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教学案例的比较1
两个教学案例的比较
近日,有幸听了两位教师在两种不同环境下上的同 课题的语文课――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对联》,现分别撷 取这两节课的部分教学片断,并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记录,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作简单的描述,以期引发人们对“网络走进课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什么”的思考。
教学案例1:传统课堂教学 教学片断之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让同学们回去了解了对联的有关由来、发展历史、对联的种类等知识,谁来讲一讲。
观察记录:有五个学生举手,三个学生被老师点名后,拿着事先准备的文字稿宣读,没有说明材料的来源及获取的方式。其余学生的桌上有的摆放着发言稿,有的没有。
教学片断之二:课文分析
教师:①请同学参照课文下面的注释,了解课文中对联的大意,并选择你喜欢的对联写下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的方式推荐给大家。⑦对对联是有决窍的,好的对联需要有哪些条件,请各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分组汇报讨论的结果。
观察记录:学生有的看书,有的小声朗读课文,有的伏
案写作。教师点名7个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对联,学生评价并纠正朗读中的错误,然后全班集体朗读。接着学生分组讨论,参与小组讨论的只有少数学生,或同桌或前后桌进行讨论,时间也较短。学生汇报都是个人的学习体会,没有以小组集体讨论的名义发言。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不断引导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四条对对联的条件(字数、内容、词性、半仄)。
教学片断之三:课堂练习
教师:拿出老师发下来的练习题,这三道题目根据难度分成三个星级,请同学们完成,做好的同学可以到前面来,把你对出的下联写在黑板上。
观察记录:学生埋头认真作业,约5分钟左右,有学生走近黑板开始板书自己的下联。前后有13位学生分别上台,一时黑板前显得特别拥挤,三个星级的题目都有学生板书,题目分布均匀。
教学片断之四:评价反馈
教师:我们看一看黑板上的题目,同学们?完成得怎么样。 观察记录: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对照对联的四个条件进行逐条分析,其中有三名学生被指定讲解自己所对下联的理由。参与点评的学生约五六个,以教师讲评为主。
教学案例2: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教学片断之一:导入新课
教师: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它有两大特点……(作简要介绍)。更丰富的内容,给大家进入“学习资料”,作一快速浏览。看完后,我们先做一个“对联测试”,根据学习网页上显示的对联素材,组成五幅对联,时间规定3分种。
观察记录:学生网上浏览,饶有兴趣。在计算机上认真完成“对联测试”,速度快的学生1分多种即完成,学生可以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测试系统,检测自己完成的正误情况;教师可以在网上浏览全班学生完成的情况,检测系统显示全班答对率最高的对联为86%,答对率最低的为64%,教师作题要分析。
教学片断之:课文分析
教师:请同学们进入网页的“发现规律”板块。大声朗读并仔细体味其中的对联,通过横向、纵向比较,尽量找出这些对联的内在规律,并用恰当的语言通过帖子把它表达出米。遇到困难可点击“友情提示”,获得更多的帮助。
观察记录:学生网上自主朗读、思考;每个人都分别找到了1―4条不等的规律或特点井在留言板上发表。学生所发帖子的内容,基本都涉及到“字数”、“词性”、“结构”、“修
辞”、“对仗”等关键词。教师选择部分学生就自己发现的规律作进一步的阐述,在评价学生帖子内容时,水到渠成地概括总结出5条对对联的规律。
教学片断之三:课堂练习
教师:掌握了对联的基本规律,关键还在于实践中的运用。下面分两步进行练习。第一步,我们在网上完成部分城市中考试
卷中的3道对联试题,并通过我们的测试系统看看完成得怎么样。第二步,老师在网―上列出了10多条字数、内容和难度各有不同的上联,请对照刚才总结出的5条对对联的规律,陈述你解题的理由,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网上求助。
观察记录:第一步练习,网络显示学生完成的正确率均在75%左右。第二步练习,学生在网上完成,开通过网络发布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教师在网上浏览学生递交的练习作业,从数量看全班学生都参与了,从质量看参差不齐,特别在对联的平仄要求方面教师又进行了重点指导。
教学片断之四:评价反馈
教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练习完成得怎么样,谁愿意说说? 观察记录:教师没有出示标准答案,只是有选择地请部分学生解读自己所对的下联,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符合规律即给予肯定。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下
课铃声响了,还在讨论和推敲部分对联的用词。 比较与评析
相同的学科,相同的课文,相同的教学环节安排,却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完全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资源支持,不同的交流空间。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究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什么变化?从以上两个教学案例的比较,我想至少有
以下几点。
1.网络为学生创设了公平的学习环境
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中公平地获取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料,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电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在这个公平的学习环境里,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平等的,更可贵的是,教师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笞疑解惑。学习者不必害怕因为自己不成熟的答案会被人笑话。对于一个新知识,每个学生都是初学者,大家都在反复尝试,多次修改。不必顾虑请教他人会遭遇拒绝。只要提出你的困惑和不解,总有人会伸出热情的手帮助你。正是有了参与才会有学习的体验,正是有了学习的体验才会有学生的知识建构。
看到太多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发言的话语权永远只 是在几个好学生手中,这些学生的积极表现无可厚非,但确
两个教学案例的比较1第2页
实因教学环境的限制使得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始终有一部分中下等学习成绩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默默无闻,表现平平。一项“十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数据分析表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和中下等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是相关的,从某种意义上证明了公平的学习环境可以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