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学生依不同性别或能力,
混合编成若干小组
(每组约2至
以小70年代
6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共同努力学会教师每节课安排的内容,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它是莫顿﹒道奇的目标结构理论、
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
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是基于在
约翰逊兄弟的社会互赖理论、
认识发展理论、动机理论和阿尔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
很快引
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
波特的接触理论等教育理论上的一种分工合作的学习方法。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
“高中英语课程
发展自”
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
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世界各国的合作学习实践虽然在其具体形式上和称谓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称“合作学习”、“合作授课”,在前苏联等国家称“合作的教育学”却有着许多共同的教学理念,
,在我国称“合作教学”等,但它们
并由此形成彼此鲜明的对照。
与传统教学观有着许多质的不同,
综合观之,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互动观
在合作学习的诸多理念中,
最令人注目的当是其互动观。
由于合作学习视教学动态因素之间
学
的互动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定位教学活动是一种复合活动
因而这种互动观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与传统
而是将教学互动推延至教师与教师、合作学习的互动观是一种先进科学的互动
合作学习的互动观主要突出
的教学观有所不同,它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
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证明,
观,是对现代教学互动理论的发展。
与传统的教学互动观相比,
合作学习的互动观是建立在对现有教学互动观的反思基础上的,是对现代教学互动观的一种发展。合作学习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看,教学中的互动方式大致呈现为四种类型;的过程,教师是信息发出者,学生是信息接受者,
从现代教育信息论的角度来
一是单向型,视教学为教师把信息传递给学生
二是双向型,视教学为师生之间相互作用
视教学为师生平等参与和互动不再充当惟一的信息源。合作学习还是把互动的中心更
②
获得信息的过程,强调双边互动,及时反馈;三是多向型,视教学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多边互动,共同掌握知识;四是成员型,的过程,强调教师作为小组中的普通一员与其他成员共同活动,合作学习认为,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多地聚焦在了生生之间关系的拓展上,
程和模式,缺一不可。从目前世界各国的合作学习实践来看,
是一种信息互动,其间必然涉及上述四种信息互动过因为这是当前教学实践中常常被人们忽视的一个重要
领域。
反观教学实践,我们目前教学所提倡和采用的互动方式主要是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则始终未能受到重视,因而教学中少有或根本没有多向型的互动方式。甚至不少人还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视为非建设性的消极因素或破坏力量。的原因很多,其中理论误导的影响不可忽视。间的关系视为教学中惟一重要的关系,就是上述思想的折射。边互动的过程来认识,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认为学生之所以能掌握知识,
造成这种状况
我们往往把教师与学生之发展智力,主要是取决
的观念实际上
至于学
于与教师的互动。国内目前不少学者把教学仅理解为
实在是过于简单化了。
“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合作学习认为,把教学这一复杂的现象仅仅当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
实际上,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多向型互动、成员型互动等多种互动过程,是多种
互动的过程,它还涉及诸如单向型互动、互动过程的有机统一性,是一种复合活动。(二)突出生生互动的潜在意义
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很大程度是取决于它对生生互动的创造性运用。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或是消极的因素。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
D.W.Johnson)曾对此发表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
作者认为,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没有什么好处的,童双边活动的教和学的观点,
合作
“由于教育工
所以没有人主张对这种关系加以建设性
毫无疑问,成人与儿
,“实际但课堂上
在课堂上,学生
的利用,也就不去系统地训练学生们相互交往所必备的基本社会技能。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与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系”。⑥
低估了课堂上学生与学生相互作用和关系的重要作用”
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
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儿童健康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所必须
具备的条件。事实上,与同伴的社会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
合作学习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因此,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把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
并作为整个这对于我们
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正确地认识教学的本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 强调师师互动的前导地位
传统教学虽然也时有教师集体备课的话动或形式,但并设有将之纳入教学的流程之中加以统合。合作学习则不同,它将师师互动作为教学的前导性因素纳入教学系统,统的外延,并将之视为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这是一种创新。使是教授同一课题的教师,
扩大了教学系
合作学习认为,与学
减轻师生的负性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具
生一样,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也存有重大差异,即
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
是明显的。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就所教授内容的互动,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有利于达成教学的目标。
二、目标观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由于合作学习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并藉此提
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因而这种教学理论较之传统的教学理论更具情感色彩。当然,合作学习在突出达成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学目标的达成。正如合作学习的研究者们所讲的那样: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
”
“只
也非常重视其他各类
“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
合作学习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对于教学来讲,合作学习的假定是: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只有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好。透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基于这种认识,合作学习将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
从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看,
要的基础之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意色彩。
其情意色彩渗
彼
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
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
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
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
工作出色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
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
学得也就更加愉快,由此可以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
另外,合作学习在注重达成上述三类目标的同时,还十分注意人际交往的技能目标,并将之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目标予以遵循和追求。当代教学设计专家罗米索斯基在年代初即提出:“人际交互技能”同“认知技能”样,必须在学校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目标体系可分成两个部分:
这类目标涉及培养与他人有效地交往、
20世纪80处理人事关(cooperative
、“心理动作技能”、“反应技能(态度)”一
系的能力等,包括咨询、管理、讨论、合作、销售等方面的技能。有关研究认为,合作学习
学术性目标(academic objectives)及合作技能目标
objectives)。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十分重视学术性目标,而往往忽略学生合作交往技能训练与培养。而在合作学习课堂中,
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教授与训练是一个很重要
从而直接影响合作学习
的组成部分。否则学生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合作技能而无法进行合作,
的顺利进行甚至严重削弱教学效果,至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则更无从谈起。⑦三、师生观
合作学习是从教学主要矛盾的分析入手来建立其师生观的。过程,其间矛盾纵横、关系复杂。合作学习认为,
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影响下的动态
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学的主要
是次要矛盾。当
由此看
学,
矛盾。教学中的其他矛盾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即为了解决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才产生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等矛盾,因而它们是从属性的矛盾,然这些从属矛盾的解决,
来,教学的主要矛盾实际上属于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生的活动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活动。
对有效地解决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
是认识主体与其客体之间的矛盾;
“导演”,学生当好“演
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教师既“导”且“演”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与此相应,学生在传统教学情境中只能跑跑龙套,敲敲边鼓,充当着配角或背景,甚至是旁观者。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真正得到体现,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练习与作业使学生对学习逐渐失去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