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育心理学——第6章:知识的学习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考试大纲解读:

1、识记知识、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的类型、记忆的三个系统。

2、理解知识及知识学习的分类、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提高知识概括效果的方法、遗忘规律及遗忘的原因。

3、比较三种知识直观方式的优缺点,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知识的类型 ◆ 考纲结构图: 知识学习的类型 知识学习概述 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学习的作用

知识直观

知识的获得 知识的学习 知识概括 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知识的保持 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

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重难点提示: 1、知识的类型。 2、知识学习的类型。 3、三种知识直观的类型。 4、知识的遗忘及原因。

◆重点内容归纳:

1、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2、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

3、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由认知心理学家。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4、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分类。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命题学习是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5、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分类。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是在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

精品

.

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精品

.

6、知识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在知识学习的三个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同化、保持和应用。

7、知识学习的作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学生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8、知识直观: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主要有三种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9、实物直观:优点在于它是在接触实际事物时进行的,它所得到的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因此它在实际生活中能很快地发挥作用。实物直观同时给人以直观感、亲切感,因此,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0、模象直观:由于模象直观的对象可以人为制作,因而模象直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扩大直观的范围,提高直观的效果。

11、言语直观: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言语直观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质量。教师的讲解声调要抑扬顿挫,声音要有高低快慢的变化,并且语言应精炼,优美,富有情绪性。 12、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用直观和模象直观。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13、知识概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着抽象程度不同的两种类型,即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提示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 14、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讨论

15、正例与反例:正例是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

16、变式: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即指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在运用变式时,如果变式不充分,学生在对教材进行概括时,往往会发生下列两类错误,必须注意预防。一类常见的错误是把一类或一些事物所共有的特征看做本质特征。

17、知识的保持: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18、瞬时记忆: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它是记忆的开始阶段。储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

19、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2.5~20秒,一般不超过1分钟,一般包括直接记忆与工作记忆两个成分。

精品

.

20、长时记忆:信息储存的方式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这种有组织的知识系统对人的学习和行为决策有重要意义,它使人能够有效地对新信息进行编码,以便更好地识记,也能使人迅速有效地从头脑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以解决当前的问题。

2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一定的时间之后,几乎不再遗忘。也可以说,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22、遗忘的理论解释: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

23、痕迹衰退说:是一种对遗忘的最古老解释。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衰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24、干扰说: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原因。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研究表明,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25、同化说:奥苏伯尔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遗忘的原因提出了一种独特解释。他认为,干扰说是根据机械学习实验提出来的,只能解释机械学习的保持与遗忘,不能解释有意义学习的保持与遗忘。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26、动机说:弗洛伊德提出,遗忘是因为不想记起,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形象。 27、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4)适当过度学习:在学习达到刚好程度以后的附加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教育心理学——第6章:知识的学习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考试大纲解读:1、识记知识、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的类型、记忆的三个系统。2、理解知识及知识学习的分类、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提高知识概括效果的方法、遗忘规律及遗忘的原因。3、比较三种知识直观方式的优缺点,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知识的类型◆考纲结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e54g4shsy7d82u9zjlx7yogl1itcy00in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