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名著阅读思维导图应用探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名著阅读思维导图应用探讨

概要: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思维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推进思维导图的应用,让其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从而使我们的思维可视化,也使我们的学习效益最大化。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现状及问题

现在中学生阅读的状况令人堪忧,很多中学生不愿意读名著,认为名著落后,其内容与社会脱节,更多地喜欢阅读玄幻小说或者网络小说。而中考名著阅读考查样式固化、僵硬、粗糙,也僵化了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师让学生利用最短时间记住最多的考点知识,只让学生背诵作者、国籍、经典情节、主要人物及人物性格等知识点,不利于学生对名著的整体感悟和思维提升。过去的无序化阅读也让学生感到吃力。有的名著篇幅长,内容艰涩,学生读了一小半就完全读不下去了,影响了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听教师讲述哪个重点环节就去翻那个情节,情节间没有很好串联起来,学生只是僵化记住该章节的重点知识,但是并没有记住把情节关联起来,导致记忆的混乱和无序化。

因此,在名著教学中,我引入了思维导图的应用,让学生可以更直观掌握名著的相关知识点,同时通过对比思考提升思维能力。

二、思维导图的历史及优势

思维导图最早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托尼·巴赞根据大脑思维的放射性特点发明了这种思维工具。通过思维导图,教师把每个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根据中心点分列出几个分支,几个分支随着知识的不断扩展逐渐分散,形成了一张网络树型图,因此思维导图具有直观性、浓缩性等特点。

三、思维导图在名著教学中的运用

初一学年,每读完一本书,我都让学生绘制该书的思维导图,并进行分享分析。以《西游记》为例,先以《西游记》作为中心词,建立五个分支,分别是情节、人物、主题、艺术特色和阅读启示。先把这五个大板块告诉给学生,让学生心中有规划。然后把情节划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石猴出世闹天宫、徒儿拜师和西天取经。 让学生边看边理顺情节,有助于情节的归纳和巩固,避免了看了后一章节忘了前一章节的内容,同时能够把人物形象勾连起来。特别是西天取经这一情节章节众多,出现人物较多,学生不容易记忆,甚至很容易发生角色互换的问题。在课堂上,优等生能够很快说出每个情节,中等生也能较快回忆起相关情节,潜力生则显得有

点吃力。在优等生的引领下,中等生和潜力生都能一步一步通过思维导图把一些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一些“张冠李戴”的情节也在梳理导图中被“拨乱反正”。同时,每梳理一个章节的内容,我就让学生把人物形象进行整理归纳,通过比照,让学生牢记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孙悟空在大闹黑风山的情节里表现出斩妖除魔、不畏艰险、坚强的斗争决心;在三打白骨精的情节里他是出除恶务尽、机智过人、嫉恶如仇的大师兄;而在猪八戒智激美猴王的情节里则喜欢“戴高帽”、重名头。通过情节的对比,人物性格上的多面性展现出来,学生一比照,就能更好掌握众多情节以及各人物的性格特征。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由于思维导图层次清晰、脉络分明、简洁美观,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初就立马被吸引了。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如何制作思维导图,甚至有的学生还在图上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图画,增强了思维导图的趣味性,也增加了导图的“个性化”,以便自己更好理解。 思维导图的应用还能促成学生集思广益,形成“头脑风暴”。在分析唐僧人物性格时,有的学生认为他是懦弱、无能、好坏不辨,有的学生认为他心地善良、立场坚定。此时,我抓住教学的契机,让学生对唐僧这一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通过研读讨论唐僧与悟空八戒的对话,以及坚定不移地去西天取经的情节,学生们各抒己见,最终得出唐僧的性格具有两面性的结论。整节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在画导图的过程中把知识深深扎根在脑海中。因此,利用思维导图不仅能理清线索脉络,而且能更好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四、思维导图在名著阅读中的优势

通过多次应用,我发现,思维导图在名著阅读中有以下优点:1.避免教学僵硬化,把名著知识图像化、简单化、系统化,便于学生记忆,提高课堂效率;2.教给学生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引领学生建构名著知识体系,符合新课标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要求;3.激发学生创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实践以来,我发现在名著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效果良好,学生愿意自觉完成思维导图,不断给导图“添砖加瓦”,在学期末已经系统完成了多部名著的学习,而且在每次考查名著的测试中都能较好记住相关的知识点。

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思维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推进思维导图的应用,让其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从而使我们的思维可视化,也使我们的学习效益最大化。

名著阅读思维导图应用探讨

名著阅读思维导图应用探讨概要: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思维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推进思维导图的应用,让其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从而使我们的思维可视化,也使我们的学习效益最大化。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现状及问题现在中学生阅读的状况令人堪忧,很多中学生不愿意读名著,认为名著落后,其内容与社会脱节,更多地喜欢阅读玄幻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ee5777dav58u602x74s2b61z97l7x017l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