,提出了山东省棉花生产发展和棉花产业振兴的思路与措施。

关键词:山东省;棉花生产;产业振兴;思路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S56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2095-3143(2019)04-003-13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9.04.001 0引言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商品和大宗农产品,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纺织工业三大原料(化纤、纤维、粘胶)之一,亦是全球五大天然纤维(棉、麻、毛、丝、竹)之首,且为低碳型天然纤维原材料,也是植物食用油、饲料、食品蛋白质的原料来源。

棉花种植生育周期长,供求弹性较低,其自然风险、弱质性、不稳定性比其他作物更为突出;棉花产业链长,产业资本密度高、市场风险大。因此,棉花具有金融衍生品属性,易受到国际市场及经贸条件和国际资本的垄断性操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山东省是全国重要的棉花生产、消费、纺织品服装出口大省,棉花产业经济总量及国际市场竞争力居全国前列。近十年来,山东省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收缩减幅较大,棉花全产业从业人员在260万~300万区间变化,棉花产业在山东省是传统植棉区(8市23县)农民及城镇职工就业创业及收入的重要渠道。

纵观山东省棉花生产、棉花产业经济在改革开放40年、棉花市场化改革20年来的发展变化历程。积极把握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窗口期;创新棉业发展体制机制,提升产业链,注重科技进步和规模经营;对推进山东棉花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1 山东省棉花生产稳步发展与衰减更替进程演变

棉花和粮食一样是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商品和大宗农产品,事关民生衣可蔽体、食可果腹。山东省是农耕文明史上的传统植棉业大省,明清时,鲁西北的高唐、夏津植棉生产和棉纺业发展较快,带动了农村经济和当地生产、交换、消费、贸易繁荣,素有“金高唐、银夏津”称谓,意味棉花在经济社会中占有特殊“货币”等价物储备的重要地位[1]。20世纪70年代,原惠民地区滨县杨柳雪村作为周恩来总理树立的全国“粮棉双高产典型”,被誉为当时中国棉区的一面旗帜,红遍大江南北。

1.1 棉花生产变化周期逐步加速调整、传统植棉业呈收缩衰退趋势,徘徊筑底企稳明显 自20世纪8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不断完善,农民家庭经营成为独立经营决策主体,经济作物种植结构规模和产量快速增加,山东省棉花面积和

产量占到全国四分之一,出口量占到全国五分之一,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

山东省植棉面积及总产量最高峰值为1984年,最大植棉面积和最高总产曾达到171.24万hm2(2568万亩)和172.5万t,分别占全国的24.7%和27.6%[2]。21世纪前十年,山东省常年植棉面积一直稳定在53.33万hm2以上,其中有9个年在66.67 万hm2(即1000万亩)以上;棉花总产基本稳定在80万吨左右,其中2004年、2006年过百万吨;单产水平2008年提高到1172.0 kg/hm2。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山东省棉花生产量由此呈现逐年下滑态势,2017年棉花种植面积已下降到174667 hm2、产量20.7万吨,植棉规模总产降至1949年以来最低水平(见图表1)。2018年筑底企稳显现,棉花面积、总产量适度反弹,分别为183300 hm2、21.7万吨[3]。

据山东省农业农村系统2019年3月统计核定2018年植棉情况显示(见表2),菏泽、济宁两市组成的鲁西南植棉区植棉面积为92746.67 hm2,占全省的53.48%;环渤海湾的滨州、东营、潍坊三市构成的鲁北植棉区的植棉面积为50253.33 hm2,占28.98%;德州、聊城、济南三市形成的鲁西北黄河故道植棉区的植棉面积为23866.67 hm2,占13.77%;其它地区植棉面积占3.77%。当前山东省棉花种植主要分布在鲁西南、鲁北、鲁西北传统植棉区16个县市区,其中鲁北属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一熟传统植棉区,鲁西北属于黄河故道两熟、一熟混作老植棉区,鲁西南为两熟套作及轮作高效植棉区,鲁中鲁南为岭地旱薄地旱作与植棉交叉分布。棉花植棉区域大幅收窄,生产区域结构细碎化加剧,植棉业规模化和集中度降低。

棉花是C3 木本作物,其具有抗逆境生理发育和耐盐碱性特性,生物量、固碳量、耐土壤盐碱量、重金属吸附量相对较大。山东省以金乡大蒜品牌棉经产业经济,形成生态优化、市场优化选择的棉蒜椒“两白一红”三元高效种植模式,平衡了单一作物种植的自然生态风险和市场风险,有效支持了农民的综合收益和生态效益,其2018植棉面积为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自然禀赋比较优势植棉区的1.85倍,已成为全省植棉规模化最大集中区域。

当前,山东省植棉业基本面下滑走势基本趋向平稳。据2019年4月,山东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选择省内6个主产棉市进行了植棉意向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全省植棉面积呈现与上年持平或略升态势,预计全省植棉面积约182666.7 hm2左右。植棉意向调查的6个主产棉市中,济宁、滨州、菏泽、德州4个市植棉面积增加,聊城、东营2个市植棉意向面积减少。2019年植棉意向是近十多年来,全省棉花种植面积首次趋于平稳态势。

与此同时,国家稳定棉花生产保障优势产能政策加强,2017年国务院规划确定全国233.3万hm2(3500万亩)棉花生产保护区,同时山东省也确定了26.7万hm2(400万亩)棉花生产保护区,是近次于新疆的棉花生产保护区省份[4]。目前山东实际植棉面积已低于划定的棉花保护区基本规模的32.5%,远低于新疆并低于河北。据山东省农民人均耕地规模和区域差别分布估计,目前山东省仍有160万~200万农民主要从业棉花生产,纺织服装业作为地方区域

山东省棉花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山东省棉花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作者:王桂峰王安琪秦都林魏学文来源:《棉花科学》2019年第04期摘要:通过对山东省棉花产业链实地调研和查阅统计资料,结合国内外棉花产业形势剖析了山东省棉花生产更替演变、棉花产业情况和棉花全产业链条运转情况,分析了山东省当前棉花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国内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ewpt4mk915nd0e7n2yj9vfqx3d4wu015x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