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勤勉执著 成就卓越
作者:吕超然
来源:《老友》2010年第08期
七进长白山,四上青藏高原,三征北极。五次踏入活动火山的岩浆囊现场……拼接起这些非同寻常经历的,正是花甲老人刘嘉麒的前半生。作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现已69岁的刘嘉麒院士始终秉持着“实践出真知”的信仰。至今仍奋战在野外勘测的第一线。
27年艰辛学习经历
1941年5月出生于辽宁北宁(原名北镇)的刘嘉麒,家境并不富裕。要不是1949年初,锦州战役结束,家乡解放,也许刘嘉麒永远没有机会背上书包去读书。他还清晰地记得第一堂国语课读的是“开学了,上课了,穷孩子也能上学了”。然而,就在这一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带着他们年幼的姐弟4人,生活陷入困境,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刘嘉麒面临失学的窘境。天资聪颖而又勤奋好学的他成绩优秀。在学校和亲友的帮助下没有辍学,顺利读完小学,考上初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作为家里男孩子中的老大,刘嘉麒很早就懂得:自己没有退路,只能加倍努力向前冲。
中学毕业时。刘嘉麒的梦想并不是做地质学家,而是当作家。但在1960年,作为全优生的他,并没有如愿以偿。“当时,家里供不起我上大学。在这种情况下,我看到地质学校实行学费、书费、医疗费等五包政策,‘重理轻文’又是当时的社会风气,于是就顺理成章地选择了具有神秘感的地球化学专业,走进了长春地质学院。”刘嘉麒说。
“大一时,我才知道,学地质还要跋山涉水。在当时的年代,出去科考,吃饭、上厕所、交通都非常困难,经常是两条腿一天要跑上百八十里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干一行爱一行”成为刘嘉麒最大的精神支撑,他开始寻找新的兴趣点。“如果你领悟到这门科学对其他自然科学以及整个人类的重要性,那你就可以克服困难继续向前了。”
在大学期间,有两个场景让刘嘉麒印象深刻:一个是1960年至1963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短缺,几个月看不见馒头、看不见肉。一碗玉米面糊糊要支撑一个上午。这样的现实让很多人无心上课,中途辍学。另一个是当时高校贯彻高教60条,强调教育质量,管理非常严格,三门功课不及格就得退学。
1965年,刘嘉麒又一次脱颖而出,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那时的考研难度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刘嘉麒记得,当时全国所有研究生加起来才3000多一点。他们全年级只有8人考上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