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鉴别与使用的常见十三大误区
饲料是养猪业发展的基础,作为养猪业中最大成本,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户是否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饲料内在品质如蛋白质中氨基酸平衡、能值、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是衡量饲料好坏的主要标准,养猪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能让养殖户提高经济效益的饲料就是好饲料,然而,目前市场上存在对饲料鉴别和使用不当的现象,下面我们列举一些常见误区,以便达到科学利用饲料,让养殖户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误区一】饲料气味认识的误区:香味与腥味越浓越好?
饲料的香味与腥味越浓主要取决于调味剂,这是很明确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调味剂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调味剂是非营养性的物质,它的主要作用是诱食,可刺激猪的消化腺,保证猪在应激状态下采食;掩盖一些不良气味以及一些厂家让自己的饲料有独特的风味而作产品标记。
猪最喜欢的五种香味是猪的奶香味、甘草味、柑桔香味、香兰素味及巧克力味,大量资料证明猪并不喜欢腥味。同时没有数据证明调味剂能提高猪的生产性能。一些厂家为谋利而加入劣质鱼粉而使饲料有浓烈的腥臭味,而好的饲料有一股淡淡的腥香味(腥香味一般是优质鱼粉特有的味道)。
相反,过量使用调味剂,不但会增加饲料成本,而且味道太浓,反而降低食欲,还会使猪产生疾病,如味道太浓刺激猪呼吸道,发生喘气病。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饲料好坏不在于香味与腥味的浓烈程度,而在于饲料本身的质量。
【误区二】对饲料颜色认识上的误区:饲料越黄越好?浓缩料颜色
变得越褐越好?
目前市场上流行这样一种观点:饲料的颜色越黄越好,一些养殖户认为饲料颜色越黄,则添加的玉米越多,能量越高,饲料就越好,这种观点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饲料颜色取决于哪些因素。
首先是原料的颜色,如黄玉米、黄豆粕、玉米蛋白、黄体素、VB2等,这些原料都是黄色的,自然利用这些原料加工出来的饲料肯定是黄色的,但是如果我们把黄玉米改为白玉米,其它成份不变,这样加工出来的饲料颜色自然淡得多,难道这两种饲料质量有很大的差别吗?答案是否定的。根据一系列的科学数据和所做的对比试验,二者如配备得当,质量几乎一致。从饲料的原料颜色分析,我们看不出黄饲料到底好在哪里!当然在某种情况下,有着色作用。
其次从浓缩料的颜色来看,如果由豆粕为主要蛋白加工出来的浓缩料,颜色较黄,而以豆粕加菜粕一起作为主要蛋白加工出来的浓缩料颜色淡一些,变为褐色,如果添加骨粉、酶制剂等褐色的原料,这样加工出来的浓缩料颜色为褐色,如果黄色较浓的话,反倒不正常了。对预混料而言,目前一些大型厂家选用面粉来作为VB2的载体,现在的VB2已不再是单一的黄色,而是白色了。所以预混料也有白色的,
还有就是一些不良厂家为了追求市场效应,在饲料中添加增色剂,加入增色剂的目的是为了改变饲料颜色。对猪的生长性能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反而增加了饲料成本,况且有报道证明猪对颜色并不敏感,黄色饲料、褐色饲料对于猪来讲(只要其它营养指标一致)都是一样的。一些厂家为谋暴利,往饲料中加入黄泥、澎润土或其他原料,使饲料颜色变得更黄、浓缩料颜色变得更褐,这样的产品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误区三】饲料水溶性
