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重要 知识梳理
一、课文内容概说
1.《故乡》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十年后的中国农村社会情况。辛亥革命虽然赶跑了一个皇帝,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作者回乡期间,耳闻目睹了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社会中求索了几十年,于是写出了悲凉沉郁的《故乡》这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形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揭示了封建等级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严重隔膜,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衰败,农民极度贫困的现实,揭示了导致农民贫困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彻底否定和对新生活的殷切希望,召唤人民群众共同为实现新生活而努力奋斗。
2.《我的叔叔于勒》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出来的。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截然不同态度的描写,形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3.《孤独之旅》节选自《草房子》,文章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一次意外变故,家中破产,他被迫辍学,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文章通过记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及他的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揭示了挫折、孤独能促进人迅速地成熟这一道理。
二、字词汇总
1.字音字形
阴晦huì 装弶jiàng 潮汛 xùn 脚踝huái 鄙bǐ夷 隔膜mó 嗤chī笑 愕è然 惘wǎng然 恣睢zì suī 祭祀sì 潺潺chán 黛dài 髀bì 瑟sè缩 萧索xiāo suǒ 嬉xī闹 觅食mì 秕谷bǐ 鹁鸪 bó gū 颧骨quán 折本shé 伶仃líng dīng 猹chá 獾 huān 寒噤 jìn 栈zhàn桥 煞shà白 发窘jiǒng 抽噎yē 拮jié据 牡蛎 lì 女婿 xu 褴褛 lánlǚ
撬开 qiào 阔绰 chuò 嬉闹xī 觅食mì 驱除qū 旧茬儿chá 凹地āo 掺杂chān 戳破 chuō
给予jǐ yǔ 磨损mó 撩逗1iáo 歇xiē 斯底里
2.重点词语 阴晦:阴沉昏暗。 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这里指瘦弱。 愕然:吃惊的样子。 鄙夷:看不起。
嗤笑:讥笑。大抵:大概。 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恣睢:放纵,放任。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拮据 :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十拿九稳:形容很有把握。 褴褛:形容衣服破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