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觉),对它们进行加工(分析与综合等加工),并最终保存下来。

第三机能系统也叫行为调节系统,负责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包括额叶的广大脑区。(当这些脑区受到破坏时,患者将产生不同形式的行为障碍。) (苏联著名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同时每个机能系统又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鲁利亚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心理机能定位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高级神经活动的理论,引起了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的普遍重视。)

三、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1、大脑的结构(记)

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它从前至后可分为额叶(左上),顶叶(右上),颞叶(左下)和枕叶(右下)四个区域。

A额叶:调节对侧躯体、语言、运动以及协调智能和情感等活动。(负责思维、计划,与个体的需求和情感相关。)

B顶叶:主要调节机体感觉与阅读语言(响应疼痛、触摸、品尝、温度、压力的感觉,该区域也与数学和逻辑相关。)

C颞叶:主要是听觉及空间定位(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 D枕叶:视觉及书画阅读(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左半球: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与逻辑推理等活动

右半球:负责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活动 (关系: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大脑具有重新调整和代偿的功能。(左右脑在训练过后可相互代替,裂脑人,斯佩里)

额叶:布氏语言区

枕叶:角回; (威氏语言区在颞叶与枕叶之间)

四、内分泌系统

a通过分泌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内分泌物(液)or激素)来实现对机体的控制调节; b有:脑垂体(腺),副甲状腺&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性腺(卵巢or睾丸); c作用范围广,见效慢但效果持久(对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局限,定位清晰,作用快而精确)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规律 1、 反射及反射弧(重点)

A反射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互不干涉刺激的规律性反应。

B反射弧 :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 和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2、 反射的种类(重点)

A无条件反射:是种系发生过程中遗传下来的,先天性的反射。(如:婴儿的吸吮反射) 其反射中枢可以是皮层或皮层下各级中枢,如脊髓、延髓等。

B条件反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后天获得的行为,是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 需要一个建立过程,其反射的神经通路(生理基础)可以随时建立,也可以随条件的改变而消退; 条件反射主要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因而是一种高级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神经活动,也是产生心理现象的生理基础。 3、 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重点)

A经典性条件反射(被动)是由俄国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开始进行研究的。(研究狗的唾液腺分泌现象)

怎么做:巴浦洛夫将一些与食物没有任何关系的刺激,如灯光、节拍器摆动的音响等无关刺激物,和狗进食行为相结合进行研究(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相结合成为它的预示和信号),经过若干次相关刺激后,灯光的单独作用也可以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反应。 这种无关刺激物变成了无条件刺激物的信号,形成了条件反射。(不是永远保持固定不变的) B操作性条件反射(主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

是有机体以自己的操作而获得强化(奖赏或惩罚)的过程,有着更大的主动性 试比较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

答: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是随着强化次数增多而

巩固,如果得不到强化就消退,也都有泛化和分化现象。 二者的区别在于:第一,形成条件反射的条件物与刺激物呈现的程序不同。 第二,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与所达到的程度也不同。 总之,经典型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有差别的,二者往往是一同出现的,只是操作性条件反射更为多见。 4、 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

(1)大脑皮层的活动有两个基本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a兴奋过程是指刺激物引起的皮层活跃状态,它激发或加强与皮层兴奋中心相联系的肌肉或腺体的活动。 b抑制过程是指刺激停止和削弱了皮层的抑制中心相联系的肌肉、腺体的活动。 (2)巴浦洛夫根据条件反射的实验结果,提出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有两条: A神经过程的扩散与集中规律

兴奋或抑制在皮层上产生后,并不停留在原来的发生地点(原发点),而是沿着皮层向邻近部位传播开来,使这些部位也出现同样的活动,这种现象叫扩散。跟扩散相反的运动叫集中(即扩散开来的神经过程又返回原发点上)。 B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规律

在大脑皮层上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叫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相互诱导有正诱导和负诱导两种。由抑制引起和加强兴奋过程叫正诱导,反之,由兴奋引起或加强抑制过程叫负诱导。

5、 两种信号系统(重点,简答题)(望梅止渴,谈梅生津)

A第一信号系统 :由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构成的信号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如声音,颜色,气味等。

