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和其对策
通过历来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结合学院教育教学实际,从传统文化知识、传统文化美德等方面详细阐述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包括: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贵和持中的中和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重人轻神的人本精神;知行合体、学以致用的实用精神;重德尚义的民族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有容乃大的开放精神等。《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同时强调“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这为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不仅要强化职业技能的培训,还应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而现今的高职院校,本着“必须、够用”的目标来培养高技能人才,导致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比较普遍,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堪忧,因此对他们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已刻不容缓。
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的现状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一系在2012年上学期举办的三笔字大赛中,参赛的作品整体质量都不高,甚至有的作品中还出现了错别字。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今天,像我们这种师范专业的同学对传统文化都不是特别地重视,更不要提其他的专业了。笔者通过对广安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同学的随机调查和访问,重点了解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
(一)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
调查发现,除了语文教育专业的同学系统学习了古代文学知识之外,其他专业的同学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多,基本停留在高中语文课所学内容。就拿语文教育专业来说,了解孔子、老子、庄子、黄宗羲、王夫之等古代哲学家的生平、主要思想的大概有5%,读过其著作的只有不足5%。对《论语》及其主要思想的了解,基本停留在上课时老师的讲授,真正完整读过《论语》的只有3%不到,能背诵其中几个章节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对四大名著的阅读,完整的读完的同学只有3%。语文教育的专业尚且如此,就更不说其他专业了。调查表明,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或基本没有兴趣的占80%,他们的购书意向主要集中在考试辅导书籍、杂志期刊等方面,有购买传统文化书籍意向的只有6%,近期有阅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读传统文化书籍意向的不足10%,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对自身发展意义重要的占8%,喜欢通过电视节目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明显高于研读原著的比例。调查还了解到,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类的课程兴趣不高,认为没有意思或没有意义的大有人在。这些都不同程度的表明,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够、热情不高,这是造成他们传统文化缺失的内因。
(二)传统美德缺失
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论语?先进》中所列的孔门四科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儒家将德行列于首位,深深寄寓有德行是人之为人的首要问题。而高职学生在美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恰恰十分严重。在社会公德方面,很多同学随地乱扔垃圾,把早餐带进教室,在公共场所抽烟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很多同学关系尤其是寝室关系紧张,彼此之间互相猜忌,以至发生打架斗殴等校园暴力事件。而上课迟到、说话、睡觉、玩手机之现象,不绝如缕。在集体主义方面,很多同学集体荣誉感不强,抱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比如开班会或团会,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与自己无关,只要不是自己上台表演节目,就玩手机、聊天等,既不尊重上台表演节目的同学,又无视学生会或团委的检查。就此,清华大学教授张岂之,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曾指出:“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虽然拥有优秀的学业成绩,
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和其对策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