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 A. 强调“春秋大一统” B. 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 趋向“三教合一” D. 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2.李贽说:“嗟夫!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计。《易》不云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明相照,同类相招,云从龙,风从虎?归凤求凰,安可诬也!”从中可以看出,李贽( ) A. 反对封建礼教 B. 反对盲从孔子 C. 反对君主专制 D. 反对儒学经典
3.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的是( ) A. 经世致用 B. 工商皆本 C. 民主科学 D. 重农抑商
4.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 A. “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 孟子的仁政思想 C. 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 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5.从“无为”到“有为”思想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 B. 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 C. 加强中央集权的时代需要 D. 统治者不喜欢道家的思想
6.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 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 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 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 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7.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子又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由此可见( )
A. 孔子将孝的标准分为养、敬和无违三方面 B. 养、敬、无违已成为当时社会的道德标准 C. 传统孝道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工具 D. 孝是孔子思想除仁、礼外的又一核心内容
8.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对他这种思想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B. 与当今依法治国有本质的区别 C. 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D. 强调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
9.北宋中期允许高官建立家庙,民间陆续兴建家庙——祠堂以供奉其列祖列宗,南宋祠堂被纳入“家礼”的范围,元明清三代祠堂成为民间极其普遍的活动场所。这反映了( ) A. 孔子地位的下降 B. 理学地位的提升 C. 宗教迷信的盛行 D. 君主专制的衰落
10.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他主要是( ) A. 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B. 从统治者的角度去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C. 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D. 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11.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不仅重视“忠君”,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限君”。下列儒家思想主张中有“限君”意图的是( ) A. 天行有常 B. 天人感应
C. 君权神授 D. 格物致知
12.下列各项中,属于浙东学派创立者黄宗羲名言的是( )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3.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选官制度发生改变 B. 主流思想发生变化 C. 民间向学之风兴起 D. 西汉君主重用儒者
14.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 ) A. 民主科学,人文启蒙 B. 考据训诂,追求本真 C. 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D. 精神修养,理想人格
15.据《汉仪注》记载:天地有大变时,皇帝派侍中持节赐死丞相。这种情况虽没有发生几回,但此后逢着天变把丞相罢免还是常事,就是不当权的也往往免不了这个责任。这主要反映了汉代( )
A. 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 B. 君权采取措施压制相权 C. “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D. 君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16.有学者认为顾炎武的思想“不超出儒家政治的陈词滥调”,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顾炎武提出了以制度保障民主的宝贵近代思想。以下顾炎武的言论中能用于论证后一种观点的是( ) A.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B.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C. “必使治天下之法具出于学校,天子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D.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