B第二信号系统 :由词、语言构成的信号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它们是具体条件刺激物的抽象化,概括化, 可以代替第一信号起作用,是第一信号的信号,所以称为第二信号系统。

两种信号的区别: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这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两种信号刺激的广度和丰富性是不同的:第一信号只限于具体刺激物;词则可以代表一类事物; 它们形成的基础不同:第一信号系统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第二信号系统是建立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

它们活动的效果不同:第一信号系统是动物活动的最高调节机制, 第二信号系统与思维密切联系,是人类行为的最高调节机制。 两种信号系统是密不可分互相联系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动力传递过程,第二信号系统是建立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但是第二信号系统又调节支配第一信号系统。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人的正常活动都是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导的两种信号系统互相传递、互相协调的结果。 第二信号系统对人类的学习有何特殊作用?

答: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是人独有的。词是与具体刺激密切联系的。词具有概括性,因此借

助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人们以语言文字等作为中介,可以无限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了解人类的历史。理解从来没去过的地方,了解从来没看过的事物,积累经验或交流思想,从而使人类的心理活动日益丰富起来。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语言)

第三章 感觉

一、感觉的一般概念 1、 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PS:补充:感觉对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有什么意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感觉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简答题):1、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是人获取外界信息的门户); 2、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3、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1954年,加拿大心理学家赫布(D.O.Hebbl)和贝克斯顿(W.H.Bexton)等人,感觉剥夺实验(sensory deprivation) 2、 感觉的发展

感觉的发展是有机体积极适应环境的结果。 3、 感觉的种类/分类(记,简答题):

感觉反映事物的各种各样的属性。根据它们反映事物的属性的特点,可以分为两大类: A外部感觉 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的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

B内部感觉 接受机体内部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 内脏感觉等。 二、感受性及其测定

1、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重点: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一个安静的实验室内,出现一种极微弱的声音,最初受试者无从觉察有无声音存在,以后逐渐增加声音刺激的强度,直到受试者确定声音的存在为止,此时的刺激强度,称为阈限。阈限是指界限的意思,在此界限之上,即生感觉,低于此界限,感觉即无从发生。阈限是按受试者的感觉经验判断的,是在没有其它刺激可比较的情境之下,以单一刺激为依据的,一般也称为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觉性。

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大,感受性就越小。 (两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相反,绝对感觉阈限越小,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小,则感受性越大。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感受性:一种心理量,即(有机体)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不同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感觉阈限:一种物理量,即人要想感觉到刺激的存在或变化,刺激本身的强度和强度的变化需要达到的一个起码的量值,这个临界值就是感觉阈限。 什么是感受性?它与感觉阈限存在着什么关系?

答:感受性是有机体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各种分析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人的感觉能力高低不同,一个微弱的刺激,有人感觉到,有的人感觉不到。感受性表示主观感觉的能力,感受性是以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三、视觉(人类最重要的感觉,主要由光刺激作用于人眼所产生;在人类获得的外界信息中,80%来自于视觉) 1、 视觉刺激

要看见东西,就需要有光。

(记)视觉的适宜刺激:人眼可感觉到的可见光波长范围:380~780毫微米 2、 基本视觉现象及其规律

光有三个物理特征,即波长(决定光的色调,颜色); 振幅(表示光的强度,明度);纯度(表示光波成分的复杂程度,饱和度)。 A视觉的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

B颜色混合 三种规律:1、互补率 2、混合率 3、代替率 三原色:红、绿、蓝 C色觉缺失:色弱:对颜色的感受性较低,分为甲型色弱&乙型色弱

色盲:全色盲(丧失对颜色的感受性)&部分色盲(红—绿色盲(常见)&黄—蓝色盲) 英国化学和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先天的(伴X) D视敏度:空间视敏度(视力,以视角大小来判断)&时间视敏度(后像)

(记)后像:正后像(后像与原刺激性质相同)&负后像(颜色视觉的后像现象一般均为负后像) E视觉对比:明暗对比&颜色对比

四、听觉(人的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

对于其它一些动物,如一些低等灵长类哺乳动物,听觉比视觉更为重要) 1、 听觉刺激

听觉的刺激是声音(产生于物体的振动);空气(媒质)声速:340米/秒; 声波振动的类型:纯音&复合音(频率规则分:乐音&噪音) 声波振动的物理属性:振频(音高/音调)、振幅(响度/音强)、相位(音色)。(心理感受量) 2、 基本听觉现象