在饲料使用中,有人认为饲料水溶性越好,那么饲料的质量就越好。饲料水溶性是由饲料原料(如油脂、粘结剂、淀粉、粗纤维)和加工方法(粉碎粒度、饲料糊化度、制粒压力、冷却方法)决定的。饲料中加入油脂后就会在颗粒表面形成疏水的油膜,使得水溶性降低;粘结剂能填充饲料微粒间的空隙,水很难渗入颗粒中,降低了饲料的水溶性,淀粉中支链淀粉的粘结性比直链淀粉强;粗纤维粘结性差而且容易吸水发生膨胀,可提高饲料的水溶性。粉碎粒度越小、制粒压力越大、颗粒越紧密水溶性就越低;饲料糊化度高,淀粉的粘性变强,水溶性就会降低;饲料冷却中快速冷却会使饲料表面变粗糙,提高它的水溶性;饲料中含水量增加,则水溶性提高。
饲料的水溶性是由一系列因素影响的结果。饲料的水溶性并不意味着消化吸收好,而且饲料在猪胃里的排空时间是24小时,如果有充足的饮水,饲料是可以完全溶化的。因此,对消化吸收并没有不良影响。
【误区四】粗蛋白越高越好
粗蛋白只是一种测量指标,是通过测量饲料中的氨的总含量再折算出蛋白总含量。粗蛋白包括真蛋白、游离氨基酸和非蛋白氮,而猪并不能利用非蛋白氮。对猪来说有营养价值的是可以消化的氨基酸的含量和各种氨基酸的比例才是最重要的。而可消化的氨基酸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蛋白质的合成还受能量的影响。如果能量与蛋白比例偏低,过量的氨基酸在猪肝中代谢排除而造成浪费,并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伤。
氨基酸的平衡的木桶效应: 在蛋白质合成中,合成量由最缺乏的氨基酸决定。这种氨基酸被称为限制性氨
基酸。向饲料中补充限制性氨基酸可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但过量添加也会造成浪费。有些养殖户在饲料中过量添加赖氨酸,此法是不可取了,只能造成浪费。
【误区五】猪吃得越多饲料越好 一、 采食量的概念:
1、 采食量:动物在24小时内采食饲料的重量。
2、 随意采食量:指动物在24小时内自由采食时所摄取饲料的总量。
3、 实际采食量:指动物在24小时内实际采食可消化饲料的总量。
二、 影响猪采食量的因素
(一) 饲料本身因素
1、 饲料新鲜程度:饲料越新鲜,猪的食欲越大,采食量也会相应增加。倘若是过期、霉变、劣质的饲料自然会降低猪的采食量。
2、 饲料中调味剂的比例:饲料中调味剂比例调配得当会促进猪的采食量。
(二) 猪本身因素
1、 疾病因素:猪处于发病期或疾病潜伏期会降低猪的采食量。 2、 性激素因素:未阉割或阉割未净的猪处于发情期时采食量会下降。
3、 猪的采食规律:掌握猪什么时候想吃料,有规律的喂料有助于增加猪的采食量。
(三) 环境因素
1、 温、湿度不适宜:如未做好防寒保暖、防暑降温。 2、 通风换气不良,影响采食。 3、 环境中卫生条件极差。
三、 饲料报酬
养猪的目的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如果猪吃得多而长得慢,饲料报酬低,这算不上好饲料。同时,猪的采食量是与饲料报酬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即采食量越多,饲料报酬越高,如果过量,反而会降低饲料报酬。 四、 结论
并非猪吃得越多饲料就越好。饲料只是其中影响采食量的一个因素,决定采食量的还有猪本身和环境等因素,更重要的是考虑饲料报酬。
【误区六】粪便越黑消化吸收越好 一、正常的粪便颜色
1、仔猪的粪便颜色为淡黄色或灰色。 2、大猪的粪便颜色为淡黑色。 二、引起粪便变黑的因素
1、食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从生理角度来说,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越长,粪便越黑,因为大量的水分、营养物质和部分有害成份被吸收,肠道分泌的粪色素浓度增加而导致。
2、饲料原因:饲料中添加黑色原料(如血粉等)、腐殖酸钠、高铜和甲基紫等成分会导致粪便变黑,如果这些添加过多,往往会对动物机体造成危害及危害环境,并导致经济效益下降。 三、结论
并非粪便越黑消化吸收越好,如果动物处于发病状况下,如便秘,会导致粪便变黑,但也会吸收部分有害成份损伤机体。因而,过度的强调粪便黑色会使你进入一个误区。
【误区七】猪吃了拉稀的饲料就不是好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