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头一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下列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
国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内外朝制
2. 下图与我国古代早期某一政治制度有关联。下列关于该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②以嫡子继承制为最大特点③以礼乐制度为维系工具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3. 有人认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守宰(地方长官)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理乎?”下列引自柳宗元《封建论》中的言论,能驳斥该观点的是 ①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②(秦)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 ③(汉)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 ④(唐)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专业.
.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5.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6.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意在揭示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 C.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D.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
7. 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 A.强调血缘纽带 B.重视尊卑贵贱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 D.有利于凝聚宗族
8. 宗法分封制体现了早期国家形态的一些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形态的演进,宗法分封制逐渐衰落。其衰落的实质是 A.诸侯国力量增强,彼此进行争霸战争 B.政治关系中的地缘关系逐渐取代血缘关系 C.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D.受封的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便利其势力增长
9.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专业.
.
10. 下列对分封制和井田制相互作用的叙述,较为全面的是 A.分封制是政治制度,是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 B.井田制是经济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C.二者相辅相成,促进奴隶社会走向繁荣 D.二者相互作用,导致我国奴隶制的盛衰
11. 某学者指出:“中国史上秦以前的所谓封建,乃属一种政治制度,与秦以后的郡县制度相针对。在西洋历史中古时期有一段所谓Feudalism的时期,Feudalism则并不是一种制度,而他们的一种社会形态。现在把中国史上“封建”二字来翻译西洋史上之Feudalism,便犯了名词纠缠之病。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史上秦以前的封建是指封邦建国 B.西洋历史中的封建是指一种思想潮流 C.中国秦以后的社会是真正的封建社会 D.中国史与西洋史没必要进行比较研究
12. 《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一种财产。富有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地租。”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开始实行分封制 C. 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D.礼乐制度崩溃
13.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14.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除井田,民得卖买” B.“秋七月,初税田” C.“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D.“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15. 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 D.生产关系的变革 .专业.