A音调 音调是由声波频率引起的一种心理量。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16~20000赫兹, 1000赫兹左右声音感受性最高 B音响 音响是由声波振动的幅度引起的。(频率对音响也有影响)振幅大,声音听起来就响。 音响的感受范围:0~140分贝。140分贝以上的声音引起的不再是听觉而是痛觉或触压觉。

C声波的相互作用:1、共鸣 2、强化与干涉 3、差音与和音 4、声音的掩蔽

D听觉的疲劳与听力丧失:在声音刺激长时间连续作用之后,听觉感受性会显著降低,这一现象即为听觉的疲劳。

长期听觉疲劳会引起听力降低或听力丧失。 听力丧失:传导性耳聋(鼓膜穿孔)&神经性耳聋(老年性耳聋)。 五、其它感觉

1、 皮肤感觉:触压觉、温度觉(冷觉、温觉和热觉;刺激范围:10~60摄氏度;生理零点: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32度=皮肤表面温度) 和痛觉(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的机能)等

2、 嗅觉和味觉:都是对化学物质的感觉,两者互相影响,互相配合,关系非常密切。 3、 运动觉和平衡觉:反应身体各部分之间位置的相对变动的感觉

4、 机体觉:是我们对内脏器官活动状态的反映。包括内脏感觉以及饥、渴等感觉。 六、感觉的相互作用(重点,感觉适应现象)

1、 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同一感受器中的其它刺激影响着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的现象 A感觉适应:适应是由于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利害兼具) 人所有的感觉器官均存在适应现象。(例如:明适应(暗—明)和暗适应(亮—暗)(人眼感受性增高的过程)) 具体有两方面:1、因刺激过久而变为迟钝 2、因刺激缺乏而变为敏锐

例题:试例举三个以上你所体验到的感觉适应现象。

答:在实际生活中,感觉适应是利弊兼具的一种心理现象。一方面,感觉适应可以使个体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敏锐度降低,从而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减少身心负担,如个体在喧闹的场所可以排除噪音干扰专心看书;另一方面,由于对刺激敏锐度的降低,可能导致个体警惕性的丧失,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如在化学工厂工作的人由于长期接触有害化学品而中毒。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即是嗅觉适应的表现。

B感觉对比: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对比分为两类: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 2、 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A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重点:分辨例子) 对一种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它感受器的感受性;而强烈的刺激则降低其它感受器的感受性。

B不同感觉的补偿作用(重点)

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指某种感觉缺失以后,可以由其它感觉来弥补。各种感觉之所以能够相互补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刺激的能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盲人听力 C联觉(重点) 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颜色感觉容易产生联觉,即某种颜色往往兼有冷暖觉(相对的)、远近觉和轻重觉。

暖色:红、橙、黄等,带有接近感,为近色;冷色:蓝、青、紫等,带有深远感,为远色。 轻色、重色、暖色、冷色、近色、远色是以什么原理划分的: 答:轻色、重色:色觉兼有轻重觉; 暖色、冷色:色觉兼有冷暖觉; 近色、远色:色觉兼有远近觉。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感受性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1适应是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和降低。 2 对比是指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对比可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3 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第四章 知觉

一、知觉的一般概念 1、 什么是知觉(记)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知觉除了以各种感觉为基础外,还要借助于人的知识和经验。

2、 感觉与知觉的联系与区别(简答题)

a感觉和知觉的紧密联系,在于它们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即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反映。

只有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引起它们的活动时,才会产生感觉和知觉,一旦客观事物在人的感觉器官所及的范围内消失时,感觉和知觉也就停止了。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觉),对它们进行加工(分析与综合等加工),并最终保存下来。第三机能系统也叫行为调节系统,负责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包括额叶的广大脑区。(当这些脑区受到破坏时,患者将产生不同形式的行为障碍。)(苏联著名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同时每个机能系统又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鲁利亚的研究,特别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e54u1hkud1qw0b8cvba7dd7d92wae01aq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