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心理学视角分析教师“语言暴力”行为
作者:王闻婧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24年第11期
摘要:教师语言暴力问题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师生关系的和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被视为是鱼待解决的校园伤害问题之一。而教师语言暴力问题很大一部分源于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分析施暴者和受害者的心理,从心理学层面剖析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危害性,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心理学视角;教师;语言暴力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24)11-0272-01
引言:“教师忌语”确立的底线不能随意突破。因为这些言语不仅会给孩子们带来精神上的痛苦与伤害,影响他们的心灵塑造和正常学习,还会给他们当下的社交行为习惯养成以及未来社会的健康形态构建带来负面效应。 1.案例分析
“你怎么这么笨?你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如!” “像你这样,我早不活了。”
“全世界没有比你还蠢的。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笨得像猪一样。” “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我可不管你了。”
“你不做(听)就不做(听),关我什么事钿我的话你都不听,今后我不管你了。” 笔者认为这些话都够得上语言暴力的级别了。也许有人会以为说这些话的老师都是负责任的老师,他们都是发自内心的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出发点也许是好的,都是为学生好。但我以为这样对孩子说话,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语言的暴力胜过一切枪支弹药!“你怎么这么笨?你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如!”“像你这样,我早不活了。”“全世界没有比你还蠢的。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笨得像猪一样。”这几句话每一句都有极大的杀伤力,每一句都能摧毁孩子上进的愿望,甚至于摧毁孩子学习的愿望,给学生以强烈的心理暗示:“你根本不可能学会!”这样下去,学生怎么可能学得好呢?老师这些话语完全是与教师教育的初衷相悖的,教师教学首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给学生以积极的鼓励,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充满信心地努力上进,即使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不应该讽刺挖苦,而应该给予具体的指出,给予具体的指导,这才有助于改善他们的行为。况且,我们知道学生都处在成长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原本就是正常的,
从心理学视角分析教师“语言暴力”行为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