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材背景分析

本课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是继电解水之后,继续从微观角度探究的一节课,学生初次由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并从微观的角度去学习化学。 教材的设计意图,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入手,确立物质的微观构成,符合“由表及里”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同时放在第三单元,分散了教学难点。

本节课属于化学概念的理论课题,为后面学习打基础,而且抽象、难理解,所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成为本课题的关键和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增补了大量的实验和相关图片资料,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突破了难点。 二、教学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3、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为第二课时分子原子概念的形成作铺垫。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4、通过版画、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并下节课分子原子概念的形成埋下伏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 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认识微粒的特征。

2、 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二)难点:

1、形成物质微观性的观点。 2、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实验准备

1、品红的扩散 2、红墨水的扩散 3、氨分子的扩散

4、“1+1”一定等于2吗?系列实验:

①50毫升水和50毫升水混合,②50毫升酒精和50毫升酒精混合,③50毫升水50毫升酒精混合,④氨分子扩散。 五、教学流程

创设问题情境→演示实验→初步得出结论→学生分组实验→分析讨论展示→总结归纳→拓展应用,巩固提高→下节课伏笔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 设问: 1、打开一瓶酒学生预设行为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学生思考讨的现象入手,提出精,为什么满教室论并进入学习情富于思考性、激发都能闻到气味? 境。 2、 糖放入水想象力的化学话好奇、疑惑产题,激起学生寻求变化本质和内在原因的欲望。 中,糖不见了,而生探究与欲。 水却有了甜味? 3、为什么走在花园或酒店附近时,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味? 4、 敞口容器里的水放置一段时间后,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为什么? 引入课题 让我们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去探求和发现物质内部肉眼看不见的秘密吧。 演示实验 初步得出 结论 1、教师演示实验 品红的扩散 引领学生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布下的悬念为进一步研究物质的微粒性,分子的可分性埋下了一条线索。 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现学生探究欲。 形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2、设问:在静止象。 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 3、进一步解释:宏观物质都是由思考讨论并试着解释。 学生听讲。 微小粒子构成,而且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4、让学生用手对着脸轻轻扇动,感受分子对脸撞击的感觉。 亲身实验。 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让学生了解看图像想象高科技并借助图像进入微观世界。 充分调动学5、引导学生阅读分子的存在。 教材50页图3—6、3—7.进一步体会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 听录音想象生的感觉器官,培养其抽象思维能6、设问:分子究分子的大小。 竟小到什么程度呢? 谈感受并归力。 纳:分子质量和体7、播放录音--水积都很小,而且是分子的自述。提出真实存在的。 下一步要探究的思考水分子问题:分子是否是提出的两个问题。 运动的?分子之间是否有空隙? 实验探究 1、布置探究任务: 利用实验台将研究“物质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一、教材背景分析本课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是继电解水之后,继续从微观角度探究的一节课,学生初次由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并从微观的角度去学习化学。教材的设计意图,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入手,确立物质的微观构成,符合“由表及里”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同时放在第三单元,分散了教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euk17fkt89sc9l3ppnv1xep036fj7019d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