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变电流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交变电流
本章的知识点
(一)本章要点及高考展望
1. 本章是电磁感应现象的一个具体应用,是前一章的延续。但复习时要抓住中性面这一关键位置,把握住交变电流有效值的意义,理解和区分瞬时值、峰值和有效值。
2. 对于理想变压器问题,应从电磁感应的本质、电压比、电流比和能量的观点等几个方面正确理解。
3. 本章内容在近几年高考中综合程度较低,难度中等或中等偏下,但要注意它与力学知识相联系的综合型题目。
二. 重点、难点解析 1. 交变电流的产生
上述发电机产生的电流按正弦规律变化,因此叫做正弦式电流.
规律:???msin?t
i?Imsin?t
1
其中:?m?nBS?,Im??mr?R.
图1
2. 中性面的特点
⑴线圈位于中性面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感应电动势为零
⑵线圈转动一周,二次经过中性面,内部的电流方向改变二次 3. 分清瞬时值、峰值和有效值
⑴瞬时值:e?Emsin?t,随时间而变化
⑵峰值:Em?nBS?,与线圈形状以及从哪个位置开始计时无关 ⑶有效值: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定义的。E?注意:
①通常电器上标注的额定电压(电流、功率)均是有效值
②凡是与热效应有关的量以及电表的测量值均是有效值(如保险丝的熔断电流)
⑷平均值是交流图象中波形与横轴(t轴)所围的面积跟时间的比值,一般用来计算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横截面时的电量。 4. 深入理解理想变压器的工作方式及几个重要公式
⑴工作方式:变压器在正常工作时,其输出电压决定于输入电压,而其输入
2
Em2?0.707Em
功率决定于输出功率。
⑵功率关系:P入=P出 ⑶电压关系:
U1n1? U2n2I1n2? I2n1⑷电流关系:单个副线圈
多个副线圈 n1I1?n2I2?n3I3???
5. 分清远距离输电中输出电压与线路上损失的电压:输出电压为两根输电线的两始端之间的电压,线路上损失的电压是每一根输电线始末两端之间的电压之和;输送功率一定时,提高输电电压,降低输电电流,可以减少输电损耗。
【典型例题】
(一)交变电流及其变化规律
例1. (1999 上海)某交流发电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仅使线圈的转速加倍,则交流电动势的最大值和周期分别变为 (B)
A. 400V,0.02s B. 200V,0.02s C. 400V,0.08s D. 200V,0.08s
例2. 一交流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15sin100?tV,将该交流电压加在一电阻上时,产生的电功率为25W,那么,这个电阻的阻值是_______________Ω。
[解答]4.5
例3. (1999 广东)一阻值恒定的电阻器,当两端加上10V的直流电压时,
3
测得它的功率为P;当两端加上某一正弦式交流电压时,测得它的功率为P/2。由此可知该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________V,最大值为___________V。
[解答]52;10
例4. (2000 全国)一小型发电机内的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以恒定的角速度?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固定轴转动。线圈匝数n=100。穿过每匝线圈的磁通量?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如图所示。发电机内阻r=5.0Ω,外电路电阻R=95Ω。已知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Em?n??m,其中?m为穿过每匝线圈磁通量的最大值。求串联在外电路中的交流电流表(内阻不计)的示数。
[解答]1.4A
例5. (1995 全国)下图表示一交变电流的电流随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此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是 (B)
A. 52A
B. 5A
C. 3.52A
D. 3.5A
例6. 一长直导线通以如图(甲)所示的交变电流。在导线下方有一断开的线圈如图(乙)所示,规定电流从左向右为正,则相对于b点来说,a点电热最高的时刻是在(D)
A. t1时刻
B. t2时刻
C. t3时刻
D. t4时刻
4
(二)变压器远距离输电
例7. (2001 全国)一个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和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和n2,正常工作时输入和输出电压、电流、功率分别为U1和U2、I1和I2、P1和P2。已知n1>n2,则(BC)
A. U1>U2、P1<P2 C. I1<I2、U1>U2
例8.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n1∶n2=4∶1,原线圈回路中的电阻A与副线圈回路中的负载电阻B的阻值相等。a、b端加一定交流电压后,两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之比PA∶PB=___________。两电阻两端电压之比
B. P1=P2、I1<I2
D. P1>P2、I1>I2
UA∶UB=____________。
[解答]1∶16;1∶4
例9. 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匝数n1=1000,副线圈匝数n2=200,交流电源的电动势E?311sin(100?t)V,电阻R=88Ω。电流表和电压表对电路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A. A1的示数约为0.10A C. A2的示数约为0.75A
B. V1的示数约为311V D. V2的示数约为44V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